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市吉陽區:校園刮起“民族風” 描繪民族“同心圓”
人民網三亞7月20日電(牛良玉)課間操跳竹竿舞、音樂課上吹鼻簫、課后興趣班學習織黎錦......三亞市吉陽區逸夫中學開設的民族特色課程已長達14年,以校園文化建設、特色課程為載體,讓濃濃的“民族風”揮洒校園各個角落,引導黎族師生在日常學習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學生正在學習吹奏樂器。受訪者供圖
在逸夫中學,90%左右的學生是土生土長的黎族人。“雖是黎族孩子,但大多對黎族文化知之甚少,在民族特色課程開展之初,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黎錦是什麼?”逸夫中學副校長庾月生介紹,學校自2009年開始開設黎族特色課程,讓“黎族娃”能夠了解黎族文化,將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下去。
為了更好地讓黎族文化走進課堂,學校制定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教學實施方案,各學科老師有機融合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積極主動充分挖掘各學科所蘊含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元素,並落實到課堂教學各環節中,利用地方課程的時間,發揮了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
學生們在校園裡跳竹竿舞。受訪者供圖
音樂課融入“民樂”,以葫蘆絲、鼻蕭、唑板、打竹竿等形式合奏黎族樂曲,挖掘和創新黎族民歌﹔舞蹈課以竹竿舞作為校本特色課程,每周一節竹竿舞課,全校師生感受竹竿舞的動感快樂﹔美術課以“新民服,新時尚”為主題,引領學生創作民族文化衫,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語文課上,師生在古詩詞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地理歷史課了解56個民族的基本特征、地域分布、居住特點、風俗習慣、語言文字、著名人物以及在文化藝術、科技等方面的特色與成就......豐富的民族課程讓學生們“能歌善舞”,在各類活動上綻放異彩。在今年“三月三”,學生們走上舞台,踩著竹竿節拍,用真情跳出民族團結進步一家親的和諧美好氛圍。
學生正在學習黎錦技藝。受訪者供圖
有的學生席地而坐,腰上固定著腰織機的一端、足尖撐起另一端的腳踏﹔有的學生坐在織機前,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學習黎錦技藝……在三亞市逸夫中學黎錦課堂上,該校邀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參與教學,經過學習,學生們不僅大多已掌握基本的織錦技藝,更有學生在賽事上大放異彩,在今年2023年三亞市“三月三”黎苗繡技藝競賽上,該校學生斬獲少年組第一名的佳績,逸夫中學榮獲黎苗繡競賽優秀組織獎。
“我們是黎族特色學校,這些年在吉陽區民族事務局的支持下,成功開設了多門黎族課程,接下來我們還將開設黎陶課程,充分利用雙減的課后服務時間開展更多的探索。”庾月生說,該校將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通過雙減課程的融合、民族特色活動的舉辦等,多形式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展示不同民族文化和民族元素,讓學生欣賞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在校園營造共同團結進步的和諧氛圍,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校園常開長盛。
近年來,三亞市吉陽區圍繞民族團結進步進村庄、進校園、進企業等方面,以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為抓手,積極挖掘民族獨特的文化特色,鼓勵發展創意文旅產品,打造吉陽特色文化品牌,不斷創新推出高質量的群眾文化活動和文藝精品。與此同時,隨著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不斷深入,該區還積極開展非遺文化傳承和少數民族干部培訓,開設黎錦、黎藤、黎陶、竹竿舞、民歌培訓班,進一步提升少數民族干部綜合素質,著力打造政治堅定,勤政務實,德才兼備的少數民族干部隊伍,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事業邁上新台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