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李學山

海南瓊中:“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加速跑”

2023年08月26日11:49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瓊中8月26日電 村道干淨整潔,村中綠樹成蔭。“瓦屋家”農家院內歡聲笑語,一排苗族婦女正在展示苗繡和蠟染工藝﹔參天古樹下的綠橙模型直播間裡,電商達人正在熱情洋溢地直播售賣農產品﹔身穿苗族服裝的年輕小伙,忙著通過手機直播售賣土特產品,自家店裡擺滿了山藥、雷公根、斑斕葉、靈芝等特產……勾勒出一幅鄉村振興、和美田園的美麗畫卷。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第4次基層黨建工作現場會現場。瓊中融媒體中心供圖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第四次基層黨建工作現場會現場。瓊中融媒體中心供圖

8月25日,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第四次基層黨建工作現場會在灣嶺鎮鴨坡村舉行,來自全縣各單位、各鄉鎮及各村主要負責人現場觀摩該村后,無不嘖嘖稱贊。

苗繡技藝展示現場。人民網記者李學山攝

苗繡技藝展示現場。人民網記者 李學山攝

近年來,灣嶺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通過實施“基層黨建+產業、基層黨建+能人、基層黨建+土地”發展模式,強化黨員帶頭干、黨支部領著干、群眾跟著干,著力引領鄉村振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基層黨建+產業

村集體經濟發展不斷壯大

秋季暖陽照射,高坡村村集體百香果基地綠意盎然,果藤枝繁葉茂,一串串青綠色的“小燈籠”散發著誘人的果香。

當地村民把自家的農產品搬到了助農消費集市上。人民網記者李學山攝

當地村民把自家的農產品搬到了助農消費集市上。人民網記者李學山攝

“這片果地原在2020年就採取‘公司+村集體+農戶’模式聯合經營,但由於疫情原因就擱置了。”高坡村黨支部書記王業軍介紹,為盤活閑置資源,2022年7月,該村引入眾嘉公司投入8萬元資金恢復百香果的種植管理,由村辦公司獨立運營,並聘請資深百香果種植戶作為百香果技術指導人員。

“目前,高坡村集體共種植46.75畝百香果,所選品種為百味百香果,這個品種果香濃郁、甜度高,皮厚便於運輸。”高坡村第一書記邢福寧說道,2023年1月份,第一批果收入4.3萬元,截至目前,銷售收入27.06萬元,今年預計可累計銷售收入35萬元。

高坡村目前所種植的百香果不僅受到市場青睞,還帶動了務工就業,增加了群眾收入。在百香果基地務工的群眾均為村內農戶,主要負責基地的除草、施肥、噴藥、摘果等工作。2023年,共解決村裡農戶(含脫貧戶)就業500人次,支付勞務費近7.5萬余元。

一提到發展村集體經濟,部分村干部總是搖頭,認為土地限制了。然而,灣嶺鎮嶺門村打破了土地制約的傳統觀念,通過探索村級公司發展益智收購、種植、深加工和銷售之路,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這塊“蛋糕”。

2022年4月,嶺門村成立海南瓊中鵬和特色產業發展服務有限公司。同年7月,村級公司在金妙朗村、新村等村以每叢2元的價格向農戶收購益智苗,以0.2元的淨利潤出售,共出售益智苗4萬叢,銷售額8.8萬元。2022年,村級公司直接從村民收購益智果,再聯系第三方公司代加工,並探索設計出了益智仁餅、益智酥、益智糕、益智果凍等6種休閑食品。目前,益智產業為嶺門村增加了35.8萬元的銷售收入。

灣嶺鎮黨委書記周魁龍說,灣嶺鎮通過做好“土地三過”文章、走“無土地”發展之路、加強自主發展產業模式等創新舉措,各村黨組織推動發展了一批批村集體經濟,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

基層黨建+能人

解鎖鄉村振興“增收密碼”

灣嶺鎮搶抓“互聯網+”戰略機遇,按照“電子商務發展到哪裡,黨組織就覆蓋到哪裡”的工作思路,加速本地特色資源“觸網”,走出了一條“黨建+電商+產業”的致富路。

“海南鄉村味道,瓦屋家簸箕黎家宴,快來嘗一嘗吧!”8月20日,灣嶺鎮大平村的霍婷婷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短視頻,記錄了瓊中灣嶺鎮鴨坡村“瓦屋家”農家樂制作黎族特色美食的過程,引來網友的點贊和留言。

造型新穎的綠橙直播間。人民網記者李學山攝

造型新穎的綠橙直播間。人民網記者 李學山攝

“通過短視頻引流到本地旅游或購買特產的游客不在少數。”霍婷婷表示,早年就萌發了通過線上為村裡增收致富的想法,但是成效並不明顯。這幾年政府通過搭建電商服務站、開展培訓、直播助農等舉措幫助“觸網”,如今,她在抖音有5.6萬粉絲,快手有1.9萬粉絲,成為電商創業達人,通過直播助農,為當地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時,霍婷婷還聯合第一書記組織開展“主播帶貨、公益助農”“我為家鄉代言”系列活動,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累計為本地區農副產品線上帶貨40萬元。

