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一年來,五指山市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在“兩化”上勇探新路

青山綠卷盡舒展 人景和諧開新局

記者 謝凱
2023年04月11日08:27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青山綠卷盡舒展 人景和諧開新局

  五指山市水滿鄉的茶園春色濃郁。

  俯瞰日新月異的五指山市水滿鄉毛納村。

  俯瞰改造后的五指山三月三大道。 本版圖片均由本報記者 李天平 攝

  伴著清風和虫鳴,五指山市水滿鄉毛納村村民王菊茹開啟了一天的茶作時間﹔南聖河邊,遠道而來的游客閑坐臨河茶室品茗賞景。

  海南中部,五指山脈,這裡蘊藏的生態資源是寶貴財富。在當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成為共識惠及人們﹔向未來,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的發展思路指引著方向。

  因林而興,向林生長。作為地處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核心區域的五指山市,生態在當地的高質量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這一年來,五指山市牢記殷切囑托,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政策,緊緊圍繞省第八次黨代會報告指出的以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中部生態保育區的戰略定位做文章。

  沿著省政府工作報告錨定的目標任務,五指山市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深化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理念,勇於先行先試,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上,為海南自貿港生態型城鎮化建設提供“新范式”。

  A

  生態保護,厚積綠色底蘊

  在國家公園內,人和智能機器齊心守護一草一木一物。

  4月1日,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五指山分局護林員王道真來說,有些特別。這一天,包括王道真在內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五指山分局一眾護林員與海南省公安廳森林公安局五指山保護區分局民警進行了聯合巡護,救助了一隻“雨林精靈”。

  “巡護到一處密林時,我們發現一頭受傷的海南麂趴在草地上一動不動,眼睛卻睜著,那眼神很真誠。”王道真介紹,他們現場觀察后判斷,海南麂是受外傷導致身體無法動彈,一行人對其包扎、喂養泉水等后將其放歸森林。

  王道真介紹,海南麂俗稱黃猄,護林員們在雨林裡已經許久沒有見過其身影了,它的出現說明近些年來海南熱帶雨林的保護有了效果。海南麂躍向森林后的那一刻,讓他不禁回想起了鹿回頭的傳說故事。

  類似保護的場景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已是常態。依托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扁平化等創新的管理體制,若干網格化分布的管理站點和護林員覆蓋雨林每一處角落,對熱帶雨林實施最嚴格的保護。

  保護不隻做加法,還有減法。五指山市清除金鐘藤等有害生物,自2022年開始連續兩年開展“打擊毀林”專項行動,查處了一批毀林種植檳榔的案件,遏制毀林種植檳榔的勢頭。

  在五指山片區,自去年以來,這裡已搭建起包括紅外線熱感應觸發相機在內的監控網絡﹔信息化數據已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智慧雨林平台、巡護終端系統等實現數據共享,為雨林管護和研究工作插上“空中”翅膀。

  國家公園分為核心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一般保護區的實際范圍裡更多分布在城鎮間,市縣管轄更多一些,這一類區域往往需要林長制參與其中。

  2022年10月,五指山市在林長制的行政管理模式下探索出一條信息化監管新路徑。

  “我們整合14類林長考核關鍵指標,構建了林長管理的一張底圖,建設森林資源監管信息平台。”五指山市林業局局長張聖介紹,他們通過信息化來把每一級林長制工作人員都落實到責任上,實現24小時網格化管理,不僅僅是冠上名字即可完成工作。

  五指山市林業局辦公樓內,五指山市林長制暨森林資源監管信息平台24小時不停轉。監控台下,工作人員文瓊蓮手機上彈出一條護林員黃小山發來的信息窗口:“黃高將管護區福利嶺區域發現農戶蠶食林地。”

  收到信息后,文瓊蓮便立即線上轉交和提醒五指山市林業局公益辦,再由公益辦派出人員與管護站護林員現場核查,同時協調轄區林長辦查找當事人,進行警告教育,並加強每日監管上報,加快現場復綠。

