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從春天裡出發 實干拼搏向“新”而行

——專訪三亞市吉陽區委副書記、區長楊鴻鈞

2023年03月08日10:18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三亞3月8日電(毛雷、牛良玉)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推進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的關鍵之年。春天裡的吉陽,一片生機勃發,亞龍灣、大東海等灣區游人如織,商品街、荔枝溝等大街小巷煙火氣日益濃郁,三亞CBD東岸單元、海羅單元以及臨春片區、抱坡片區等區域的城區建設“加速跑”……

過去的2022年,吉陽區在創新發展、營商環境優化、“美好新吉陽”建設等方面取得亮眼成績,實現全年地區生產總值318.81億元,佔三亞市比重37.6%,遙遙領先於三亞市其他各區﹔2023年,吉陽區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錨定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

如何實現2023年主要預期目標?如何展現新氣象,在海南自貿港建設進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讓吉陽人過上更美好的生活?近日,三亞市吉陽區委副書記、區長楊鴻鈞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詳細描繪吉陽2023發展新篇章。

強信心 開新局  奏響投資吉陽“春之曲”

2023春節黃金周期間,吉陽區博后村旅游收入超2600萬元,大茅村、中廖村、六盤村等美麗鄉村春節期間迎接游客超過13萬人次,亞龍灣客房入住率超89%……各行各業“暖”意十足的數據,彰顯著吉陽區經濟向好回暖的強勁復蘇力,釋放著吉陽作為價值投資高地的積極信號。

一組組令人振奮信心的消費數據背后,是春天裡的吉陽所孕育著的投資發展機遇。

三亞中央商務區、互聯網信息產業園、南丁汽車小鎮以及臨春、海羅、月川、榆紅等8個城市更新項目……吉陽區在談重大項目20余個,確定投資意向10余個,涵蓋商貿物流、現代服務、郵輪游艇等重點產業。

“吉陽區梳理出近萬畝優質土地,為吉陽區高質量發展騰出了吸引投資空間。”楊鴻鈞在吉陽區“以商引商”政企懇談會,依托深耕吉陽多年的商會、協會以及企業向外界拋出了“橄欖枝”,希望企業家們分享在吉陽投資興業的經歷,吸引更多企業落戶吉陽。

2023年開局起步,吉陽區在招商引資中攻堅克難,積極主動地破題解題。

1月28日是春節黃金周假期結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吉陽區政府第一時間部署了2023年招商引資工作﹔

2月28日,吉陽區舉辦招商引資專題培訓,吹響了全員招商號角﹔

3月2日,吉陽區召開“以商引商”政企懇談會,以“服務好老朋友 迎接好新伙伴”的“葡萄竄”效應,擴大招商范圍﹔

………………

近一個月以來,吉陽區在招商引資方面緊鑼密鼓地部署和行動:組建一支專業隊伍“吉小白”、打造一套招商方案、對接一批優質企業。

楊鴻鈞表示,吉陽區已全面梳理轄區可利用資源,掌握用地、用能等要素情況,整理了一批項目計劃到上海、深圳等城市進行招商推介,引導企業把握海南自貿港建設發展機遇,來吉陽投資興業,讓招商引資成為賦能吉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   打造“硬核”營商高地

“在吉陽區,哪家企業受到政府部門的為難推諉,可以隨時找我投訴,由我處理。”楊鴻鈞認為,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

春江水暖鴨先知,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好不好,市場主體說了算。

三亞國際文化藝術產業基地項目位於吉陽區海羅片區。2022年4月,項目取得施工許可証后,卻因為交通問題導致施工困難。項目方隨即將問題反映給了吉陽區政府。

“沒想到,隻用了一天時間,就把問題給我們解決了!”三亞國際文化藝術產業基地項目總經理蔣林林說,吉陽區政府在了解到情況后,派專人協調跟蹤,很快就解決了項目的燃眉之急。“政府用實際行動關心企業,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在此投資發展,我們的信心更足了!”

