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非洲朋友來到海南田間地頭

2023年11月15日08:32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非洲朋友來到海南田間地頭

  十一月十四日,參加第二屆中非農業合作論壇的嘉賓在三亞市海棠灣水稻國家公園參觀。

 嘉賓攜手種植榴蓮蜜種苗。

 嘉賓在三亞市海棠灣水稻國家公園品嘗“海南好米”。

  嘉賓在三亞大茅遠洋生態村農業科創中心參觀。 本版圖片均由本報記者 王程龍 攝

  陽光和煦,喜迎賓朋。11月14日,參加第二屆中非農業合作論壇的嘉賓走進三亞水稻國家公園、大茅遠洋生態村,用腳步去探索,用眼睛去記錄,親身感受海南農業發展的新氣象。

  從空中俯瞰,三亞水稻國家公園大片的稻田猶如一塊畫布,不同品種的水稻在“畫布”中躍動。大家沿著田間小路走進稻田參觀,不時俯身,用手捧起稻穗觀察,還親身體驗了插秧。

  “我們在這裡打造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並征集全國各地水稻新品種320個進行展示評價,就像是一個大型的品種超市,種子企業、推廣部門、農戶可以來這裡看品種、選品種。”海南省種子總站站長邱軍向來賓介紹。

  這叫“金龍優263”,是廣適性優質品種,耐熱性強、適應性廣﹔這是“荃廣優2877”,高產型品種,旱季早稻畝產能超670公斤……一個又一個水稻品種讓賓客應接不暇,他們一邊聽著介紹,一邊將眼前的豐收畫面定格在手機中。

  稻田旁,飄來陣陣米香。原來,海南省種子總站在現場設置了“海南好米”品鑒區,提供5種“海南好米”金獎品種供嘉賓品嘗。“nice(好吃)”“delicious(美味)”……嘉賓們品嘗后豎起大拇指,討論每一個品種的口感、味道的區別。

  近年來,我省開展“海南好米”評選活動,在建立完善品種評價體系、加快金獎品種推廣應用、加快南繁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持續發力,讓優質稻種從海南“走”向全國。

  “通過現場實地參觀,讓我們了解並學習到很多優秀的作物品種和先進的農業技術,很期待以后開展更多的合作與交流,讓‘中國經驗’在我們國家落地。”馬拉維土地部部長Deus Texas Ndaziona Gumba說。

  在三亞大茅遠洋生態村,與會嘉賓了解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農業生產種植,促進增產增收。在番茄種植大棚裡,佳西娜、曼西娜、福倫提洛等3個品種的番茄正沐浴陽光生長,每株番茄苗根部一根白色的滴箭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講解員介紹,這是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將水肥營養液注入到栽培基質中,讓植物根部充分吸收養分。在每排植物的上方,還有兩排補光燈,能幫助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整個溫室內採用全球先進的環境控制系統,嚴格控制溫度、光度、水分、空氣、營養,保護植物免受病虫害威脅。這些現代化科技的應用,相對傳統種植模式,產量提高了一倍,同時節約50%的土地面積。

  參觀交流間隙,嘉賓們還參與了一項特別的活動——種樹。他們緊握鏟子,小心翼翼地種下榴蓮蜜樹苗,再挂上印有國家名字的樹牌,種好后還不忘和樹苗合影留念。“我很開心可以在海南親手種下象征友誼的樹木,希望有機會還能回到這裡看看它。”來自肯尼亞農業和畜牧業發展部的Heyi Evelyne Avagala說。

  半天的參觀行程,雖然時間短暫,但是收獲滿滿:非洲朋友們不僅看到了為端牢中國飯碗貢獻的海南力量,智慧設施助力農業發展的海南實踐,還親手插下一株秧、種下一棵樹,為海南之行留下紀念。(記者 李艷玫 陳彬 曹馬志)

(責編:陳海燕、蔣成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