  當發現問題時,通過系統協同聯動,形成問題發現、分發、處置、反饋閉環處置流程。流程不閉環,責任就撤不掉,借助林長制暨森林資源監管信息平台,五指山市林業部門構建起一張“雙林長”工作機制和三級林長網格化管理體系。

  全市11名市級林長、529名鄉村級林長、45名專職護林員、812名生態護林員全員運用平台手機端上報巡林、巡護工作情況,部門做到了時刻掌握工作動態,護林人員及時處置巡林問題。

  該平台建立以來,數據顯示,涉林違法事件上報、處置及時率得到了大幅提升,涉林違法事件數量較之前相比大幅下降。

  這些分鏡頭彰顯了五指山的戰略定力,拼接組成了五指山市生態文明建設“影片”的長卷。過去一年,在生態保護領域,五指山市持續發力——

  完成生態搬遷。舉全市之力推進國家公園核心區生態搬遷,騰出雨林生存空間,全市58家機關單位包戶參與,生態搬遷工作任務基本完成,搬遷群眾樂享各項保障政策。

  抓好“林長治”。確保森林覆蓋隻增不減,全市行政轄區實現林長責任全覆蓋﹔充實完善專職護林員、生態護林員等隊伍,實現護林全覆蓋﹔在國家公園周邊地區學校推行“小林長”,引導青少年參與森林資源保護。

  嚴防森林火災。組建扑火專業隊和半專業隊兩級隊伍,定期演練和培訓,強化責任落實,2022年全年無一起森林火災。

  全力治水體。開工建設昌化江上游濱河雨林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工程項目,開展治理水環境、修復河湖生態等具體行動。

  優化大氣環境。依托“釘盯執法”“藍天衛士”等科技系統和巡查等手段持續性查處大氣污染行為﹔妥善解決油煙污染問題,推動建成區內368家餐飲單位100%安裝油煙淨化器,空氣質量進一步得到保障。

  拓寬“雨林+”道路。開辦雨林文化展和雨林時裝秀、承辦“雨林與您”體驗活動、配合取景拍攝綜藝節目等各項舉措,大眾貼近了雨林,給未來也積蓄了更多可能。

  這一年,五指山市以行之愈篤的干勁,獲得了“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等榮譽稱號。

  依托優越生態環境,去年,胡大一、凌鋒等心腦醫學專家在此論道氣候康養﹔今年,海南省心腦醫學中心(籌)、海南省胡大一心臟中心等項目正在全力建設,五指山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國際醫養中心等背靠三甲醫院,帶著數億元投資落子,項目主樓實現封頂,生態型城鎮的未來產業競爭力悄然顯現。

  今年4月,五指山市還將舉辦“四庫”“兩化”高質量發展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建言實現路徑,深度融入國家公園建設。

  B

  鄉村振興,黨建引領業旺民富

  作為曾經的國定貧困市縣,五指山市推進工作的重心在鄉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上,執行好這項囑托。

  過去一年,毛納村作為五指山市鄉村振興的樣板,該市通過組織座談會、成立工作專班推進項目具體化責任化,通過舉辦新潮文化活動、持續美化鄉村環境、推進鄉村產業和文化振興等舉措,在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的路徑上勇蹚新路。

  拉起海南日報記者的手,毛納村村民王柏和迫不及待地說起變化,“去茶山的道路打通啦,我們的手工茶坊還擴大了廠房……”

  去年以來,毛納村堅持把茶葉這項富民業旺的產業經營好,突出抓好茶葉“普查、純種、擴種、增量”和茶園水肥一體化設施建設,積極與海南省農科院、雲南農業大學合作推進海南大葉茶基因測序,明確大葉茶品種,選優擴種純正優良品種,提升茶葉質量。

  2022年,毛納村茶葉種植面積拓增到1772.66畝,茶葉產量13.65萬斤,同比增長152%﹔茶青收入245.7萬元,同比增長150%,還新成立2家茶葉專業合作社,21戶村民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681元,比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2421元。

