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獲得這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背后 崖州做對了什麼?

記者李學山
2023年11月24日10:59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三亞崖州區全力呵護綠水青山不放鬆。崖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三亞崖州區全力呵護綠水青山不放鬆。崖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10月下旬,在中國生態文明論壇濟南年會上,三亞市崖州區被生態環境部正式授予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榮譽稱號。

“在創建過程中,我們隻做了兩件事,一是抓好綠水青山的保護工作,二是做好向金山銀山的轉化工作。”崖州區政府副區長鄭俐說,近年來,崖州區在“兩山”實踐中勇當先鋒,探索形成了熱帶濱海地區“兩山”實踐的“崖州模式”,切實扛起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崖州擔當。未來將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深入推進“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執生態之筆、繪美好詩篇。

三亞崖州區全力呵護綠水青山不放鬆。崖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三亞崖州區全力呵護綠水青山不放鬆。崖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一手抓保護:全力呵護綠水青山不放鬆

三亞市崖州區位於海南島南部偏西,地處寧遠河下游開闊地帶,毗鄰南海,是我國距離千米深海最近的地區。北緯18°的光和熱使得崖州這片熱土農業生產優勢十分突出,是我國最大的南繁育種基地,也是我國重要的反季節瓜菜和熱帶水果生產基地。

為呵護這裡的綠水青山,崖州區咬緊牙關、下定決心,先后打了幾場硬仗。

2020年之前,在崖州區綿長的海岸線上,曾分布著星星點點的近岸海域養殖場,這些養殖場在給當地養殖業帶來一定效益的同時,也給近岸海域造成了一定污染,為此還在2020年被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列入督察整改名單。痛定思痛,崖州區成立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以過硬的作風、過硬的舉措,從政策宣傳、責令整改到破壞拆除,分步驟、分階段持續開展清退工作,最終在同年8月實現了全區3163.81畝海水養殖場全面停養的目標。與此同時,崖州區一邊清退一邊修復,對崖州灣海岸帶禁養區蝦塘進行拆除后改造為林地或者濕地,實現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崖州區境內的大隆水庫,被稱作“三亞的水塔”,承擔著重要的供水任務,保護好飲用水水源地對崖州來說意義非凡。為了做好這一工作,崖州開展全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退果還林工作。在2022年底前完成了大隆、抱古水庫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退果還林的面積約1300余畝,有力保障了三亞居民飲用水安全。

三亞市生態環境局崖州分局局長黃茂文說,清退近岸海域養殖場和水源地保護區退果還林是崖州區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過程中,崖州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筑牢生態安全格局﹔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提升生態系統資本﹔劃定南繁科研育種耕地保護區,提高南繁育種保障水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攻堅藍天保衛戰、著力實施碧水保衛戰,開展飲用水源地退果還林,扎實推進近岸海域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打響淨土保衛戰,有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推動全面禁塑,建設“無廢城市”試點等新招硬招實招,讓崖州的天更藍、水更綠,生態底色更加亮麗。

三亞崖州區全力呵護綠水青山不放鬆。崖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三亞崖州區全力呵護綠水青山不放鬆。崖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一手抓轉換:讓“綠水青山”強區富民

“以前很少有外地人來村裡,現在外地人已經超過本地人兩倍還多了。”11月1日,梅聯社區干部孫珠瓊和記者聊起村裡這些年的變化,感慨萬千。

梅聯社區是三亞西南部最邊遠的轄地,原是一個以漁業為主的鄰海村庄,世代以漁業為生,過去因為缺乏有效引導,這裡的海灘邊垃圾成堆,養殖場隨處可見,環境污染嚴重。近年來,梅聯社區積極踐行“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發展思路,啟動濱海地帶生態修復工程項目,修復海灘、綠化改造,積極打造具有漁家風情的特色社區。同時立足鄉土特征、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開展,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因地制宜打造鄉村特色產業。

得益於鄉村振興建設和產業投資打造,梅聯社區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及特色海景資源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游客慕名而來,梅聯社區逐漸成為全新“網紅打卡地”,蓬勃興起的民宿產業將這裡美麗的“綠水青山”資源“變現”成了“金山銀山”。梅聯社區居委會主任桂萬光不無自豪地告訴記者,2022年吃上“旅游飯”的梅聯村居民,人均收入約24800元,高於全區平均收入。

而在距離梅聯社區不遠的崖州區鹽灶村,剛剛建成不久的三亞水產苗種南繁生態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裡,數十條條紋斑竹鯊正在隔離養殖池內暢游,它們是海洋藥物科學實驗的重要載體。

三亞崖州灣農漁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白澤民說,作為三亞唯一的海洋經濟產業園,三亞水產苗種南繁生態產業園將致力於打造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水產苗種南繁產業園。力爭通過漁港轉型帶動海洋產業升級,以崖州灣中心漁港為核心打造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堅持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閑漁業走,推動傳統漁業轉型升級。項目完全投產后,每年預計培育魚苗25億尾、貝苗20億粒,可直接提供100個以上就業崗位,全產業鏈產值有望達到5億元以上。

