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看瓊中·灣嶺篇丨水央村:打造省級田園綜合體模式范例
近年來,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在以瓊中女足、森林康養、物流園區“三產”為主導的帶動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著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部山區農村發生了喜人的變化。即日起,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瓊中縣融媒體中心,共同推出“鄉村振興看瓊中”系列報道,講好新時代瓊中鄉村振興故事。
水央村。 瓊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人民網瓊中3月1日電 在海南島的中部,有一個曾經“藏在深閨無人識”的黎族村庄——水央村,如今,隨著海三高速公路從村庄橫穿而過,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正闊步向高新技術特色“田園客廳”邁進,如一顆璀璨“綠鑽”鑲嵌在林海茫茫的中部山區。
“我們積極引導水央村成立村級公司,以項目為抓手,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和高校人才,通過‘政府+國有企業+社會企業+高等院校+村集體’模式,打造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旅居康養和科研交流等為一體的省級田園綜合體。”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黨委書記周魁龍說,經過創新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使水央村舊貌換新顏,努力打造省級田園綜合體的典型范例。
瓊中高產高質四季稻菜智慧農業種植實驗基地內大棚裡種植的蔬菜。 瓊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農業產業插上科技“翅膀”
立春剛過,作為水央村田園綜合體項目之一——瓊中高產高質四季稻菜智慧農業種植實驗基地,幾名工人在一個佔地10畝的大棚裡,忙碌著種植土裝盤和用機械攪拌種植盒物料,種植床上培育的菜苗長勢喜人。
“這一批黃金奶白菜再過幾天就可以採摘運往北京了。”指著大棚裡的蔬菜,基地生產經理韓偉信心十足。
信心從何而來?在基地的智能監控室,一位技術人員通過在智慧管理平台上操作,屏幕便顯示大棚的溫度、濕度、風速、光照等多項數據,系統根據每一項顯示的數據,自動調節最適合大棚內蔬菜生長的環境。
據介紹,基地採用的是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研究設計的3HL立體種植法,通過仿生降溫自動大棚、四季種植環境技術、太陽追光立體種植、專用綠色種植土壤、分區掃描灌溉系統和自動採收自動傳送的方式,全程實現機械化和智能化,主要生產綠色無公害蔬菜與高標准的有機蔬菜。
“這就是科技的力量,與傳統大棚和隻靠自然環境種植相比,這種方式不受自然環境影響,一年四季可以輪種,成活率高、生長期短、成本低、高產量、高品質。”韓偉表示有了科技賦能,基地的蔬菜不僅綠色無公害,而且畝產量是傳統種植的5倍以上。
“我們引進海南大學的人才和技術支持,統籌鄉村振興產業補助資金,通過‘政府+國有企業+高等院校+村集體’合作模式來打造。”縣鄉村振興控股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劍光介紹項目的打造模式,水央村通過鄉村振興產業補助資金入股分紅、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土地出讓、農用地租賃等多種方式參與進來,壯大村集體經濟,拓寬農民收入渠道,並在項目建設中優先吸納本地勞動力,截至目前,已吸納水央村本地村民8人到基地工作,月工資至少3000元。
“我從來沒有想過這麼高科技的項目會在我們村建設!”被吸納到基地裡工作的水央村村民劉龍波說,在大棚裡種菜腳不沾泥,也不怕刮風下雨,感嘆科技賦能農業給生產方式帶來的大變樣。
借助科技力量,瓊中積極摸索多種合作模式在水央村建現代農業高科技交流中心和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吸引高新技術農業設備研究機構落戶瓊中,並結合農業產業結構,建立“機器人+農業”的實景展示、洽商、會務的田園會客廳,為水央村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
東方村森野度假村。 瓊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精品民宿讓村民端上了“旅游飯碗”
今年春節,水央村的民宿——東方村森野度假村賓客盈門,來此游玩的老年人坐在林間樹屋,品茶聊天﹔年青人漫步民宿棧道談人生﹔小朋友在古樹底下繪畫大自然的美,開心無比。
