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第二批主題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情況(第四批)公示

第二批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省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人民至上,帶領全省第二批主題教育單位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與檢視整改有機結合起來,堅持開門搞教育,主動傾聽群眾呼聲,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及時把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在解決醫療、教育、交通、就業、住房、養老等民生領域突出問題上想辦法、出實招,以實際成效踐行為民宗旨,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現將海南省第二批主題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情況(第四批)予以公示,歡迎廣大群眾監督。
公示期限:2024年1月19日至1月23日
聯系電話:0898-65305793
聯系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國興大道69號海南廣場9號樓1102室(郵政編碼:570203)
1.責任單位:海口市
工作事項:建成20個“口袋”公園
工作成效:為解決部分社區缺少公園綠地的問題,激活社區便民活動的休憩空間,進一步完善社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海口市堅持多部門協作、多渠道謀劃、市財力保障,投資約2076.05萬元積極推動“口袋”公園建設,在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期間,共建成花畔園、光音園等20個“口袋”公園,並面向社會開放使用,總用地面積約54876平方米,讓市民體會到“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綠色生活常態。
2.責任單位:三亞市
工作事項:解決農墾居群眾安全飲水問題
工作成效:三亞市積極保障墾區群眾飲水安全,助力墾地融合發展,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期間,完成崖州區南濱居紅岩安置區、紅光隊、紅泉隊、紅峰安置區、寧遠溪谷小區供水管網及附屬設施基本建設,共安裝DN80-20鋼塑管14287米、DN150-100球墨鑄鐵管3369米、DN150-100焊接鋼管2589米﹔安裝無線遠傳水表組248戶﹔新建無負壓增壓設備的加壓站1座,有效解決該片區248戶818名群眾用水困難問題。
3.責任單位:儋州市
工作事項:讓偏遠鄉村小學教師吃上熱飯菜
工作成效:為解決偏遠學校教師用餐難問題,儋州市多方籌措資金577.15萬元,用於全市28所偏遠鄉村小學教師公共廚房新建、改造項目。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已完成23個學校的新建或改造任務,新建公共廚房16個,改造公共廚房7個,新購置櫥櫃、冰箱、桌椅等一批配套設施,惠及教師399名,有效改善了偏遠鄉村小學的辦學條件和教師生活環境。
4.責任單位:瓊海市
工作事項:合作共建高壓氧康復中心
工作成效:瓊海市在試行醫共體框架“一院多區”模式下,以醫共體為載體,合作共建高壓氧康復中心,讓群眾以鎮衛生院的收費標准享受市級醫院診療水平,向本地及周邊地區腦出血、腦動脈硬化、腦梗死、小兒腦癱等患者提供便捷、優質、價廉的醫療服務。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期間,高壓氧康復中心已正式啟動,累計治療高壓氧門診病人2007人次、住院病人80人。
5.責任單位:東方市
工作事項:優化升級法律援助工作
工作成效:東方市針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和工傷賠償、空巢老人贍養糾紛、農村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撫養權爭議等問題,提供電話預約、點對點、一幫一、主動上門受理等便民法律援助服務,讓困難群眾切實感受到便捷高效、專業熱情的法律服務。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共受理農民工法律援助案件235宗﹔為農民工、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等群體提供法律咨詢236人次﹔通過“12348”法律咨詢熱線解答各類群眾咨詢1543人次。
6.責任單位:五指山市
工作事項:開展車管業務“送牌送考”活動
工作成效:五指山市率先在全省實現公安派出所“專網查驗”一站式辦理摩托車、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模式,提供“流動車管所”送考下鄉服務,有效解決農村群眾無証駕駛及報考駕駛証難等問題。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開展“送考送牌”下鄉活動17場,服務群眾3200余人次,組織考試1300余人次,950人取得駕駛証。
7.責任單位:澄邁縣
