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一方“管”變多方“治”探索基層治理“天涯模式”
郡縣治,天下安。國家治理,首重落實,重點在基層。
近年來,三亞市天涯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自治為主線、共治為關鍵、智治為支撐,將原來的一方“管”轉變為多方“治”,推動基層治理從“反應式管理”走向“參與式治理”,不斷夯實治理基礎,積極探索基層治理“天涯模式”,書寫多元共治的“新答卷”。
從“臟亂差”到“全國先進典型”
“最近來我們這裡‘取經’的單位還挺多的。”聽說記者要來採訪,三亞市天涯區儋州村社區黨委書記薛炳忠笑著說。
近日,中組部評選出全國“先進典型社區案例”,其中三亞儋州村社區因“數字賦能,建設信息化管理的新時代社區”入選其中。誰能想到,就在幾年前,這個“全國先進典型”還是讓人頭痛的“臟亂差”城中村。
薛炳忠告訴記者,“蝶變”的秘訣其實就四個字:科技賦能。科技如何賦能社區治理?面對記者的提問,薛炳忠拿起了一個滅火器。
“我們社區網格員有一項職能,就是定期檢查轄區的滅火器是否合格。”薛炳忠指著滅火器上的一張小卡片說,以往都是由網格員上門檢查填寫,既耗時又費力,還容易有疏漏。
如今,社區內的所有滅火器身上都有一個二維碼,檢查形式也從網格員“上門查”變為業主“自主報”。
“你看,一掃二維碼,他們就可以自己填寫所有的信息,這些信息匯總到后台,我們對於整個社區滅火器的情況一目了然。”薛炳忠說。
“滅火器的故事”只是儋州村社區科技賦能的一個縮影。為了更好地展示科技賦能的成果,薛炳忠帶著記者來到了社區的治理核心——監控室。
“我們社區現有居民6692戶,15747人,雖然配備了12名‘網格員’,但是,我們還有35個‘編外網格員’。”薛炳忠口中的“編外網格員”,其實就是分布在社區重點部位的35個網格巡查攝像頭。
可別小瞧這些“電子眼”,他們不僅能“看”,還能“管”。
“我們這些攝像頭具有部分AI功能,比如這裡我們就設置了亂停亂放自動報警功能,圖書館這裡設置了吸煙自動報警功能。”社區工作人員說,這些攝像頭還可以實現“遠程喊話”,可以讓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處理各類突發情況。
在儋州村社區,科技賦能還體現在打通“大網格-小網格-微網格”聯動機制上。網格員名片上不僅有常用的電話,還有一個二維碼,居民隻需要輕輕一掃,即可“點對點”反映問題。儋州村社區也借此實現網格向小延伸、工作向細落實的目的,有效提高網格管理精細化水平。
“想要實現科技賦能,首先要解決硬件問題。”薛炳忠告訴記者,儋州村社區作為城中村,長期受到“三線”(即電力線、通信線、廣播電視線)亂搭亂拉問題的困擾,轄區內也曾“蜘蛛網”密布。去年以來,儋州村社區採用“共同規劃、企業建設、政府監督、遏制增量”模式,遵循“誰受益誰治理”原則,把“三線整治”作為美化居住環境,助力全市創文工作的“一號工程”,在全市首創切實可行的整治模式,合力破解這一難題,有效消除安全隱患。
通過共享基礎數據,讓光纖入戶的資源更加科學合理,有效解決光纖接入管理盲區問題﹔啟用電動車智能管控系統,利用RFID技術對電動車進行登記管控,極大緩解社區停車難、充電難的問題……
在儋州村社區,“科技”正幫助基層治理實現越來越多的功能。
“外賣小哥”上崗基層治理“合伙人”
三亞市天涯區金雞嶺路社區,面積大、人口多、商業設施密集,無論是節假日還是平日,總是一派車水馬龍的熱鬧場景。
“你看,沿街都是商鋪。”伴隨著金雞嶺路社區黨委副書記吳勝忠的介紹走在社區街頭,不時有外賣騎手從記者身邊“掠過”。“這裡商業活動密集,自然也就有很多外賣小哥在這裡活動。不過現在,他們在社區裡也有自己的‘辦公室’了。”吳勝忠說。
吳勝忠說的“辦公室”,其實是金雞嶺路社區建立的外賣驛站。據他介紹,原先沒有外賣驛站時,外賣小哥接單取貨時會將電動自行車隨意停放,不僅影響市容市貌,還阻礙城市交通﹔同時,由於該群體工作地點不固定,社區管理起來也存在一定難度。
外賣驛站的建立,則有效破解了這一難題。
為加快推動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破題破局,鼓勵新就業群體融入城市基層治理,金雞嶺路社區發揮居民聚集和背靠商圈的區位優勢,打造社區“外賣驛站”,有效地緩解停車秩序混亂、道路擁堵等情況,加強統籌管理,規范外賣送餐車輛停放。
如今,配備長椅、電動車停車位和充電設備的外賣驛站,已成了騎手們休息、放鬆的新去處。
在金雞嶺路東一巷延伸段的外賣驛站裡,記者注意到,四、五名外賣騎手趁著接單空隙,坐在長椅上聊天或是閉目養神。“(驛站裡)可以讓外賣騎手們遮風擋雨,車子沒電了也可以及時充電。往前走還有一個街心公園黨群服務站,那裡的設施更全,飲水機、電冰箱、微波爐他們都可以隨意使用。”吳勝忠說。