2022年,霍婷婷累計進行助農直播20余場,銷售累計約20萬元,受益農戶40余戶,協助20余個合作社、企業打開線上銷售﹔疫情期間,為瓊中縣域內合作社、企業促成滯銷農產品訂單金額9萬余元。

為了給電商人才提供直播平台,灣嶺鎮協調縣旅文局、大平村黨支部在大平村大邊村委會搭建大平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建筑面積約50平方米。2023年,在鴨坡村小組投入3萬元利用閑置資產“綠橙直播間”創建第二個電商直播平台。

鴨坡村的“盒子書房”。人民網記者李學山攝

鴨坡村的“盒子書房”。人民網記者李學山攝

灣嶺鎮還大力扶持“生力軍”返鄉大學生創業。2017年,年輕黨員蔡曉玲回到家鄉——鴨坡村,聯系灣嶺鎮政府,組織村民,成立瓦屋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式開啟她的創業之旅。從村民家按市場價收購來綠橙、蜂蜜、土雞蛋、山蘭酒、牛大力等農副產品,擺放在特意收購來的古舊家具上,濃郁的歷史氛圍與泥土氣息相輔相成……很快,這間別具一格的“瓦屋”便吸引了大量游客駐足拍照與觀賞游玩。又以特色餐飲黎家宴、農產品集市、戶外露營、鄉村旅游為載體,推動鴨坡農業特色產業與現代旅游業融合發展,實現年營業額50萬元以上,年接待游客3000人次以上。

“黨建+能人”,嶺鎮新坡村也有帶動產業發展的新路子。“我們村主要是‘種和養’兩項重點產業,‘種’是創辦了綠橙種植家庭農場,種植了125畝綠橙和30畝龍眼,‘養’是由村裡的黨員余雪梅成立的養殖合作社。”灣嶺鎮新坡村黨支部書記邱明堅表示,為了解決銷售難題,他們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抖音平台請網紅通過直播帶貨。

“2022年家庭農場創收150萬元,利潤70萬元。養殖合作社的年出欄量4萬隻,年產值300多萬元,利潤70萬元左右。”邱明堅自豪地告訴記者,通過黨員帶動發展產業,還幫20多名村民解決了就業難題,且輻射帶動周邊6戶村民種植綠橙95畝,13戶村民養鵝,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

基層黨建+土地

創新模式讓撂荒地“活”起來

近年來,隨著勞動力外出務工,土地撂荒、閑置問題凸顯,針對這一現象,灣嶺鎮各村黨支部開展調研,查找問題根源。嶺門村通過集體經濟組織兜底撂荒地、閑置地,聯合種糧企業整合資源,共同開發經營,有效解決“土地撂荒、生產低效、勞力外出”等突出問題,走出“撂荒地入股+企業托管”新路子。

當地群眾推介自家特色產品。人民網記者李學山攝

當地群眾推介自家特色產品。人民網記者李學山攝

嶺門村委會黨支部書記黃啟林說,經過調研分析找到症結后,村黨支部把解決撂荒、閑置土地作為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突破口,在灣嶺鎮黨委的牽線搭橋下,通過村企與本土種糧企業積極對接,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涉農企業參與的“黨建+村企+本土企業”新模式,既滿足村民“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種糧需求,又能最大限度把村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讓其能夠安心進城務工,解決務工群眾后顧之憂,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解決了撂荒、閑置土地盤活等問題。

“通過‘村集體+種糧企業’合作流轉撂荒地種植水稻及山蘭稻,村集體獲得10%收益分紅,在種植及採摘季節時,通過每斤0.6元的標准,雇佣村內臨時用工600人次,截至目前,種糧企業共計發放務工補貼43.77萬元,人均收入約729元。”灣嶺鎮副鎮長吳淑海告訴記者,目前共計與128戶村民簽訂了閑置土地入股意向,涉及撂荒、閑置土地608.04畝。

“我現在也在公司務工,一個月還能有2250元收入,不僅有租金還能有工資,很開心。”嶺門村村民鄧金媚高興地說。與鄧金媚一樣的種糧能手還有13名,都在黨支部的牽線下進入海南璞蕤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務工,實現就近就業。

“灣嶺鎮將持續推進小塊撂荒地的整治,讓荒田回歸糧田。”灣嶺鎮黨委書記周魁龍表示,面對撂荒地問題,鎮政府組織,各村委會協商引入種糧企業,通過“村集體+種糧企業”合作模式,流轉撂荒地種植水稻,在保証村集體獲得收益分紅基礎上,預計實現撂荒土地復種1050畝。

瓊中縣委書記蔣莉萍在現場會強調,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振興發展的關鍵,各鄉鎮要以全縣基層黨建現場會為契機,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扛起責任擔當,主動謀劃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戰略、高質量用好產業資金、推動閑置資產盤活利用,並通過現場會發現問題、尋找路徑和破解困局。(李學山、秦海靈、陳歡歡、陳奕)

(責編:黃維、席秀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