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邁:向創新要效益 以科技促發展
中海油深海深層工程重點實驗室。 本報記者 武威 攝
3月3日,位於澄邁的中海油深海深層工程重點實驗室,工程師正對深海油氣勘探開發設備進行調試等工作。 據了解,該實驗室佔地約7400平方米,是中國海油一南一北兩個最高級別的測井作業保障支持實驗室之一,為海南油服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技術保障。 本報記者 武威 文/圖
“我們最需要的是深海油氣資源的傾斜政策,讓深海油氣產業發展之路更有底氣,推動油服產業駛入‘快車道’,打造‘油服強縣’。”3月7日,海南龍盤油田科技有限公司科研部副總經理金風對政策迫切需求的聲音,伴隨著廠區建設的轟鳴聲回蕩。
偌大的廠房裡,工人正對靠精密螺旋紋接合的油氣勘探管材進行清洗打磨,在完成所有檢驗工序后,它們將被集中交付。而這批產品,正是探索深海油氣資源開發的重要儀器零部件之一,也是該公司細分市場后,破解維保產業鏈“卡脖子”技術難題的成果之一。
企業有創新,如何深耕發展?澄邁通過科技項目和支持政策組合發力,不斷優化企業成長環境。“不怕沒創新,就怕不創新。”澄邁縣工業信息化和科學技術局(以下簡稱工信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提升縣域科技創新水平,是解決創新政策落實和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問題的關鍵。
一對一“保姆”服務
“兩台機器,一台是普通終端,一台部署了國產自主計算體系的安全系統,我們現在對兩台終端進行模擬網絡攻擊,普通終端很快就無感知地‘失守’,而國產自主終端及時做出積極響應,整個系統‘安全無虞’。”3月7日,在中電(海南)聯合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電創新院),一場科普課堂正在進行。
在技術人員的講解下,一套面向黨政辦公、現代數字城市、國家重點行業等行業領域的自主安全計算體系解決方案躍然呈現。
“聽上去不難,但實則開發時間長達3年,依托中電創新院,海南省PK體系關鍵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在架構研究、標准規范、生態構建等方面均取得不錯的成效,其中也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幫助。”中電創新院科技發展部項目經理薛有華告訴海南日報記者,自主安全計算體系架構從1.0版本迭代至如今的3.0版本,組織發布企業標准、團體標准60余項,申請獲得專利、軟著等知識產權30余項,為超過100家企業的150款產品提供生態認証服務。
企業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離不開澄邁縣工信科局的扶上馬、送一程。
前不久,薛有華只是和該局副局長王花提了一句:“‘研究與試驗發展’數據填報過程中,我司是一家科研人員佔比超過80%的企業,但填報平台設置的最高比例為60%,企業的材料填報受阻。”該局立馬協調,調整平台數據閾值的設定。“就是這麼快”,薛有華說,對澄邁縣此類工作的推進速度,他已經習以為常。
“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需求,隻有一對一輔助才更有針對性。”王花告訴記者,從為企業積極爭取海南省、澄邁縣的專項資金,到在各種手續辦理方面開辟綠色通道,澄邁不遺余力,為各企業向創新要效益、以科技促發展提供全方面扶持。
此外,該局還圍繞制造業發展,引導南天聚力研究院建設中試基地,圍繞數字產業,引導中電創新院建設PK體系關鍵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等,並積極對接京東科技,探討建設海南產業元宇宙創新研究院。
手把手上門“教學”
“我們從高校、會計師事務所請來了項目、財務等專業領域的老師,有什麼不懂的,盡管問,不要害羞。”3月7日,海南正業中農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會議室內,在澄邁縣工信科局相關人員的介紹下,企業工作人員正襟危坐,認真聽講,而專家們則帶著“滿肚子的知識”傾囊相授。
為企業送專家上門,牽線搭橋做好產學研對接,只是近年來澄邁縣科技部門創新科技服務的常態。
事實上,澄邁縣科技創新服務工作的變化是全方位的,服務的主動性增強了,服務的形式增多了,效率和精准性提高了。
“你單位有146項發明專利,佔全縣發明專利總數的近三分之一,要積極申報重大科研項目,有些申報表還是要填寫,都是有用的。”在會議現場,聽到緊要處時,該公司項目管理部有關負責人文香玲趕緊把信息記在本上。
2022年,澄邁縣2家企業成功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實現零的突破,並佔全省新增總量的一半,正業中農是其中一家。
“從高新技術企業,到省級專精特新,再到國家‘小巨人’,一路走來,離不開的是政策保駕護航以及每每深夜工信科局工作人員的陪伴。”文香玲開玩笑地說,澄邁縣的工信科部門一直都是“鼓勵式教育”,恨不得把他們掌握的信息一次性都說給她聽,又怕企業記不住,還專門印刷“政策明白卡”。
鼓勵企業抓緊創新,趕超全國龍頭企業,澄邁縣工信科局的“野心”比企業還大。“一旦發掘到企業有哪方面的創新潛力,來自政府科技部門的支持輔助,形式是多樣且高效的。”文香玲笑著說。
點對點“呼喚”人才
“信心一直有,而且越來越充足,也越來越堅定。”位於海南自由貿易港生態軟件園沃克公園8857號樓的海南自貿區椰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椰雲網絡),是高級網絡工程師周學川返鄉工作的地方,談及自己的選擇時,他的回答很是堅定。
其實,在未決定動身返瓊的幾年間,周學川從未停止過對海南自貿港建設的觀察。互聯網產業龍頭聚集、游戲出海、科技創新園區更新迭代……關於海南互聯網行業的新聞,是周學川時常關注的焦點。
“歸根結底,還是海南提供了政策環境與發展平台。”該公司負責人朱志坦言,游戲出海就是很好的契機,在這條路上,椰雲網絡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且步伐穩定。
椰雲網絡作為扎根自貿港發展、本土成功孵化的互聯網企業,在澄邁縣工信部門的支持以及生態軟件園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助推下,通過構建“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多層次孵化體系,正在向更高層次的專精特新企業升級。
回到海南,周學川作為居民,見証家鄉城市建設的巨大變化,作為參與者,他感受到了營商環境和科創環境的不斷提升。“以前,大家總覺得海南比較落后,其實越來越多科創型企業在這裡扎根,我的家鄉已經是以高科技行業引領發展的城市了!”
一系列利好消息,也讓像周學川一樣的回流人才看到了更光明的未來。2022年,澄邁縣企業研發機構同比增長33.3%,規上企業研發費用、專利授權量、有效發明專利分別同比增長16.6%、85.4%、23.8%。全縣PCT國際專利申請數量38件,位居全省第一。
“數據是硬實力,政策和人才是軟黃金,都是創新型縣(市)建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澄邁縣工信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該縣十分注重科技創新主體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和引進,努力構建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良好發展環境,發揮科技創新主體示范帶動效應,補齊完善生態鏈條,引導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不斷為企業科技創新、強化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新技術應用上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截至2022年
澄邁高新技術企業達139家
排名全省第三
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77家
創歷史新高
2家企業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達29家
2022年
澄邁縣給2021年認定的49家高新技術企業發放獎勵資金1331.5萬元
給2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放研發經費增量獎勵資金5.1萬元
組織37家企業申報2022年度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產業發展專項資金2740萬元
制圖/楊千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