“遠離城市喧囂,在這裡聽著鳥語聞著花香,感受鄉村的寧靜,觀賞田園風光,是一種美的享受。”來自河北的游客趙會娟對水央村的民宿贊不絕口,一步一景,別有洞天。
東方村森野度假村是水央村田園綜合體項目之一。該項目採用仿生工藝技術,依地形地貌建有鳥籠形、鯊魚嘴形等形狀各異別具一番特色的民宿,並配套溫泉池、露天餐廳等設備,打造高端精品民宿。
“看中水央村的區位、生態環境、民族文化、產業特色等優勢,以堅持綠色理念、融入民族特色的方式進行打造,不損傷一草一木。”東方村森野度假村負責人蘇定方介紹,鄉村民宿有內涵才能有市場,要因村制宜,避免陷入同質化、低俗化泥潭。
兩年前,這裡還是水央村村民種橡膠和檳榔的地塊以及一些閑置地。
2022年,水央村夯實生態底色,大膽嘗試,把該地塊流轉到村級公司,結合村庄的人文傳統、自然風光、田園牧歌,通過村級公司和招商引資進來的未來水央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攜手打造高標准規劃、高水平建設、高品質運營,且具有研學、康養、休閑的旅游業態,讓水央村在旅游業發展上邁出堅實步伐。
“當縣裡有這個發展思路的時候,我們經過召開村民大會,把項目的規劃和未來發展同村民講解,村民一致贊同並表示全力配合,讓項目順利落地。”水央村駐村第一書記李以華介紹說,民宿是未來·水央現代農業技術交流中心的配套,是很多城裡人的向往,鄉裡人的期待。
為豐富游客體驗,民宿突破單一“住”的功能,向多元業態邁進,主要是在旅游品牌、配套設施、線路設計、文旅融合等方面發力,同瓊中熱帶雨林生態游、觀看瓊中女足賽事、瓊中綠橙採摘體驗、黎族苗族文化體驗、黎苗特色傳統美食品嘗等相融合,打造集住宿餐飲、旅游觀光、農家體驗等為一體的高端精品民宿。
游客體驗東方村森野度假村。 瓊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民宿的開門迎客,不僅成為游客打卡的新選擇,也為水央村帶來發展新機遇,成為促進村集體與村民收入的“新源泉”。“在村裡的民宿工作,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在外面打工還要租房和各種支出,收入就不如在民宿工作的多。”村民陳小訊在民宿當管家,感受到村庄變化帶來的紅利。
“在春節期間,我家的燒烤店都忙不過來。”村民楊開川也抓住了民宿帶來的商機,利用家中的竹林地開起燒烤園,當起了小老板。
在水央村,像陳小訊、楊開川一樣,不少群眾在家門口端上了“旅游飯碗”。
引導村民成為鄉村治理參與者
“楊叔,你們家收拾得很整齊,地面也干淨整潔,做得很好,以后繼續保持。”水央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許炳酌在帶隊入戶對積分制進行檢查打分時,表楊村民楊升群老人並給予鼓勵。
楊升群自從村庄實施積分制以來,觀念發生了轉變,講衛生愛干淨,他家在去年的第四季度評比中,還獲得全村前十名並受到表揚獎勵。
積分制的實施,正悄然改變水央村群眾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楊升群就是其中之一。
積分制的分值雖小,卻涵蓋著鄉村振興多項內容,成為鄉村治理“大賬本”,這也離不開長效機制的“保駕護航”。
水央村作為灣嶺鎮積分制管理試點村,認真執行灣嶺鎮制定《關於鄉村治理暨積分制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積分的對象是在本村居住的村民,以家庭戶為單位進行積分,家庭成員個體積分和家庭積分計入家庭總積分。積分的項目包括人居環境衛生、孝老愛幼、勤勞致富、文明飲酒、遠離私彩、厲行節約等十一類。村“兩委”定期檢查監督,通過數村積分軟件進行評價打分、開展評議、張榜公布,村民以行動換積分,以積分轉習慣,以習慣化新風。
“在每個月的評分中,排名靠前的10戶,可登上村裡人居環境整治‘紅榜’。”許炳酌說,通過紅黑榜的激勵模式,建立與積分結果挂鉤的獎勵和懲戒措施,鼓勵村民自覺清潔庭院衛生環境,主動整理亂堆亂放物品,推動鄉村治理由“村裡事”變成“家裡事”,達到小積分激發鄉村治理大活力的效果。
目前,水央全村有91戶339人,在實施積分制過程中,積分的一加一減,激發了群眾的主動參與熱情,引導村民成為鄉村治理的主要參與者、最大受益者。
“這個打分好,大家都把家裡收拾得干干淨淨的,房前屋后和村道也主動打掃干淨,我們自己住著舒服,游客來游玩看了也很開心。”水央村網格員許翠銀說出大家對積分制兌來鄉村振興面貌大變樣的心聲。
在鄉村治理中,水央村還積極探索,在民房繪上黎苗元素提升村容村貌,補齊村庄“五網”等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同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生活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等,努力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不斷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孟凡盛、王麗娟、劉曉倩、徐世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