  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去年,毛納村著重做好生態旅游發展規劃,以“一心(游客服務中心區)、兩軸(村庄沿途主要景觀、生態河道景觀)、四區(五彩稻田片區、黎族船屋片區、茶山片區,露營營地片區)、多點(多個村內居民房、景觀節點以及標志性構筑物等)”結構體系為基礎,以一點帶動(以毛納村為龍頭)、水陸並行(水路泛舟、陸路騎行、雨林穿越)、六村聯動(六個自然村聯動發展)為抓手,優化提升毛納村空間布局,著力打造村庄內涵式發展。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新的游客服務中心、村居民房改造等項目正在全力建設,預計今年上半年即可完工。屆時,毛納村的旅游接待能力會有顯著提升。

  優美雨林風光是毛納村發展的底氣。五指山市在毛納村舉辦雨林時裝周、雨林實景演出、星空露營節等雨林和鄉村文旅活動,聚集人氣。

  鼓勵返鄉青年、優秀鄉賢、外部企業加入鄉村振興的發展行列中,加快形成產業配套服務。去年來,村庄開設2家農家樂,興建垂釣平台、茶園觀光步道、產品展示屋、咖啡吧等旅游基礎設施,提升村庄生態旅游接待能力。

  得益於此,2022年,毛納村累計接待游客11.95萬人次,旅游收入達597.59萬元,鄉村生態旅游火熱。

  變化,村民看在眼裡,也記在了他們心裡。

  “山鄉巨變家和滿,來年再到五指山,還把鄉親看,哎啰哎……”

  五指山下,人和景美,深山裡的校園、繁茂的大樹下,飄揚著生動的稚音,愛歌唱的黎族人用自己的方式道出心中的感情。去年7月,毛納村組建毛納村“1867”歌舞隊,8月成立鳳凰花童聲合唱團,老的少的齊上陣,志在講好毛納奮進故事。童聲合唱團原創和改編6首歌曲,孩子的歌聲通過博鰲亞洲論壇走向世界舞台﹔歌舞隊自編舞蹈,村民們通過舞蹈,打開迎客交流心聲。

  一步一個腳印,緊盯共同富裕目標,毛納村產業旺、群眾富,文化興。

  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各類人才參與其中,持續發力,這樣的發展凸顯高質量。

  曾向萍是海南省農科院植保所的副研究員,從2022年開始,她幾乎每個月要在繁忙的科研任務中抽出時間,從明亮的實驗室一頭扎進深山裡,直言“樂在其中”。

  繞過數不清的急轉彎道,在五指山市暢好鄉的什哈村,清澈的山泉水飛流直下,直奔群山之中的村庄河流。

  “這裡的泉水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但土壤環境難盡人意,我們借助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改良土壤和採用綠色防控技術,減輕了經營成本,成功種上了高山蔬菜。”什哈村高山蔬菜基地負責人強浩表示,基地現在每天往外運送各類葉菜產品,市場供不應求。

  “推廣良種和綠色防控技術,減少化肥使用,發揮我們的優勢。”曾向萍說,室內培訓和田間技術指導常態化進行,既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又有利於當地群眾科學種植,引導他們綠色可持續發展,推動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

  去年8月,她又接下了水滿鄉茶園提質增產的科研項目,工作量更大了。“團隊從種苗到技術指導,再到產量和質量,我們全程關注和服務,為鄉村振興貢獻科技力量。”曾向萍說。

  在五指山,和曾向萍一樣深度參與鄉村振興的各類人才還有不少,他們發揮各自優勢,開展服務,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劑”。

  農村基層治理,黨組織建設和黨員引領非常重要。過去一年,五指山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投入了2683萬元改建12個黨群服務中心,市、鄉、村三級黨群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排查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26個,評定四星級以上基層黨組織15個,毛納村抓基層黨建促鄉村振興。

  走進五指山市的村庄,共產黨員戶的牌子挂於大門顯著位置。當地有關部門推進農村黨員戶挂牌亮身份實現全覆蓋﹔培育121名黨員致富帶頭人,帶動3103戶群眾增收致富。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的畫卷已經徐徐展開。在這裡,伴隨著政策的有力落實,黨員干部擼起袖子加油干,“寶山碩果累累”的美好願景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責編:吳佔桂、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