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謀發展 共享機遇 共創未來——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盤點觀察
春天的博鰲,世界在傾聽。
4天會期,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0名代表如期赴約,在密集展開的40多場分論壇活動中,不同觀點交鋒碰撞,多種思想自由激蕩。
他們為何而來?又將去往何處?
在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開幕式發表主旨演講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表示,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和平與發展面臨嚴峻挑戰。面對“人類向何處去”這一時代之問,中國的回答是,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字字鏗鏘的“博鰲聲音”,闡述中國主張,也飽含機遇與希望。
“博鰲聲音”是團結合作之聲
不確定性突出,是當今世界的顯著特點。
面對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戰,如何沖出迷霧?“唯一的前進方向是團結、合作、多邊主義、全球化,以及開放的世界經濟。”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發出疾呼。
合作共贏,是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不變的主題,也是會場內外發出的“最強音”。
“瑙魯支持‘架橋’而不是‘筑牆’。”首次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瑙魯總統阿迪昂態度明確﹔“當今世界面臨巨大挑戰和發展不平衡問題,需要各國加強團結與合作。”多米尼克總理斯凱裡特如是說。
兩個島國,一個位於太平洋,一個位於加勒比海。雖遠隔重洋,仍跋涉而來,正印証了那句古話: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從亞洲一體化、亞洲共贏到新設“全球地緣政治展望”“世界經濟展望”等議題,論壇年會話題逐漸由亞洲內部轉向從亞洲看世界,更多關注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
盡管冠以“亞洲”之名,如今,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早已展現出超強的全球性生命力。
但,我們不禁仍想追問:變局之下,世界為何將目光投向博鰲?
先看時間坐標,一定程度上而言,博鰲亞洲論壇本身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20多年間,論壇年會努力回答時代之問,用富有價值的“博鰲方案”一再証明,這裡可以為解決亞洲及全球治理難題提供寶貴經驗。
再看地理坐標,亞洲承擔著“全球穩定器”的角色,中國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作為亞洲首要的高端政商對話平台、中國主場外交的重要舞台,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就像是為國際社會打開了一扇觀察和感知當代亞洲與中國的“窗”,自然吸引世界矚目。
而“博鰲聲音”愈發強勁,無疑也側面印証著,國際社會求和平、謀發展的呼聲正越來越強烈。
“博鰲聲音”是博採眾長之聲
3月28日17時,“實體經濟的突圍”分論壇活動還未開始,會場便已爆滿。門外,不少媒體記者不舍離去,隻為排隊等一個入場旁聽的機會。
聽什麼?“制造業的出路怎麼來?”“不投入哪有產出,但你一定要基於自己所處的行業進行創新,不能看別人干得好就卷到其他行業去。”會場內,企業家現場“求助”,台上嘉賓精彩支招,一問一答間贏得掌聲陣陣。
坦誠交流、觀點交鋒,這正是我們期待聽到的“博鰲聲音”,也是論壇年會最動人的魅力。
從一系列分論壇到圓桌會、對話會,從減少貿易碎片化、科技革命的“奇點”到加快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碳定價碳市場與碳關稅等議題,與會嘉賓在交流中博採眾長,在不確定的世界中碰撞出一個個確定性的“博鰲智慧”——
日趨嚴重的貿易碎片化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成本,如何避免進一步滑向貿易保護主義?
“確保WTO正常運轉有助化解分歧、符合各國利益。”博鰲亞洲論壇理事、新加坡前副總理、凱騰控股董事長黃根成強調,貿易流暢通的前提是要有清晰的規則。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應用快速發展,究竟會給世界帶來怎樣的影響?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亞勤認為,AI發展應與風險控制並行,未來一定是人工智能和機器智能融合,風險很大但必須正視風險。
對話中,一系列與“新”有關的話題成為焦點,“新質生產力”更是成為重頭戲。
“我所理解的新質生產力,創新是核心。”中國能源建設集團董事長宋海良說﹔而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教授劉俏看來,形成新質生產力需要通過技術革新、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深化產業變革來實現。
發展靠什麼,實現什麼樣的發展,這對於推動經濟復蘇、增長至關重要。
從連續第四年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到“加速邁向零碳電力”“加快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等話題的密集討論,今年的論壇年會再次發出“綠色之聲”。
綠色發展,究竟如何實現?在博鰲,不僅看得見,摸得著,甚至還能嘗得到——
花朵風機用來收集風能,建筑屋頂戴上光伏板“遮陽帽”,通過低碳行為獲得“碳幣”后還能兌換咖啡……由住建部與海南省共建的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如同一座微縮版的低碳之城,成為與會嘉賓的熱門打卡地。
“經過初步核算,本屆年會實現了碳中和辦會目標。”3月29日,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宣布。
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當博鰲身體力行,“博鰲聲音”無疑變得更加可信、動人。
“博鰲聲音”是共享機遇之聲
“加個微信吧!”“行,我來掃你。”如此畫面,在年會現場屢見不鮮。
來自印度的葉文,今年已是第四次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每年,他都能在這裡通過“掃一掃”交到很多新朋友。不僅是人與人之間交朋友,在論壇年會上,企業與企業、地區與地區、國與國之間也都在交朋友。
誰的人氣最“火”?提名者中,一定有海南的身影。
3月28日下午,博鰲東嶼島文化公園內,一場主題為“海南自由貿易港: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記者招待會,便吸引70余家中外媒體超100名記者赴約。
大咖齊聚、日程密集,在不缺少話題度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海南憑什麼吸引人氣?
作為論壇東道地,海南靠的不僅是“近水樓台”之便。從當好服務者的同時借機“遞出名片”,到通過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論壇、城市主題展等各種方式展示形象,再到發起《全球自由貿易區(港)伙伴關系倡議》,海南逐漸掌握“交友主動權”,“朋友圈”自然也越擴越大。
32,這是截至目前加入該倡議的伙伴數量,遍布亞洲、中東、南美和非洲。
巴西馬托格羅索州加入這一“自貿區(港)朋友圈”,是在去年年底。“我們希望與海南建立友好關系,進一步深化雙邊經貿合作。”年會期間,該州副州長奧拉沃·皮維塔率代表團抵瓊,表達出希望加強雙方在航空網絡、倉儲物流、農產品加工等領域合作的積極姿態。
“基於海南自貿港的離島免稅購物政策,我相信意大利企業會十分樂意到海南來開拓市場。”已是第四次到訪博鰲的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米凱萊·杰拉奇期待著,海南可以成為意大利企業打開中國、亞洲市場的重要基地。
如果說“博鰲聲音”是由多聲部組成,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是,海南聲量正越擴越大。
於是再次回到這一問題:海南憑什麼吸引人氣?
便利開放的政策優勢,集聚成群的產業優勢,獨一無二的區位優勢……從伙伴們的回答中不難發現,海南自貿港展現出的廣闊發展機遇,便是最有力的理由。
而從這一層面而言,聲量越擴越大的,既是“海南聲音”,更是共享機遇之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