“營商環境是‘軟實力’,需要‘硬措施’來保障。”楊鴻鈞說,吉陽區精准施策,用一個個硬核舉措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過去一年,吉陽區擬定了涉及五大領域七個方向的營商制度創新舉措。結合“制度執行年”專項行動,吉陽區成立了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班,編制了《優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任務行動計劃》,有序推進營商環境改革領跑工程、干部隊伍能力提升、主題活動開展、創新案例探索等各項營商制度創新舉措。增設了首席服務專員、投訴郵箱+24小時服務熱線,廣泛開展開門問計、吐槽會、政企懇談會等“政企面對面、服務心貼心”系列活動,出台了問題聯動處理制度,健全群企辦事回訪機制,營商環境問題辦結率100%。

同時。吉陽區不斷優化政務服務,大力推行“信易批”服務機制。梳理“零跑動”事項306項,可辦率77%,率先達到省級標准。打通“足不出戶、網上辦結、結果郵寄”辦理渠道,配齊幫辦代辦隊伍,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率超90%。加快構建構建行政審批社會信用體系,推行行政審批信用承諾制,向三亞公共信用信息系統推送信用承諾書2080件。實行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及時公布84家旅游企業黑名單,幫助8家失信企業修復信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覆蓋完成率100%。

“我們還不斷優化項目服務,鼓勵市場主體克服疫情不利影響。”楊鴻鈞介紹,2022年各行各業發展受疫情沖擊較大,為加速恢復產能,吉陽區大力實施“雙統籌”百日攻堅大行動,出台《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措施》,成立要素保障等5個專班,啟動服務企業專項行動,選派90名干部深入企業園區紓難解困,打通投資納統和物料供應綠色通道,全年累計減稅降費約11.3億元,發放各項助企補貼959.9萬元,幫助符合申報條件的17個項目申報建設獎勵642.46萬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吉陽區迅速實現疫后經濟“V”形反彈,145個項目順利復工復產,9月投資申報環比增長110.7%。

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11個重點園區之一,三亞中央商務區建設承載著三亞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希望。中央商務區涵蓋鳳凰海岸、東岸、月川及海羅4個單元,其中東岸、月川及海羅單元位於吉陽轄區范圍內。近年來,吉陽積極落實屬地政府責任,全力服務保障中央商務區項目建設,深度融入中央商務區發展格局,不斷強化與中央商務區管理局在商務金融、招商引資、聚財引智、機制改革等方面的協同聯動。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中央商務區輻射帶動作用,當好‘吉小白’‘吉大白’,多手段、多渠道引進全球領軍企業和國際機構組織總部企業,加快現代服務業布局落地,推動產業結構提質升級,以點帶面推動我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同時,我們將有序推進8個城市更新項目,展示自貿港的城市CBD形象。2023年,我們將盡快制定海羅城市更新征收補償方案,加快做好東岸、月川棚改項目收尾工作,繼續強化東岸、月川、海羅等中心城區現代都市風貌管控,穩步做好中央商務區棚改項目片區沿街景觀整治,積極打造城市地標建筑群,更好地彰顯吉陽城市競爭軟實力。”楊鴻鈞說。

創新為先謀未來   揭榜挂帥解難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在楊鴻鈞看來,吉陽區近年來把創新作為“關鍵一招”,用精細服務激發創新潛能,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率先突破,打出“組合拳”,形成了一批具有吉陽特色、吉陽品牌的改革亮點。“揭榜挂帥”解難題煥活力就是其中之一。

在吉陽區商品街社區、港門村社區等地,一條條橫亙在空中的“飛線”不僅影響城市形象,更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對此,群眾頗有微詞。為了更好的創建國家文明衛生城市,解決空中光纜飛線的整治工作。吉陽區“揭榜挂帥”開始對雜亂光纜進行集中修整,對存在安全問題的光纜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現場進行拆除。

目前已完成商品街一到九巷、港門村港華一巷、一路一巷、二巷、三巷、四巷、二路、三路、四路等多條背街小巷的修整,工程進度已完成100%。

“很方便,而且很安全,充一個小時也隻需要一塊錢。”傍晚,居住在三亞市吉陽區南新居的王女士下班后在劃線車位上停好了車,拿起手機輕輕一掃,電動自行車便開始了充電。“以前可沒這麼輕鬆,小區裡沒有充電的地方,隻能‘蹭電’。”

三無小區和社區“充電難”,成為群眾的心頭刺,也讓吉陽區用心解題。“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和智能充電停放場所建設”項目成為了吉陽區第一批“揭榜挂帥”項目,群眾充電難問題迎刃而解。