工作事項:“光伏+”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工作成效:澄邁縣因地制宜謀劃村集體產業,以開展第二批主題教育為契機,發展塘北村光伏發電產業項目,盤活村學校、村委會辦公場所、露天球場等公共建筑場地資源。目前,項目一期以租賃方式利用村委會公共建筑場地建設,完成2500平方米的光伏鋪設,裝機容量0.433MWP,已正式並網投入使用,帶動村委會村集體經濟收入年均增收1萬元﹔項目二期向140戶村民租賃閑置土地建設,支付150余萬元租金,建設約59940平方米,帶動70余名村民就業。
8.責任單位:定安縣
工作事項:推進新竹鎮卜優村水系連通項目建設
工作成效:為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河道防洪排澇能力,定安縣積極推進新竹鎮卜優村水系連通項目建設,先后完成卜南河河道管護橋施工3座,堰壩施工1座,下河台階施工1處﹔田間道路改造2.2千米,管護通道施工1.2千米,水源涵養施工3324平方米,排溝疏通施工7.2千米,惠及5個自然村、2156名群眾。
9.責任單位:陵水黎族自治縣
工作事項:開展政務服務“全縣通辦”“縣區通辦”試點工作
工作成效:為切實解決基層群眾“辦事遠、辦事繁”等問題,陵水黎族自治縣結合實際,選取黎安創新教育試驗園區,椰林、光坡鎮開展試點,梳理編制“全縣通辦”“縣區通辦”事項清單,推進縣級政務大廳通辦全縣1947項政務事項,同時擴大試驗園區、鄉鎮可辦事項至1119項。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共辦理“全縣通辦”事項1242件,讓群眾辦事更便捷、審批服務更高效。
10.責任單位: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工作事項:推動太陽能路燈建設
工作成效:為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水平,改善村庄夜間通行環境,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積極推進農村公路亮化工程,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利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及自籌資金,投入約236萬元為三道鎮等4個鄉鎮34個自然村安裝太陽能路燈660盞,目前已投入使用,有效解決了周邊1616戶6380多名村民群眾夜間出行難題。
11.責任單位:白沙黎族自治縣
工作事項:開展“一元菜”、平價肉銷售活動
工作成效:白沙黎族自治縣扎實開展“一元菜”、平價肉銷售活動,每日在專區定點鋪面選取3至5種蔬菜品種合計約1500斤作為“一元菜”進行投放。同時採取提供直銷平台和減免鋪面租金費形式,每日投放平價本地豬牛肉合計約300斤。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白沙蔬菜價格同比下降4.12%,環比下降5.33%,為群眾提供實實在在的優惠與便利。
12.責任單位:文昌市
工作事項:加快推進水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工作成效:文昌市針對湖山水庫水質不穩定,長期未達到地表水Ⅱ-Ⅲ類標准等問題,為保障文昌北部片區群眾飲水安全,加速推進木蘭水廠工程、文昌市東路水庫至木蘭水廠原水工程建設。目前,2宗項目均已建成並完成調試運行,共完成管網鋪設16千米,已正式向錦山水廠供水,日供水能力為5萬噸,有力保障了錦山、鋪前和馮坡3個鎮80個自然村15.35萬人的飲水安全。
13.責任單位:萬寧市
工作事項:多措並舉發展咖啡產業
工作成效:萬寧市多措並舉發展咖啡產業,打造興隆咖啡地理標志品牌。整合各類產業發展資金扶持咖啡產業,實現全市咖啡種植面積8356.89畝﹔投入500萬元財政資金在全國推廣興隆咖啡品牌門店,全市現有咖啡店超300家﹔成立萬寧興隆咖啡職業技能培訓中心(興隆咖啡學院),打造“興隆咖啡師”特色勞務品牌,培訓高素質農民60余人﹔成功獲批創建省級咖啡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咖啡特色產業小鎮,咖啡全產業鏈產值達5億余元。
14.責任單位:樂東黎族自治縣
工作事項:解決抱由鎮番豆村農田積水問題
工作成效:針對抱由鎮番豆村部分農田出現積水,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問題,樂東黎族自治縣運用“四下基層”工作方法,深入了解情況,將番豆村農田排水問題納入市政建設,加快推進該片區排水工程項目,投資279萬元修建排水管497米、檢查井5個、沉泥井3個,有效解決了約300畝農田積水問題,保障了該區域農戶的正常生產生活,受益群眾達到800余人。
15.責任單位:屯昌縣
工作事項:“星光課堂”進鄉村
工作成效:屯昌縣以村級黨群服務中心為“課堂”,以鎮干部、志願者、專業社工、駐村工作隊為“教師”,每周一、周三晚上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課業輔導、心理關愛、拓展活動、親情連線等特色課后服務。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共開設“六禾畫社”、讀書分享會、音樂和樂器教學等特色課程600余次,累計參與8000余人次,豐富了留守兒童課余生活。
16.責任單位:臨高縣
工作事項:完善縣鎮兩級120院前急救服務體系
工作成效:為提升急救效率,臨高縣不斷完善縣鎮兩級急救服務體系建設,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配置了4輛普通監護型、3輛負壓型和1輛新生兒轉運型救護車,並配備了應急監測和救護車載設備,累計救援(治)875人﹔舉辦應急培訓14場次,培訓240人次﹔加強臨高縣中醫院、新盈分院、博厚分院、加來分院、紅華分院、調樓分院等6個急救站點應急救治能力,進一步完善臨高縣域內“東西南北中”的院前急救網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