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昌江以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山海黎鄉展新顏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11月28日 第 11 版)
山海黎鄉出了一位致富能人。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石碌鎮山竹溝村的符文祥在外拼搏7年后,2012年返回家鄉,干起了種植業。今年,他和朋友還共同創辦了新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記者見到符文祥時,他剛剛提了輛26萬元的小轎車。“今年還買了兩輛農機,准備繼續擴大規模。”他說。
“現在我們公司有10多名員工,都是村裡的村民。不能光我自己富,也得帶動大家一起致富。”符文祥說。山竹溝村村民陸海輝介紹:“過去是‘單打獨斗’,經驗不足、精力也不夠。村裡的產業發展起來后,種什麼都好種了,口袋也鼓起來了!”
符文祥所在的石碌鎮山竹溝村是全國文明村鎮。過去,山竹溝村村民收入不高,業余生活單一,鄰裡矛盾也不少。隨著產業興旺以及文明村鎮建設不斷推進,村裡的人居環境變好,村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升,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更豐富了。
走進山竹溝村,一條寬闊平整的柏油路映入眼帘,兩側是整齊干淨又富有生活氣息的院落。再往裡走,村委會二層小樓旁有一個鄉村大舞台,這裡是吉梅連的主場。
43歲的吉梅連是山竹溝村一名農婦,出於對舞蹈的熱愛,她主動加入村黎族舞蹈隊,又帶領村裡婦女加入舞蹈隊,教大家跳舞。
如今,舞蹈隊已經成為村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石碌鎮山竹溝村黨支部書記陸運強說:“吉梅連是我們村的‘婦女村長’,積極參加村裡各項文藝比賽,經常組織村裡的婦女跳廣場舞,豐富了我們村的業余生活,大家的精神面貌都更好了。”
在村委會二層小樓的角落裡,有一位鄉村醫生。
山竹溝村衛生室全科助理醫師鐘安是土生土長的昌江人,在農村長大的他深知村民看病就醫難的問題,從小立志要成為一名醫生。“當鄉村醫生,能夠方便村民,讓村民小病不出門、看病有保障。”他說。
小小的衛生室裡,有多個功能分區,有人在輸液,還有人在做中醫理療。鄉村醫生工作在基層,每天面對各種病症,這要求醫生樣樣都要精。鐘安深知學習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參加各類培訓,自費到廣州學習中醫針灸、理療等專業知識。
鐘安還積極投身鄉村文明建設,主動參與村裡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向村民們講解日常生活中的衛生健康知識,宣傳普及衛生防疫知識和醫療基本知識。
“未來,要進一步做好山竹溝村老百姓健康的‘守門人’。”鐘安說。
昌江黎族自治縣近年來著力拓展文明村鎮創建內涵,完成了王下鄉、石碌鎮山竹溝村、七叉鎮寶山村等3個全國文明村鎮的復查任務。同時,大力改善人居環境。開展城區市政道路、園林綠化、背街小巷創文點位零星修補等工程,完成昌江大道、人民北路等路段綠化美化工程,對縣城燈不亮、沙土路、污水橫流、衛生環境差等多條背街小巷實施升級改造。目前,共開展102個修補項目,完成縣城5個農貿市場和8個鄉鎮農貿市場標准化升級改造。
基礎設施方面,推動實現5G網絡城區室外連續覆蓋、鄉鎮和園區熱點全覆蓋。全長80余公裡的山海互通旅游公路全線貫通,全縣自然村通硬化路面公路比例、建制村通客車率均達100%。
如今,在昌江,無論是縣城還是村鎮,隨處可見干淨整潔的人居環境,隨時感受昌江人民熱情好客的淳朴民風。
啥是好日子?當地人說,不外乎“村裡有美景,鄰裡無糾紛,家庭有收入,內心有期盼”。依山面水、風景秀麗的昌江,以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環境面貌、人文素質、社會風氣、人民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