這些,只是吉陽區“揭榜挂帥”成果的縮影。

“2022年,圍繞群眾及市場主體急難愁盼的問題,吉陽區共公布了兩個批次的‘揭榜挂帥’攻堅榜單,分管區領導現場集中簽訂了‘任務書’,立下了‘軍令狀’。”楊鴻鈞說,通過定人、定崗、定時、定責,領導干部們爭難題比能力、爭進度比創新、爭實效比擔當,紛紛在破除“梗阻”環節下功夫,在提升服務效能上做文章,截至目前,共解決問題18個,辦結率100%。

除了具體行動,更重要的是頂層設計。2022年,吉陽區實行制度建設執行創新三步走。自“制度建設執行創新”三年行動啟動以來,吉陽區聚焦營商環境優化、自貿港人才培養、城市治理水平等方面,先后出台了《政務服務“零跑動”改革實施方案》《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專項事業編制使用管理辦法》《農村公共設施管護辦法》等15項創新制度,總結出基層黨建網格化服務機制,制定了“三無”小區管理方案,有力實現了用制度激勵、靠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

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吉陽區敢試敢闖跑出的鄉村振興“加速度”,博后村打卡網紅民宿、大茅村採摘休閑等多個美麗鄉村產業成為春節旅游消費新場景,且市場含金量成色十足。

2023年春節黃金周,吉陽區鄉村旅游的火爆、民宿經濟的千萬收入賬等“春江水暖鴨先知”景象,既提振了民宿投資者的信心,也富了村民的口袋,彰顯出鄉村旅游已成為吉陽區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和靚麗名片。

楊鴻鈞說,吉陽區鄉村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不僅會給投資者、村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也能帶動鄉村相關產業發展,還可以讓村民通過務工、攤位經營等方式間接吃上旅游飯,助力吉陽區打造鄉村振興樣本。

據介紹,過去的2022年,大茅村獲評2022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博后村成功入選第十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吉陽區優化產業提檔升級,博后等鄉村民宿聚集區創新發展鄉村培訓產業,累計收入6378.2萬元。以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管理提升三年行動為抓手,博后村累計旅游收入2110萬元,16個村集體經濟平均收入達150萬元,其中9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0萬元。

此外,為落實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試點任務,吉陽區於2022年5月成立了“海南(三亞)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吉陽分中心”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委托代理服務站”,並率先搭建了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線上平台。截至目前,完成農村產權交易業務5單,涉及交易金額1247萬元。

“我們以規范農村集體資產流轉審批流程和交易行為抓手,加快了農村土地、閑置房屋的流轉速度,從而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建設,壯大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楊鴻鈞說。

以人民為中心建設“美好新吉陽”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黨的二十大作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重大部署。

吉陽區入選教育部公布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名單,普及普惠兩個比例達標率均為100%﹔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660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650人﹔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529萬元……

“2022年民生支出19.65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7.65%以上”。楊鴻鈞提及2022年的民生工作時說,面對2022年各種突發因素影響,吉陽區多項政策牢牢兜住了民生底線,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以前一學期要3000多元,現在隻要1000多元,要說獲得感,那可是實實在在的。”說起孩子就讀幼兒園的費用,居住在吉陽區紅郊社區的黃先生笑得很燦爛。

黃先生的孩子就讀於離家不遠的三亞市第八幼兒園熙晗智慧樹分園,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變化,得益於幼兒園“民轉公”——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不斷提高。轉型后的普惠幼兒園保教費雖然降了,但仍延續原來的課程與教學體系,同時引入新的體能課程,對幼兒戶外活動進行科學規劃。這一系列“減費保質”,促進“幼有所育”邁向“幼有優育”的舉措,贏得家長們的好評。

過去一年,吉陽區普惠性幼兒園增至25家。教育集團增至10個,引進各類教育人才近千名。

此外,吉陽區率先實現“區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全區各醫聯體成員單位均已挂牌,分級診療制度基本建立。城鎮新增靈活就業840人,在全市排名靠前。擴面參保人數同比增長97%。意外傷害申報手續辦理時限縮短7-10天。

“2023年,我們將繼續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全年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以上,制定為民辦實事事項清單,以做好公辦中小學照明環境改造、基層綜合性文體服務設施優化、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事項為抓手,讓自貿港成果更好地惠及吉陽群眾。”楊鴻鈞說。

吉陽區202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焦“一中心、一城、一區、三重點”,實施“三大工程”“三個行動”,加快打造充滿活力魅力的現代化熱帶濱海城市核心區、充分開放包容的海南自由貿易港標杆城市示范區,建設樂居、樂業、樂游的“美好新吉陽”。

(責編:吳佔桂、席秀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