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三亞熱射病患者顯著增多 專家提醒重點預防

2023年07月06日16:09 |
小字號

“中暑會引起死亡嗎?”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以下簡稱海南醫院)專家提醒,5月以來三亞天氣持續高溫高濕,中暑患者明顯增多,其中熱射病患者近一月已接診3名,市民一旦長期在高溫環境下作業,就可能“中招”,嚴重者可致多臟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近日,一名22歲的青年男性跑步時突然昏迷不醒,緊急送往海南醫院急診科,經檢查患者體溫高達40℃,心率快、血壓低,雙側巴氏征陰性、頸軟,初步考慮診斷為熱射病。

海南醫院急診科主任王濤帶領醫護團隊迅速啟動熱射病搶救單元,採取冰毯機持續快速降溫、冰帽腦保護,並給予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通氣、鎮靜,開放深靜脈通路,大量補液擴容等措施進行急救。重症監護室提前做好收治准備,當晚轉至監護室繼續施救,經過34天持續床旁血濾、保肝、改善凝血功能、抗感染等全力救治,目前患者順利康復出院。

“最嚴重的中暑即熱射病,一旦出現熱射病,需盡快就醫”。王濤表示,熱射病是熱因素作用下產生的致命性疾病,是危及生命的重度中暑,若診治不及時,處理不得當會導致死亡,急診科熱射病搶救單元,直接為熱射病患者開通了綠色通道,為患者爭取了寶貴的救治時間。

那麼熱射病是如何發生的呢?首先要了解的是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下丘腦,其位於大腦深處,可通過調節機體的產熱和散熱來維持人體溫度的相對穩定。夏季高溫戶外作業時,由於日照和勞作,機體產熱增加,此時下丘腦主要通過使人體大量出汗的方式,來維持機體的體溫相對穩定。但是隨著機體出汗增加,會導致水鹽大量丟失,人們會逐漸體力不支、頭暈頭痛、口渴,此時停下工作,至陰涼處降溫,喝水可有效緩解不適。但倘若仍堅持持續高溫作業,超負荷運作下會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徹底“罷工”,機體無法排汗散熱,體溫調節平衡被打破,熱量蓄積,機體持續升溫,甚至高於40度,灼燒肌肉與內臟,導致高熱、無汗、昏迷、四肢抽搐而引發熱射病。熱射病分為經典型(非勞力型)熱射病和勞力型熱射病。

一是勞力型熱射病。高溫條件下從事劇烈運動或體力勞動后出現的頭暈乏力、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或者身體發燙、皮膚灼熱、無汗、面色蒼白、皮膚濕冷,需警惕發展為熱射病。若不及時救治可能會出現昏迷、器官功能衰竭、凝血功能紊亂等。

二是經典型(非勞力型)熱射病。一些年老體弱、合並慢性基礎疾病者、孕產婦、嬰幼兒也是發生熱射病的高危人群。他們往往體質虛弱,盡管不從事高溫下體力勞動,但若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工作生活環境通風不良、居住擁擠、室內溫度高等情況也可導致發生熱射病。經典型(非勞力型)熱射病表現更加不典型,初始可能隻有發熱、頭暈乏力、意識淡漠等,后可快速進展,出現高熱、中樞功能障礙、凝血功能異常以及多個器官功能不全。需要注意的是腋窩溫度不能反映人體核心(內臟)溫度,部分老人核心體溫(如肛溫)已高達40度,但腋窩溫度隻有38.5度左右。因表現不典型,經典型(非勞力型)熱射病患者往往就診處置不及時,會導致全身多臟器功能衰竭,其病死率非常高。

熱射病危害性巨大,如何預防?發生后如何處置?全軍熱射病防治專家組組長、海南醫院首席專家宋青提出的軍事訓練中熱射病防治措施對於普通居民同樣適用。

避免發生熱射病的八項措施:

一是熱習服。通過逐步提高熱環境下的訓練強度,提高機體對熱的耐受能力,一般需要10∼14天。熱習服達標后,發生嚴重熱射病的機率會變小。

二是不帶病。高強度運動或者體力勞動前出現腹瀉、感冒、疲憊乏力等身體不適,或平時缺乏鍛煉,體重超標、正在服用退燒藥、抗生素等藥物,要注意避免。

三是預降溫。高強度運動或者體力勞動過程中通過各種可及方式降溫,包括冷水噴霧、用濕毛巾擦拭、飲用冰液體等。

四是補水鹽。勞動后要注意補充液體,包括電解質等。

五是備“三寶”。居民家中、工作場所,最好准備好溫/濕度計、耳溫度計、指脈氧監測儀,做好監測,以及配備一些防暑藥物。

六是配設備。在高強度運動場所或者勞動工地准備好降溫設施,若出現先兆症狀,及時進行降溫。

七是不熬夜。充足的睡眠可以使有助於恢復體力、降低熱射病發生率。

八是盯重點。重點人群包括長期缺乏鍛煉人員、長期不在熱環境下訓練或勞動人員、未進行熱習服訓練或勞動人員等,這些人群的熱耐受能力較差,發生熱射病機會大。(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 李琨、王濤)

(責編:蔣成柳、王慶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