值得一提的是,外賣驛站經過更名,現在叫暖‘新’驛站。金雞嶺路社區黨委副書記、組織委員吳瑩介紹,此舉是希望除外賣騎手外的其他新就業群體(如網約車司機、快遞員等群體)也可以享受到驛站帶來的服務。“通過使用暖‘新’驛站,在金雞嶺路社區工作、生活的新就業群體能夠加強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也能方便社區對該群體的集中管理。”吳瑩表示。
除了擔任“休息區”這一功能之外,暖“新”驛站這一平台還是“宣傳角”。通過暖“新”驛站,社區工作人員和更多新就業群體成員縮短了溝通的距離,幫助社區聚集起更多有志於為基層治理出力的“新”力量。
“以前,人跟著訂單走,沒有固定地方可以休息。現在有了驛站可供休息,我心裡暖暖的。”家住金雞嶺路社區的外賣騎手謝世孟坦言,暖“新”驛站的出現給他帶來極大方便,這份感動也讓他萌生出一份為社區出力的責任感。
7月1日,天涯區委組織部聯合區總工會開展集中入會暨向黨報到活動。謝世孟沒有絲毫猶豫,就此成為了加入區總工會的新就業群體的1/156。
“加入了工會,我既能享受工會發放的禮品,權益又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謝世孟說,在享受到便利和權益的同時,自己也不忘為社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目前,我已經參加過兩次社區組織的大掃除活動。如果社區有需要,有時間的情況下我都會盡力參與。”
除了謝世孟之外,越來越多的新就業群體成員參與到社區大掃除、火災安全隱患檢查等活動中來。“新就業群體的活動范圍大,足跡遍布大街小巷。他們隨手一拍,總會發現一些我們社區工作人員看不到的問題。”吳瑩表示,吸納新就業群體作為基層治理“合伙人”,能有效提升該群體作為社區“主人翁”的責任意識,推動治理服務觸手延伸到各個角落。
吳瑩介紹,接下來,金雞嶺路社區將在暖“新”驛站原有基礎上提升功能,並向新就業群體擴大宣傳,讓更多人可以享受到暖心服務﹔同時,充分挖掘新就業群體在基層治理工作的潛力,動員他們作為基層治理“合伙人”利用空閑時間參與到社會治理工作中來,以實際行動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和基層治理工作深入開展。
黨建引領,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
如果要總結三亞市天涯區基層治理的特點,“黨建引領”一定是其中的關鍵詞。
近年來,天涯區出台《關於強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的措施》,建立天涯區委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推進機制,高位統籌、研究基層治理重大任務,推進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地。45個村(社區)下設116個黨支部共294個黨小組均建在網格上,通過抓基層強基礎,實現基層黨建管理服務全覆蓋。
同時,以“兩委”干部換屆為契機,將致富帶富能力強、敢闖敢拼、能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優秀人才納入村“兩委”隊伍,採取“一村一策”抓好村級班子選配。全面推進村(社區)工作者職業化改革,建設專業化村(社區)工作者隊伍,建強基層治理骨干力量。
天涯區織密基層治理網,全區精細劃分為389個基礎網格,擴編專職網格員至345人,網格劃分不留空白區域,不交叉重疊,實現全面覆蓋,通過聯合指揮中心平台整合基層管理職能,打造具有天涯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金字”招牌。
而在基層治理過程中,鮮艷的黨旗也隨處可見。全區92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1033名黨員完成了“雙報到”工作,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認領“微心願”及志願服務崗位,實現農村基層治理與志願服務全覆蓋。
天涯區還依托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揭牌5個“公交驛站”和挂牌57個暖“新”驛站,為公交車駕駛員、快遞小哥和外賣小哥等戶外工作者免費開放飲水、休息、如廁等服務,為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注入動力。
改革,永遠在路上。基層治理的“天涯模式”,仍在不斷完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