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科技創新是科學家的事,與一般公眾關系不大”√×

這道判斷題,你會怎麼選?

記者 邱江華
2024年02月23日09:01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這道判斷題,你會怎麼選?

2月14日,一名學生在五指山市科技館參觀體驗。張江英攝

游客游覽文昌航天超算中心的航天超算數字展館集群。張江英攝

春運期間,在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南方航空停機坪,工程師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為飛機做“體檢”。 記者 李天平攝

  2月22日,春節假期已經過去多日,來自南京的游客李玲玲還沒有返鄉,“聽說最近有火箭發射,我們打算多待幾天,帶孩子去現場觀摩,感受科技魅力。”

  這個春節,李玲玲帶著孩子在文昌來了一場科普旅游:在海南航天工程育種研發中心看“上過天”的蔬菜、去航天科普中心進行VR體驗……“邊玩邊學,能讓小孩開拓眼界。”李玲玲說。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迅猛發展,人們對各種科普項目的興趣愈發濃厚,但對於“科學”,不少人還是持敬而遠之的態度。

  提起“科學”二字,海口某金融企業職員陳睿腦海閃過的第一個詞,是“專業”,“感覺離我們很遙遠”。這並非陳睿一人的感受。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海南省科協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顯示,49.19%的群眾認為“科技創新是科學家的事,與一般公眾關系不大”。

  事實真的如此嗎?就從日常使用的家電、通信設備,以及醫療、交通等領域的諸多技術應用來看,科技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並深刻改變著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和探索方式。

  不管是對身邊科技的熟悉程度,還是對宏大科學的了解深淺,都指向一個詞“科學素質”。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到2025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超過15%。而數據顯示,2023年海南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1.1%。要達到15%的發展目標,我們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A科學素質也可測量嗎?

  問卷正確率≧70%,即判定答卷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

  “被自養寵物咬傷,不需要到醫院注射狂犬病疫苗”“所有腫瘤都是癌”“海嘯是發生於海底的地震引起的”……你能判斷這些觀點的對錯嗎?

  “對這些問題的判斷,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個人的科學素質。”海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海南博睿公共關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芳說,科學素質通常被定義為公民能夠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並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公民科學素質是可以測量的,在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行的國家與地區,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2023年,海南省科協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數據顯示,2023年海南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1.1%。這樣的數據,具體是如何得出的,又說明了什麼?

  王芳全程參與了此次調查,她介紹,調查主要以發放問卷的形式開展。調查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與《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准》,形成了500道題庫,其中包含天文地理、物理、數學、化學、農業生產,以及海南自貿港相關知識等,既有一般普遍性,又體現海南特色。

  隨后,調查組從這500道題裡隨機抽取50道題,分別組成5套不同的試題,分發給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等五類重點群體進行調查。正確率達到或超過70%,即判定該公民具備基本的科學素質。

  最后,再根據這五類人群樣本正確率加權計算海南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我們的樣本數達到了50萬人。”王芳說,11.1%,即意味著50萬人裡,有5萬多人能答對70%以上的題。

  這個數據看似不高,但相較於海南2020年的7.5%、2022年的9.5%,已經實現了穩步增長。

  從性別上看,2023年海南男性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1.21%,女性公民為11.02%﹔從五類重點人群上看,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為15.64%、青少年為11.4%、產業工人為11.1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老年人為10.97%、農民為10.11%,低於全省平均水平。

  在調查中,不少群眾認為“科技創新是科學家的事,與一般公眾關系不大”。

  “這是正常的。”王芳解釋說,許多公民,特別是農民、青少年群體,第一次接觸到科技創新、科學素質的概念,他們自然認知不深。通過答題情況,能夠看出不同群體的關注點,比如農民擅長農業知識,但辨別信息真偽是短板﹔老年人掌握很多生活基本常識,但在邏輯思維能力方面稍弱。這為以后開展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

  B提升科學素質有何意義?

  不僅影響個人生活質量,還關乎社會進步和發展

  日前,阿碧結束一場直播帶貨,看著后台還不錯的銷售數據,她嘴角上揚,覺得很有成就感。

  阿碧,本名江碧珍,是陵水一名85后“新農人”。短短兩年時間,她從網絡“門外漢”成長為全網擁有170多萬粉絲的“網紅”。

  “雖然我是一個農民,但也要去干一番事業……”在“鄉姐阿碧”抖音、視頻號裡,阿碧向網友分享自己的鄉村生活,收獲眾多網友點贊。

  然而回望阿碧的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2014年,新媒體變得越來越火,阿碧也萌生了創作短視頻的想法。她學著寫腳本、想文案,常常為了一個視頻內容,構思好幾天。慢慢有了一定流量后,阿碧開始嘗試直播帶貨,但因缺乏經驗,她經常在直播時緊張得說不出話來,帶貨效果可想而知。

  遇到瓶頸,阿碧決定停下來學習。在網絡上,她積極向同行請教,還跑到海口、三亞等地,參與各項農民素質提升培訓班。她才意識到原來直播也得講科學,其中大有學問可做,“光靠蠻勁干是不行的。”

  “提升科學素質,推動著我去了解更多新技術、掌握更多新技能”,在阿碧看來,科學素質,意味著一種思維方式,也是應對各種復雜問題所必需的技能,“我要擺脫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困境,做高素質農民。”

