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海南“新奇特優”品種不斷涌現 發展前景廣闊

南繁熱土“新”意涌

記者 李夢楠 李艷玫
2023年04月04日08:03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南繁熱土“新”意涌

  近日,二〇二三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種業成果展示會上,來自國內各地的成果產品受關注。

  一粒種子經過更新迭代,會長成怎樣的模樣?在海南,手指檸檬、彩虹西瓜、薄皮椒、可生食玉米等“新面孔”不斷涌現。從常見的雜交水稻、高產玉米,到抗病虫害棉花、紫肉黃皮、耐熱菊花,近年來,南繁熱土新意涌動,“特色”二字越發明顯,優質新品種在這裡育成審定、種植推廣。

  作為我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海南種業發展在氣候、資源、科技、政策、國際合作等方面均有明顯優勢。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上,眾多專家學者就如何用好海南優勢,為讓更多全球“新奇特優”熱帶果蔬進入國民“果盤”“菜籃”建言獻策。

  多方合力培育新品種

  本屆種子大會的南繁種業成果展會上,一批高顏值、口味佳、營養豐富的新奇種業成果集中亮相。同往屆相比,此次展示的“新奇特優”品種更為豐富,在規模和層級上均有突破。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要讓飯碗端得更牢、“菜籃子”“米袋子”更豐富,開展新品種培育尤為重要。

  “今天展出的這款高葉酸玉米葉甜1號就是在海南培育的,口感好,營養價值高,很受歡迎。”九聖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高雪飛介紹,借助南繁優勢,公司大力發展特色作物及生物育種技術,已培育20余個甜瓜品種及多個玉米新品種。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種業企業利用海南獨特優勢開展育種加代等研究,一個又一個的農業突破得以實現。

  “新奇特優”品種的培育上,除了“落地”海南的國內知名種企,一些本地企業及科研院所也在結合海南特色,通過加強育種研究,助力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

  中國熱科院建立了從種質資源到優良品種,從原材料到科技產品的完整熱作研發體系。選育熱帶作物新品種100多個,研發科技產品300多種﹔近10年來,海南農墾重點關注果品品質與質量,實施名優熱帶水果引種種植,引進優稀品種100多個,不斷豐富種質資源庫。

  數據顯示,海南常年種植熱帶水果310萬畝、年產量525萬噸,引進400余個熱帶水果新品種,成功試種50多個,產業結構正不斷優化。在海口、三亞、瓊海等市縣先行先試開展熱帶果蔬展示示范工作,推進榴蓮、菠蘿蜜、釋迦、紅毛丹、黃晶果等品種示范種植。

  引育並舉打造“海南牌”

  4月3日,當海南省農科院熱帶果樹研究所所長馮學杰做完分享走下台,很多人圍了上去,咨詢起榴蓮種植的問題,熱烈的氛圍從台上延續到台下。

  2021年,我國僅榴蓮進口量達82萬余噸,進口額42億余美元,較2020年分別增長82.4%和42.7%。廣闊的市場前景,帶動了“海南牌”榴蓮熱度持續上漲。

  近年來,海南持續引育種植各類“新奇特優”果蔬品種,通過本土馴化開展規模化種植,把一粒種子變成餐桌上可口的佳肴,讓更多好吃好看的全球熱帶果蔬落地生根。榴蓮正是其中之一。

  “目前海南的榴蓮種植,已經從開始的零星種植發展到種植面積突破3萬畝的小規模種植。”馮學杰介紹,團隊通過對榴蓮品種資源進行鑒定評價和區域適應性試驗,將榴蓮從東南亞國家成功“搬”到海南,今年消費者有望吃到“海南牌”“樹上熟”榴蓮。

  無獨有偶,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博士王尉介紹,他所在的團隊已在積極謀劃布局,正在澄邁打造特色蕉生產基地,改進香蕉種植技術,豐富香蕉品種。

  當前,海南各市縣政府也在持續結合本地特點,通過打造一批新品種展示基地、發布平台和種植基地,推進國內新品種和全球“新奇特優”熱帶果蔬要素資源聚集,逐步實現規模化、產業化、國際化。

  馬來西亞的榴蓮蜜、清甜多汁的水果甘藍、形如葡萄的嘉寶果……樂東黎族自治縣內,一批“新奇特優”品種迎著春日陽光生長。東方市三道鎮裡,色澤淨潔、品種繁多的菊花是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花田裡“掘金”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瓊海市的“世界熱帶水果之窗”基地,燕窩果、牛奶果、馬梅果等水果又到上市的季節,供不應求的訂單裡藏著美好“錢”景。

  聚合要素破解難題

  “雖然目前海南的榴蓮樹已成功挂果,但要從源頭實現榴蓮的產業化種植,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馮學杰認為,目前海南種植榴蓮仍面臨種苗質量良莠不齊、缺少產業規劃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管理技術缺乏、新品種選育滯后、產業化配套技術不足……加快打破以上制約發展的難題禁錮、推動“新奇特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健康發展是包括馮學杰在內,眾多企業家、研究人員的共同期盼。

  海南應如何發力?“以海南香蕉為例,其種植品種太過單一,限制了發展。”王尉認為,要破題,對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護和運用是關鍵。

  近年來,海南穩步推進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建設,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暢通種質資源引進中轉通道,種質資源儲備日漸豐富。

  “七仙嶺全球熱帶水果博覽中心將於近日開園,種植保存有國內首株榴蓮母樹、山竹子母樹等91類近600個熱帶植物品種。”海南農墾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打造集種質資源保存、種苗繁育為一體的“新奇特優”品種標准化種植示范園區,可以有效盤活熱作資源,助推產業升級。

  此外,海南也在不斷強化熱帶農業關鍵技術的研發,聚焦優良品種,構建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實現對熱帶農業全產業鏈的技術支撐。

  “海南將提升資源要素聚合能力,發揮好筑巢引鳳‘梧桐樹’功能。”海南省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海南已印發《海南熱帶優異果蔬開發利用規劃(2022—2030年)》,將加大熱帶同緯度國家果蔬資源引進開發力度,推進熱帶果蔬規模化、差異化、標准化、精品化發展,在全島培育熱帶果蔬農業產業園、產業集群甚至農業產業強鎮,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責編:吳佔桂、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