“蘇氏家教”如何影響當下社會?學者: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彭桐講述“東坡的家教”。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海口2月27日電 (李學山)眾所周知,“三蘇”(蘇洵和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在宋代文學史上有著重要位置,而在海南蘇學研究者彭桐看來,由“三蘇”衍生出的“蘇氏家教”也值得深入探討。在2月26日舉辦的“海南群眾文化大講壇”第127期講座上,其將蘇東坡當年教子育人的言行、思想與當代社會的一些現象和思想進行對照解析,讓人既發現蘇氏家風吹拂中人才輩出的文化密碼,也窺看到蘇氏“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奧秘,還能領略到蘇東坡人格、胸懷和相關存世文字的無窮魅力。
在當天的講座中,彭桐以《蘇東坡的家教和當代風尚》為題,暢談了千年英雄蘇東坡所接受的家教及其家風傳承的方方面面,講述了其父母良好的言傳身教對蘇東坡成長、成才和心懷天下、為國為民、成為一個有氣節、懂樂趣、會生活、熱愛生命與大自然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重點對“蘇氏家教”進行了多方面探尋,讓人感受到宋代一個和睦而富有能量的家庭及其優良家風對當世和后世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他由蘇東坡紹聖四年(1097)抵達海南島之前寫給廣州太守王古的一封信講起,講到東坡之家風的特別和與現代人觀念相契合、甚至有所超前之處,“東坡留手書給兒子,說‘死則葬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展現了他的移風易俗的精神和超脫的生死觀”﹔由蘇東坡在黃州實行計劃開支採取“房梁挂錢法”進行日常消費,講到東坡如何在困境中通過精打細算而手有盈余,在“痛自節儉”中顧家養命的同時,深悟“惜福”“養氣”之道,“蘇東坡一生都反對奢侈和鋪張浪費,他為兒孫做榜樣的節儉及其相關實踐,體現了他具有崇高的美德”。
除了講述蘇東坡的移風之教、節儉之教,彭桐還以東坡的文字為例証,詳細解讀了東坡母親程氏、父親蘇洵以身作則,對他和弟弟蘇轍所進行的愛心之教、大節之教和自然之教,以及這些潛移默化的教育對兄弟倆在勤奮讀書、奮發有為、愛護生態和樂於助人、為民辦事、不怕挫折、始終樂觀向上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對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審美觀的形成所起到的良好引導作用。
據悉,為更好地豐富海南省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自2014年開始,海南省群眾藝術館開始在海南省歌舞劇院文體廣場舞蹈園地推出“海南群眾文化大講壇”公益講座活動,每期圍繞群眾需求,精心挑選講座主題,推出了涉及文化藝術、收藏鑒賞、非遺保護、健身養生、休閑時尚、旅游文化、社風家風類等多個百姓關心和喜愛的主題講座,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
“海南群眾文化大講壇”活動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指導,海南省群眾藝術館主辦,海南省藝術研究所、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海南文化體育公園管理中心等協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