據黃茂文介紹,梅聯社區的嬗變和三亞水產苗種南繁生態產業園只是崖州區探索如何將“綠水青山”有效轉化成為“金山銀山”路徑中的兩個案例。近年來,依托優良的生態區位優勢,借助崖州灣科技城人才匯聚帶來的資源,崖州區全力推動“南繁硅谷”建設:劃定並永久保護6.21萬畝南繁科研育種保護區,建成7.8萬畝南繁高標准農田,切實保護南繁耕地﹔建設高效的南繁管理服務隊伍,構建“菜單式”田間服務清單,搭建“崖州科農”等數據平台,實現南繁數字化管理與服務﹔在全國首創種業CRO合同育種模式,承接南繁育種從播種到新品種種植推廣銷售的全鏈條服務,聚焦“第一口鮮”,推動南繁成果本地轉化﹔探索出南繁土地“分時租賃”“南繁/瓜菜+水稻+綠肥”輪作模式,實現“錢糧雙豐收”……崖州區“兩山”基地建設近年來成效凸顯, GDP 總量由2020年的68.16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126.96億元,增長近兩倍。2022年,崖州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612元,位居海南省前列。

三亞崖州區全力呵護綠水青山不放鬆。崖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三亞崖州區全力呵護綠水青山不放鬆。崖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創建永遠在路上: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獲得這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雖非易事,但要守住它同樣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崖州區政府副區長鄭俐說,“兩山”基地創建成功,離不開廣大干群的全力支持。近年來,崖州區通過堅持黨建引領、與藍絲帶等環保公益組織合作、建立激勵機制、加強“兩山”基地建設宣傳教育、發揮崖州灣科技城人才優勢等舉措成功地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投身到“兩山”基地的創建工作中來,形成了全民共創共建的格局,最終獲得了相關部門的認可。

在鄭俐看來,獲得“兩山”建設基地稱號,一方面代表崖州區的“兩山”轉化工作得到了國家層面的認可,另一方面也要求崖州區再接再厲,當好海南“兩山”建設的排頭兵和探路者,為其他地區提供可借鑒、可參考的“兩山”轉化案例。基於此,在全面梳理崖州區現狀特征和建設條件的基礎上,該區將以創亮點、創實績、創效益為導向,在現有“兩山”轉化成果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兩山”轉化新路徑,形成一批有亮點、有創新、可推廣的實踐經驗,打造三亞崖州“兩山”樣板。

一是開展生態資源資產調查監測。摸清崖州區生態家底,在查清全區自然資源的現狀及其變化情況的基礎上,開展全生態產品調查監測,摸清崖州區生態產品數量分布、質量等級、功能特點、權益歸屬、保護和開發利用情況等,形成崖州區生態資源資產“一張底圖”和生態資源資產清單,並對生態資源資產進行等級評估、打包篩選和價值提升,孵化生態產業項目,打通“資源—資產—資本”的轉化通道。

二是推進GEP定期核算及成果應用。全面核算崖州區森林、河流、濕地、農田等生態系統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維持、氣候調節等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並將結果向社會公布。基於GEP核算成果,搭建“數字GEP”生態資產智慧管理平台,實現GEP定期自動核算、GEP核算結果顯化量化、生態資產的數字化管理、項目決策支持等功能。建立健全區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市場化機制,實現生態資源的反哺。凸顯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對政府決策、地區發展的客觀指導作用,助推崖州區生態產業化模式落地,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三是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及規劃。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摸清陸生野生動植物、水生生物底數,構建生物多樣性種質資源清單,建立生物多樣性基礎數據庫和信息管理系統。編制崖州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項規劃,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劃,加快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體系構建和生態廊道建設,建立生物多樣性常態化觀測、評估、保護與監管機制。

四是構建環境經濟成本收益分析模型。選擇崖州區“兩山”轉化的典型模式,開展環境經濟成本收益分析。通過核算全過程生態環境投入和帶來的生態環境經濟效益,明確該“兩山”模式帶來的實際經濟產出,解決目前“兩山”轉化成效無法量化的問題。核算完成並發布后,崖州區將是全國第一個開展“兩山”案例環境經濟核算的地區。

三亞崖州區全力呵護綠水青山不放鬆。崖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三亞崖州區全力呵護綠水青山不放鬆。崖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鄭俐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朴實生動但又意義深刻的話,構成了“兩山”理念的核心思想,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未來,崖州區將堅持“抓生態環境就是抓崖州的永續發展,就是抓子孫后代的民生福祉”,不斷探索“兩山”轉化的新路徑,把一顆顆綠色的種子播撒在崖州大地上,讓這片土地的生態底色更加鮮亮。(完)

(責編:蔣成柳、王慶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