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海峽南北兩岸客貨車均實現全預約過海
“一站式”過海 省時更省心

提前購票后開車前往港口,預約通道2秒便可自動識別,隨后完成安檢進入待渡車場,按照票面上的指引去到對應泊位排隊登船。這是8月25日上午,旅客林卓峰從海口新海港前往徐聞的過海流程:從進港,到登船,全程僅用了大約15分鐘。
對於在海口和湛江兩地做生意的林卓峰而言,幾乎每個月都要開車過海,提前預約已經成為他的一種習慣。
瓊粵兩省通過推行客貨車預約過海、航運資源一體化等措施,讓旅客過海變得更加方便快捷。目前,在新海港和秀英港,過海車輛在港口待渡時間由55分鐘縮短至40分鐘,船舶准點率由91%提升至98%以上,實現了船舶科學配載,解決車客登船困難、緩慢的問題。
全程無須下車
過海體驗再提升
“在網上提前選好時間和船舶,再根據時間提前到達港口,既可以合理安排出行規劃,減少在港口排隊等船的等待時間,同時也提高了過海效率。”林卓峰說。
與林卓峰有著同樣感受的還有貨車司機杜平。
“以前整個流程需要排3次隊,大概需要30多分鐘。”回想起以前,杜平記憶深刻:駕駛貨車過海,必須要排隊駕車上磅過安檢﹔然后把車停放在待渡場,再到售票大廳領取過磅IC卡﹔隨后前往征稽窗口辦理通行附加費業務,最后到自助機上一次性清繳過海船費和通行附加費才能上船。
如今,杜平提前在網上購買船票,到達港口后隻需要過磅,並通過推送的信息在手機上繳納貨車過海船票費和通行附加費,全程無須下車。
目前,瓊州海峽南北兩岸的客貨車均已實現全預約過海。海口新海輪渡碼頭有限公司碼頭管理中心經理蔡少佳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根據統計,出島小客車預約率達到100%,貨車預約率也已接近50%,出島車輛已經實現了定船、定港、定時、定泊位。
“在沒有實行預約過海之前,每天的中午以及節假日等過海高峰,車輛扎堆明顯,經常造成港口道路擁堵,港區秩序凌亂。”蔡少佳說,預約過海后,過海司機可以根據預約時間點合理安排出行時間,緩解了高峰期港內外道路的擁堵問題。
政企合力推動
一體化進程再加速
瓊州海峽南北兩岸預約過海是如何一步步實現的?
2018年2月,連續不斷的大霧讓瓊州海峽頻頻停航,正值春運返程高峰,過海車輛大量積壓致港區周圍道路嚴重擁堵。海口市政府部門以及港航控股有限公司總結經驗教訓,借鑒高鐵、航空的預約購票模式,於當月便推出“港口預約排隊系統”,試推行網絡預約進港管理模式。
小車過海預約率從20%到50%,最終實現100%,蔡少佳仍然記得當時的不易,“一邊要完善硬件設施配套,一邊要提高預約過海的知曉率,很多旅客剛開始都不會用系統,工作人員就手把手指導。”
盡管經歷了一段磨合期,但效果卻很好。過海旅客出行從“無計劃”轉向了“有預期”,車輛過海則從“無序到港”轉為“有序進港”。
2018年11月,海口至海安航線貨車試運行預約購票,將預約過海從小車擴展到貨車。隨后,海口又不斷打破政企壁壘,實現了貨車“一站式”過海,讓貨車司機過海時間縮短30分鐘左右。
今年4月22日,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發布消息,所有進海南島客貨車輛實行全預約購票過海。至此,瓊州海峽南北兩岸均已實現預約過海。這既是政企合力推動的成果,同時也是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的有力體現。
2021年底,瓊州海峽航運資源基本實現一體化。“兩岸航運企業從競爭關系轉變為合作共贏,使得輪渡實現了統一管理,最大化提高船舶和港口運營效能。”蔡少佳說。
基礎設施再完善
提高過海滿意度
盡管林卓峰的過海體驗在不斷提升,但同時他也認為還有改進的空間。
“從新海港過海,都是要到船跟前車上乘客才下車登船,在人車分離方面仍然有待提升。”林卓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對此,蔡少佳表示,對於旅客的擔憂,在海口新海港綜合交通樞紐站項目投產后將得到改善。
目前,海口新海港綜合交通樞紐站項目已進入建設收尾階段。項目啟用后,新海港的通行承載能力可達到每年通過旅客3500萬人次、車輛560萬輛次。
對於旅客而言,該項目新建的6個廊橋,一頭連接著輪船,另一頭接著港口全新的綜合交通樞紐大樓,旅客過海可以從涼爽的大樓內部出發,通過走廊架直達船上。
對於車輛而言,該工程將建成全新的客運“一站式”出港查驗通道16條(其中預留通道4條),單車通關時間僅為50秒,使得車輛跨海通行的查驗服務和進出港體驗將有巨大提升。
“不僅如此,我們還針對新能源車輛開通了待渡車場和車道,並實行一船一策。”蔡少佳表示,對符合裝載各類新能源車輛的船舶,將根據船型特點和大小,規定各類新能源車輛的裝載數量、裝載區域、裝載間距,並組織船舶人員在航行期間加強船舶巡艙工作。
“下一步,我們還將為旅客提供差異化和精細化服務,滿足不同人員的過海需求,提高過海滿意度。”蔡少佳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