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榴蓮今年總產量有望達到250噸

“目前海南榴蓮種植規模超過3萬畝,2023年1400畝榴蓮樹已挂果,總產量達到50噸﹔2024年榴蓮樹挂果面積將增加到4000畝,總產量將達到250噸,主要品種為金枕、干堯、貓山王等。”1月6日,在三亞國際種業科學家大會經濟作物論壇上,省農科院院長黃正恩透露。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榴蓮鮮果進口國,我國是全球進口榴蓮消費需求增長最快的市場。
榴蓮也是重要的經濟作物,2018年后,海南進入榴蓮大規模引進嫁接苗階段,優旗農業、柔鳴農業、傳福農業、萬保實業等農業企業開始規模化種植榴蓮,2023年三亞“樹上熟”榴蓮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2018年海南的科研單位開始開展榴蓮種植的探索與實踐,開啟我國榴蓮種植有組織的科研。”黃正恩透露,目前海南省已組建熱帶優稀果樹研究團隊,成立海南省農業科學院榴蓮研究中心﹔建立榴蓮種質資源圃,選育適宜品種﹔探索建立種苗繁育體系、榴蓮配套管理技術和果園智能化管理體系,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
目前,海南省開展的榴蓮雜交育種工作,已獲得首批雜交果、雜交種子和雜交實生苗。
“榴蓮生長周期長,幼樹如管理技術不到位容易死亡,為此我們研發出‘榴蓮—檳榔’‘榴蓮—香蕉’‘榴蓮—火龍果’‘榴蓮—百香果’等適度遮陽降溫增濕種植模式,顯著提高榴蓮幼樹種植成活率和年生長量,為榴蓮早結豐產打下基礎。”黃正恩說,科研團隊還對海南本土榴蓮花期調控技術開展探索,解決挂果不多的問題﹔收集榴蓮種質資源部分形態學數據和建立榴蓮種質資源DNA指紋數據庫,為種質資源精准鑒定奠定基礎﹔開展榴蓮高質量基因組組裝和不同榴蓮品種的代謝物鑒定,做好海南榴蓮的基礎研究。
“海南台風頻繁,榴蓮種植風險大﹔降雨不均和冬季溫度比較低,不利於榴蓮坐果和產量形成﹔海南沒有規模化種植榴蓮的先例,在品質適應性、適栽區域、管理技術等研究方面還需發力。”黃正恩說。
當前,海南省根據榴蓮對環境條件的需求,正在全省范圍內有選擇性地開展多點、多品種試驗,科學合理布局榴蓮產業,同時結合耐寒品種的選育應用,以點帶面加大示范推廣力度,全省“一盤棋”統籌培育榴蓮品種,打造海南榴蓮品牌,保障海南榴蓮品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