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市海棠區:政務“朋友圈”不斷拓展 事項跨區域輕鬆辦

人民網三亞8月30日電(牛良玉)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提升跨區域政務服務水平,方便企業群眾異地辦事,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努力打造“高效便捷、舒心暖心”的營商環境。今年以來,三亞市海棠區營商環境建設局(海棠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先后與三亞市吉陽區、天涯區和崖州區合作上線 17項“全城通辦”事項,與陵水黎族自治縣、五指山市和萬寧市簽訂了跨區域通辦合作協議,“跨區域通辦”取得階段性進展。
橫向聯動 市內辦事實現“全城通辦”
今年5月,三亞市海棠區營商環境建設局(海棠區行政審批服務局)與崖州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天涯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吉陽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在吉陽區現場簽訂政務服務“全城通辦”合作協議。首批“全城通辦”服務事項共17項,至此,企業和群眾通過網上平台辦理或前往四區任一區級政務服務中心,都可以咨詢申報以上事項,實現了同一政務服務事項在全市范圍內“無差別受理、同標准辦理”。與此同時,海棠區政務服務大廳還設置了咨詢導辦台,實現跨區申報輔導,減少申請人跑動次數。
“全城通辦”合作模式打通了四個區業務鏈條和信息壁壘,進一步節約了企業和群眾的辦事成本,初步形成了“標准統一、協同聯動、幫辦代辦、網上不見面辦理”的“全城通辦”政務服務新機制。
合作范圍不斷拓寬 政務“朋友圈”越來越大
海棠區與陵水緊鄰,長期以來,兩地群眾交流往來密切,如果能夠實現“跨市縣通辦”,將極大方便兩地辦事群眾、企業。今年7月,在三亞市海棠區營商環境建設局(海棠區行政審批服務局)與陵水黎族自治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共同努力下,雙方選取了市場主體辦理的高頻事項23項,開展“跨區域通辦”合作。
“跨區域通辦”合作后,申請人在線上可通過登錄海南政務服務網平台申請辦理,受理機關進行材料受理和審核,申請人可選擇郵寄或自行到窗口領取審批結果(証照)。在線下,雙方建立了“異地收件、屬地辦理”模式,申請人在異地政務服務部門提交申請材料,由“跨區域通辦”窗口審核材料無誤后,幫助申請人將材料掃描形成電子形式,上傳至相關業務系統,發起網上申請﹔申請人可選擇郵寄或自行到窗口領取審批結果(証照)。在不改變原有辦理事權的基礎上,打破事項辦理的屬地化管理限制。
海棠區與陵水的成功合作,開啟了海棠區政務服務“跨區域通辦”新篇章。7月27日,海棠區與五指山市簽訂了跨區域通辦合作協議,首批共上線16項“跨區域通辦”事項,涵蓋“民辦非企業單位成立、注銷和住所變更”“社會團體成立、住所變更、注銷登記”“夜間施工作業許可”等16項高頻辦理事項﹔8月4日,海棠區與萬寧市簽訂了跨區域通辦合作協議,首批共上線15項“跨區域通辦”事項,涵蓋住建、旅文、民政等高頻辦理事項,進一步擴大政務服務“跨區域通辦”合作范圍……
在不改變原有辦理事權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統一受理平台的優勢,延長業務鏈條,切實解決“辦事來回跑”“異地不能辦”等堵點、痛點、難點問題,便利兩地企業和群眾異地辦理事項,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和群眾辦事獲得感和滿意度。
“跨區域通辦”專窗辦理 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跨區域通辦”合作開展后,三亞市海棠區營商環境建設局(海棠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在區級政務服務中心開設“跨區域通辦”服務窗口,受理17項“全城通辦”事項及54項“跨區域通辦”事項,企業和群眾可通過線上通辦、線下通辦和周末預約辦理等方式申辦。
為了讓窗口的服務更貼心、更專業,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海棠區營商環境建設局(海棠區行政審批服務局)按照“成熟一批、納入一批、運用一批”的原則組織開展政務服務跨區域通辦業務培訓會,由納入“跨區域通辦”事項的業務組工作人員對區政務服務大廳綜合服務窗口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梳理明確事項材料清單、受理條件、審核標准、申報流程、出件方式等全過程,強化服務技能,明晰工作重點,提高“跨區域通辦”工作能力和水平。
與此同時,海棠區營商環境建設局(海棠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還建立健全了跨區域通辦服務機制,全方位保障“跨區域通辦”事項異地代收代辦順利運轉,推動政務服務跨區域通辦規范化、長效化、制度化,為創建一流海棠營商環境添磚加瓦。
三亞市海棠區營商環境建設局(海棠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局將繼續推進並逐步與三亞經濟圈內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開展政務服務跨區域通辦合作,后續計劃探索與省外開展政務服務跨區域通辦合作,逐步實現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推動“跨區域通辦”再上新台階。持續深入探索“跨區域通辦”合作模式,不斷豐富“跨區域通辦”服務模式和覆蓋范圍,不斷提升政務服務跨區域通辦普及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