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駐村第一書記陳曉玲:用情守護村民健康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脫下白大褂,披上鄉村振興的“戰袍”,從那一刻起,陳曉玲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個基層奮戰的日日夜夜。2021年6月,陳曉玲還是海南省人民醫院的護士長,來到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新林村后成為駐村第一書記,從此扛起新林村鄉村振興的重擔。新林村是黎母山下一個轄有13個村小組的行政村,常住人口約2000人,於2018年脫貧出列,在黎母山鎮干部、幫扶聯系人、村兩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正奮力向鄉村振興新征程邁進。
以環境衛生為抓手,激發村民衛生熱情
初到村裡,新林村給陳曉玲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衛生差”。“村委會活動場所地面到處是紙張、煙頭、檳榔渣,公廁更是慘不忍睹。”陳曉玲完成駐村報到后,開始拿起掃把搞起了衛生。
村民梁玉蘭和王愛蓮兩位阿婆看到后主動幫忙。閑聊中,她們才知道陳曉玲是新來的駐村第一書記。看著陳曉玲不嫌臟、不埋怨地干活,梁玉蘭和王愛蓮都在心裡打個問號:一個從城裡來的女護士,能吃得下村裡的苦嗎?
“書記,如果能一直讓廣場保持干淨,可能就會有很多人願意來這裡乘涼、打球、跳廣場舞了。”梁玉蘭的一聲感慨,讓陳曉玲決定從人居衛生環境整治開始干起。“打掃衛生看起來是區區小事,但如果不動真格,就會影響鄉村振興的步伐。”陳曉玲說,“環境衛生整治要通過完善制度,並且跟群眾一起動手,才能達到效果。”
征求村兩委班子和群眾意見后,陳曉玲制定實施每日有人管、每日有人督、專項有專人的“三有”機制和每周入一村、每周一督促的“兩一”機制﹔設立道德“紅黑榜”,對勤勞致富、好人好事等先進典型進行表彰,對臟亂差、好吃懶做等反面行為曝光批評﹔開展“七個倡導”專項行動等。經過一段時間的嚴抓與督促,環境衛生整治成為常態化,每周規定的環境衛生大整治從不規范到規范,群眾從不支持到積極參與,大大改變了以往上級領導來檢查才突擊搞衛生的陋習。
如今,新林村人居環境換新顏。村庄衛生環境整治成果受到了海南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的肯定,被評為2021-2023年海南省衛生村。
搭起院村“連心橋”,解決村民看病難
駐村的同時,陳曉玲從未忘記醫護人員的初心和使命,搭起院村“連心橋”,全力以赴守護村民健康。今年3月,新林村委會包密頭村年過六旬的黃運雄出車禍,腦出血和多處骨折,病情危重。陳曉玲得知后積極與省人民醫院溝通,在床位緊張的情況下為其開通綠色通道,轉診后,陳曉玲向院裡爭取醫療擔保。黃運雄治愈出院后總費用超10萬元,在享受醫保政策后僅自付1萬多元。“如果沒有曉玲書記的幫助,也許我這條老命都難撿回來。”治愈出院后的黃運雄,在自己行動不便的情況下第一時間讓兒子給陳曉玲和幫扶單位海南省人民醫院送上錦旗表達謝意。
據統計,在陳曉玲的協調幫助下,該村有25人次患病后順利在省人民醫院住院治療,21人次通過綠色通道就診檢查。
值得一提的是,在陳曉玲的帶領下,新林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充分發揮幫扶單位專業優勢,創造性打造了“移動健康小屋”項目,制定活動方案及數據收集表,為村民提供健康教育、引導就診、血壓和血糖監測等服務,建立早篩查、早干預、早診斷和早治療“四早”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
此外,還聯合省人民醫院及省外醫療專家開展下鄉義診、院感指導、送知識送技術下基層等活動,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幫助村民避免糖尿病足截肢風險、消除糖尿病傷口感染的炎症、治好重型壓力性損傷、有針對性的康復指導……陳曉玲掰著手指列舉“移動健康小屋”的“功勞”,“今后將繼續拓展‘移動健康小屋’工作,著重在慢性病管理、線上就診等方面下功夫,開發對農村、農民有幫助的健康幫扶項目,逐漸形成有一定規模的健康幫扶產業。”陳曉玲說。
群眾事無小事,解決好村民問題就是大事
在陳曉玲的辦公桌上,整齊地擺放著已使用過的8本工作筆記。翻開一看,本子裡詳細記錄著她在駐村過程中的學習情況和工作情況——引進海南省人民醫院黨建工作理念和經驗,抓好黨建工作﹔鞏固橡膠和檳榔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帶領村民利用林下空地和閑置耕地發展斑斕、養雞等產業,同時拓寬群眾就業渠道,舉辦消費扶貧活動,促農增收﹔根據群眾反映的“小事”,落實好村道排水溝蓋板、農戶門前排水溝建設和水泥硬化等工作。
兩年來,新林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呈現出一幅環境美、產業興、人氣旺的美麗鄉村新畫卷。陳曉玲也因此榮獲省級“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個人”、縣級“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全國杰出護理工作者”等殊譽,還贏得了大家的好口碑。
“駐村,就是要為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哪怕是雞毛蒜皮的事,也要幫群眾解決好。”陳曉玲說。
(來源:瓊中融媒體中心 秦海靈 袁杏璽 王麗娟 王小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