  努力提升自身素質的阿碧,也得到了更好的回報。2022年10月,阿碧直播賣胡椒,不到2小時就賣出1000多單。2023年,阿碧還憑借勵志創業故事,一舉奪得海南自貿港女性創新創業大賽創新組一等獎。

  提升科學素質的過程是不斷學習的過程。這一點,今年72歲的海口市民吳榮強同樣深有體會,退休前,他是海口某中學數學老師。

  “我曾經對一些‘科學謠言’深信不疑。”吳榮強說,比如“得了骨質疏鬆,要減少運動避免骨折”。后來,在專業醫生來社區做公益講座時,他才知道對於骨質疏鬆患者,加強運動其實很有必要。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加骨量刺激,保持正常骨密度、骨強度,尤其對骨質疏鬆患者很有好處。

  “每個人的年齡、社會身份、學識等不同,因而對科學素質的理解也不盡相同。”王芳說,比如,對青少年而言,科學素質是積極參與科學活動,在心裡種下崇尚科學、愛好創新的“種子”﹔對產業工人而言,是不斷提升技能,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對老年人而言,是與時俱進,遇到各種“偽科普”時的分辨能力……

  尤其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科學素質可以說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它既是我們理解世界的基礎,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它不僅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還關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C如何讓更多人沐浴科學之光?

  建設科普工作人才庫, 持續優化科普服務水平

  在調查結果中,不可忽視的是,盡管這些年海南公民的科學素質有了大幅度提升,但總體水平偏低,與全國平均水平,其他省份相比仍有差距。

  對此,王芳表示,公民科學素質受科普設施、科普經費、科普人才、科學教育環境等因素影響。要進一步提升科學素質,就要因地制宜採取相應舉措,“政策傾斜是需要的,也要多考慮政策的可操作性。”

  而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青少年無疑是科學素質提升的重點人群。

  去年秋季開學后,澄邁縣馬村學校學生王卓凡每周最期待的就是科學課。“課上可以做許多小實驗,感覺很好玩、很長見識。”

  澄邁縣馬村學校教研室主任韋文瓊說,過去,這樣的課程無法在我省部分鄉村學校開設。“一些鄉村學校缺乏專職科學課教師,也缺乏開展科學課所需的教學設備,開設科學課成了一大難題。”

  如何在偏遠地區做好科學教育?郭周艷也一直在探索。從擔任昌江縣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起,每年她都會走進鄉村少年宮開展活動,她清楚地記得學生們剛開始接觸航模時,那好奇和興奮的樣子。

  “但讓他們親自上手操控航模飛行時,他們卻躲得遠遠的,不敢靠近。”郭周艷說,一方面他們怕航模飛機打到自己,另一方面是因為缺少自信。

  不過,讓郭周艷欣喜的是,后來,這些孩子在活動中心老師的耐心指導下,不斷進步,有的還走上國家級比賽賽場,獲得了全國航模比賽一等獎。

  “參天大樹始於稚嫩的幼苗。”這也讓郭周艷更加堅定,要做好青少年科學教育,激發學生求知欲和想象力,幫助他們成長為具有創新潛質的人才。

  但相關科教人才的不足,讓這樣的科學課略顯“奢侈”。這些年,為讓更多人加入自己的隊伍,郭周艷跑了不少相關企業、學校去洽談合作,同時邀請科技愛好者來活動中心兼職。

  據統計,目前海南共注冊科技志願者7萬余名,科技志願服務組織近兩千個,但仍存在專職科普隊伍配備不齊,且專業能力較差的問題。

  “讓科學教育走得更遠,需要團結更多人。”為此,郭周艷呼吁,鼓勵更多專業領域人才參與科普宣傳工作。統籌全省科普工作者、科普志願者及科技輔導員人才庫建設,提升職業化、專業化水平。

  與此同時,優化科普服務水平,也是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一環。當下,海南已建成省級科普教育基地120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個。但由於后續維護不及時等原因,有的科普場館基礎設施日漸陳舊,特別是城鄉接合部及鎮村學校科普場館、科技展教設施非常匱乏,部分場館未正常開放運營。

  調查結果也印証了這一點——一些群眾對當地科普設施改善情況認同度不高,且經常性參與科普活動頻率較低,參與活動的獲得感不明顯。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

  省科協相關負責人談到,將持續推進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力爭到2025年認定省級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場館不少於200個,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通過建設科普場館、設立科普基金、開展科普活動等形式投入科普事業,豐富科普供給,更好滿足人們多元化的科普需求。

  此外,海南正加快推進科普立法,力爭在2026年前制定並出台《海南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加強立法保障,完善全省科普工作分工協調機制、聯動機制,提升全社會開展科普工作質量。

  讓更多的人沐浴科學之光,相信伴隨著公民科學素質的穩步提升,海南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將迸發出更大的創新活力。

延伸閱讀

  什麼是科學素質?

  通常被定義為公民能夠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並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目前海南

  共注冊科技志願者7萬余名

  科技志願服務組織近2000個

  建成省級科普教育基地120個

  2025年

  海南力爭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15%

  2020年海南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7.5%

  2022年海南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9.5%

  2023年海南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1.1%

(責編:劉楊、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