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海南自貿港如何推進“三農”工作?這場“代表通道”給出了答案
人民網海口1月26日電 (記者李學山)眾所周知,與世界知名自貿港相比,海南自貿港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擁有廣大的農村,主要的土地面積也是在農村,且在產業結構中農業仍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所以,“三農”工作干得好不好也是決定著自貿港建設成效的重要因素。正是為此,在1月23日舉辦海南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代表通道”集體採訪活動中,來自“三農”領域的幾位代表受到了格外的關注。
第一位亮相的是海南省人大代表,儋州嘉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總裁周金枝,她是一位來自浙江的新農人,十年前她和團隊走訪了海南200多個種植基地、全國30多家農業公司、(全球)10多個國家,最終下定決心在海南扎根農業,堅持一定要做農業品牌,一定要做農旅融合。
周金枝在儋州投資的嘉禾共享農庄是一家以農業為主,一、二、三產業融合,以熱帶水果吃、喝、玩、賞、學深度體驗為特色的共享農庄。經過十年的深耕,以獨具特色的自然資源、獨具匠心的景觀設計、品質優良的熱帶水果、遠離喧囂的返璞歸真,被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們評為“心目中的桃花源”。目前,嘉禾共享農庄實現了用一張熱帶水果十二星座年卡,服務全國40多萬名會員,聯動海南23家聯合種植基地,打造成產、供、銷10萬多畝熱帶水果種植聯合基地﹔打造的熱帶水果主題公園及三家特色民宿,自試營業以來累計接待來自全國及全球游客突破100萬人次。
周金枝說,在海南創業以來,她深刻體會到海南豐富的熱帶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帶來的紅利。對於下一個十年,她也有新的規劃。目前,隨著市場需求的逐漸增長,農庄二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力爭在三年內建設100種熱帶珍稀水果種植示范基地及育苗中心,帶動全省35個聯合種植基地20萬畝種植面積,從而達到服務全國100萬名會員的目標。同時,嘉禾的農旅板塊正在建設山間棲谷民宿、自然研學營地、森林溫泉酒店等,聯合周邊11個自然村打造成為含農事體驗、黎族苗族文化、自然研學、森林康養等55000畝熱帶特色高品質鄉村度假旅游目的地。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周金枝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讓海南的熱帶特色農產品走出去,讓全國游客走進海南的鄉村度假旅游。
不到五指山,不算到海南。讓更多游客來到五指山,帶動當地鄉村振興也是海南省人大代表,五指山市水滿鄉黨委書記林豪的心願。
林豪說,近年來,毛納村以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為引領,努力實現既讓綠水青山有顏值,更讓金山銀山有價值。2023年水滿鄉榮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毛納村入選全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踐交流基地典型案例和全省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並獲評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2023年,毛納村接待游客量超2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0萬元。
亮眼的旅游數據令人振奮,同樣令人振奮的還有毛納村的大葉茶產業。近年來,毛納村以“茶文旅”融合發展拓寬“兩山”轉化途徑,讓“粗枝大葉”變“金枝玉葉”,把茶葉打造成群眾致富的“黃金葉”。2023年,毛納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萬元以上,同比增長超20%,村集體收入突破百萬元。
“誠摯邀請大家常來五指山、常來水滿鄉毛納村做客,感受來自五指山‘1867’(五指山主峰最高海拔為1867米)山腳下的‘鄉村巨變’。”林豪在發出熱誠邀請的同時表示,下一步,毛納村將聚焦“一個囑托、兩大定位、三個提升、四篇文章”,緊扣“五大振興”,圍繞“小而美、美而精”做優做特大葉茶,傳承發揚好黎族苗族文化,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努力成為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典范。
“我最關注的是鄉村振興、農民增收和環境保護。”來自基層一線的苗族代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新政鎮南改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鄧明天表示。
鄧明天希望推動農村的文化振興,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改變村民的老舊思想,助力鄉村文明建設。同時也希望進一步改善農村醫療保障,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吸引更多人才或大學生返鄉創業。
作為海南省最大的國有農業企業集群,海南農墾是全國第三大墾區,擁有海南省1/5的土地,是推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海南省人大代表、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總經理艾軼倫不無自豪地說,在過去的2023年,海南農墾為穩定全省經濟大盤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實現營業收入達到556億元,利潤15億元,資產總額突破2000億元,各項指標均名列海南省省屬國有企業前列,並且有望成為海南省首家邁入中國500強的省屬國有企業。
艾軼倫說,2024年是海南農墾持續深化改革的攻堅之年,海南農墾將以海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關於持續深化海南農墾改革推進農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為指引,乘勢而上、搶抓機遇,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扎實地推進各項工作,切實把農墾打造成為“天然橡膠國家戰略物資提供者”“農業現代化引領者”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探路者”。
除此之外,海南農墾在2024年還有三個“還要”:還要緊密圍繞著熱帶高效農業發展布局,推動特色種養殖業、農產品精深加工、全域鄉村旅游等一二三產聯動,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打造熱帶農產品品牌,堅定不移走好特色高效農業、生態農業、智慧農業、定制農業發展之路,堅決做好農業現代化的引領者﹔還要大力推進盤活農墾土地資源,以墾地合資公司的形式,探索推進資本和產業為紐帶的墾地融合發展新模式,大力改善墾區人居環境,推進墾地融合協調發展,推進鄉村振興﹔還要圍繞著企業的“核心功能和核心能力建設”,不斷地加大科研投入,踐行國有企業科技創新主體的作用,以科技引領產業發展,助推海南農墾高質量發展。同時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的建設,深入開展價值創造活動,堅決把農墾打造成為“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
如果說,海南自貿港建設最大的短板在鄉村,那麼最大的機遇也在農村。三個“還要”,既是海南農墾實現自身發展目標的迫切心情,也映襯著海南“三農”工作的願景。在今年的海南兩會上,海南省省長劉小明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亦提出,要以更快步伐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錨定建設農業強省目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建設和美鄉村“海南樣板”。
南海風來滿眼綠,鄉村振興正當時。每一個春天的到來,廣袤的鄉村總是充滿了希望,在這個春天,海南的鄉村同樣讓我們看到了巨大的希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