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三亞:農村宅基地“不再閑” 村民不動產變“金飯碗”

人民網記者 毛雷 李學山 牛良玉
2023年10月19日20:30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布山湖畔共享農庄項目施工現場。人民網記者 牛良玉攝

三亞市天涯區布甫村委會“三那村”宅基地盤活利用項目(一期)施工現場。人民網記者 牛良玉攝

從225國道三亞市天涯區布甫村入口向南行駛約5公裡,還未到那會村民小組,遠遠就聽到村裡傳來的陣陣鞭炮聲。

對於那會村民小組的130多戶居民來說,9月6日是個“好日子”——村裡的兩棟“聯排別墅”正式封頂了。

“以前做夢也沒想到能夠住上這樣的好房子,現在大家都盼著年底住新房呢。”那會村民小組組長林家仁高興地說。

一個偏遠落后的黎族村庄,何以在一年多時間從默默無聞到喜遷新居?所有的變化還要從三亞“盤活”閑置宅基地改革說起。

村裡來了“上億元”的大項目

“你要是去年來看,這裡還是一棟棟低矮破舊的老回遷房。”站在已經封頂的兩棟“聯排別墅”旁,布甫村黨委書記符壯向記者講述了那會村民小組的“蝶變”故事。

村民的回遷安置房已順利封頂。人民網記者 牛良玉攝

村民的回遷安置房已順利封頂。人民網記者 牛良玉攝

那會、那抗、那練村民小組(以下簡稱“三那村”)原系大隆水庫移民安置村,2005年前后從深山中搬遷至現在的地方。“按照當時的安置標准,人均14平米的住房面積,確實有點小。”符壯說,十多年過去了,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原本就不太寬敞的安置房顯得更加窘迫。

“我們一家六口,面積是90平方米左右,確實很擠。”一旁的那會村民小組組長林家仁也來“插話”。

除了住房困難,就業途徑和收入較低、新村環境難以融入等多重因素疊加,導致三那村成為天涯區乃至三亞市的一道“難題”。

轉機發生在去年年底

2022年12月30日,海南省曜陽共享農庄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曜陽公司”)通過海南(三亞)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將那會村民小組40余畝宅基地的經營權流轉過來,成交金額約5434萬元,准備建設布山湖畔共享農庄。這是三亞市首個通過海南(三亞)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挂牌成交的農村宅基地經營權流轉項目。

“今天封頂的是兩棟村民的回遷安置房,我們現在正保質保量抓緊施工,爭取讓村民在春節前可以入住新房。”海南曜陽公司董事長田薪告訴記者,未來這裡將變成一個以鄉村田園為基地、以休閑農業和文旅產業為引擎,打造集農業生產、都市休閑、田園游樂、健康養生、生態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三亞山水后花園”,總投資上億元。

按照曜陽公司和村裡簽訂的協議,村民以宅基地經營權作價入股,曜陽公司負責以每戶160余平米的標准修建村民回遷房,剩余的建筑面積指標用來修建農旅康養產業設施,以20年為一個租期,到期后可自動續約兩次。在此期間,村民按戶每年領取4000元至6000元的固定分紅。

“我們的經營項目運營時,還會優先從村裡用工,可以說,從根本上解決了這裡的鄉村振興難題。”田薪說。

宅基地被盤活,“不動產”變“金飯碗”

要說村裡的變化,符壯的話很有代表性。

“以前是天天住‘海景房’,可是肚子餓啊,現在,‘不動產’也能‘變現錢’,大家當然高興。”在符壯看來,村子裡“盤活”的不僅僅是宅基地,更是發展的信心和活力。

然而,就在2021年之前,別說“盤活”宅基地,就連“報建”這一關都過不了。

三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解光增告訴記者,三亞之前存在村民報建與公安分戶條件相互前置的情況。“公安那邊要求先報建再分戶,報建這邊又要求先分戶再報建。”這一“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難題,導致廣大農村村民無法正常報建與分戶。也在某種程度上導致“違建”屢見不鮮。

為此,三亞下大力氣與省農業農村廳多次溝通,明確了符合農村建房條件的農戶可先行申請報建,待審批發放房屋建成后,可持房地一體証等相關証件前往公安部門進行辦理分戶。同時,一並解決了此前不少已經“村改居”,但土地性質依然是農村用地的報建難題。

為了更好地幫助村民報建,三亞市農業部門還組織建立起一支扎根村裡的“報建協管員”隊伍,通過對村兩委干部進行培訓,讓他們協助村民更好、更快地進行報建。

俯瞰那甫村。人民網記者 牛良玉攝

俯瞰那甫村。人民網記者 牛良玉攝

截至2023年9月20日,三亞市農村宅基地審批宗數共1690宗,面積270970.29平方米。

這些“有了証”的宅基地,真正成為村民手中的“不動產”,如何將這些“不動產”變成“金飯碗”?三亞也從制度層面進行保障。

三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柯用春表示,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為了做好這項工作,三亞制定出台了《三亞市農村閑置宅基地管理暫行辦法》。正是在政策的支持引導下,才有了成為“三亞首個”的布山湖畔共享農庄。

“這些房子蓋好后,我們家能分到兩棟,一共320多平方米。”林家仁的臉上挂滿了笑容,讓他開心的,不僅僅是新房子變大了,更是讓他看到了未來的美好生活。

當前,三亞正在總結三那村宅基地“盤活”的成效和經驗,計劃下一步在全市范圍內推廣。

“未來,三亞農村更多的‘不動產’將會變成老百姓的‘金飯碗’。”柯用春說。

(責編:陳海燕、席秀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