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全球首個商用海底數據中心為海南省“向數圖強”夯實基礎

把數字經濟發展底座夯進海底

記者 王迎春
2024年03月31日07:52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把數字經濟發展底座夯進海底

在陵水黎族自治縣清水灣海潮涌動的粼粼波光下,蘊含著無限機遇和可能。

  3月30日,海平面下30余米的海床上,重達1300噸的數據艙安靜地運轉著﹔在幾公裡開外的岸站總控室內,海底光電復合纜透過監控屏幕,實時反映著各項環境數據和參數,還有一套數字孿生系統同步進行著智能化自動巡檢。

  這是全球首個商用海底數據中心項目,2023年3月底在陵水正式投運,首期示范工程目前已全面竣工。

  用於存儲、計算和處理數據信息的數據中心,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底座”,它為何選擇在陵水“安家”?

  數據中心在運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能,必須通過物理方式實現“降溫”,這就需要大量的能耗來支撐。但海南要發展數字經濟,建設陸地數據中心存在著能源短缺、淡水和土地資源有限的瓶頸,更面臨著高溫高濕氣候環境、台風高發等問題。

  但將數據中心部署在近海海底,能有效利用海水的流速、體量對數據艙進行自然冷卻,減少能耗,同時還能支持更高的功率密度,進一步提升算力。

  “海南有廣袤大海,海底數據中心省電、省水、省土地的特征,也能為海南島信息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解決方案。”海底數據中心海南示范開發項目總經理蒲定介紹,以耗電量測算,海底數據中心海南示范項目相比傳統陸地數據中心,每年可減少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將有效助力海南爭當“雙碳”工作優等生,該項目同樣還是海南自貿港數字化建設的“新基建”創新示范工程。

  “陸數海算”的海底數據中心選擇率先落子海南,在蒲定看來,這既是“雙碳”背景下的一場“雙向奔赴”,也旨在充分利用海南自貿港的政策和開放優勢。

  隨著“向數圖強”被寫進2024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我省正在數字經濟發展新賽道上加速。同時,海南自貿港的地理位置和開放政策,也為海底數據中心的建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條件。

  “隨著自貿港建設的推進,尤其是封關運作后,將迎來大量離岸數據中心需求,市場前景廣闊。海底數據中心更能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底層支撐,助力海南自貿港實現‘數據安全有序流動’。”項目建設方海蘭雲數據中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蘭雲)執行董事蘇洋說。另一方面,海底數據中心放置在沿海城市附近的水下,距離用戶更近,數據時延更低。

  據悉,海底數據中心的每個數據艙都部署了24個標准機櫃,可以安放400台至500台服務器,相較於同等規模的陸地數據中心,整體能效提升了40%至60%。而設計壽命達到25年的數據艙在運行的一年時間內,實現了設備零故障。

  當前,海底數據中心海南示范開發項目共有“整艙租賃”和“專屬雲計算服務”兩種商業服務模式。首批下水的數據艙主要提供機櫃租賃業務,海蘭雲提供艙內空間和基礎設施,並負責托管客戶提供的服務器,項目首批客戶除了中國電信等企業外,還有新加坡公司ATLAS。隨著海底數據中心實現海外客戶的開拓,也堅定了海南創新發展“來數加工”等國際數據產業的信心和底氣。

  “項目第三個下水的模塊就是海底專屬雲數據艙,我們與頭部雲計算廠商合作共建‘專屬雲’,服務器由海蘭雲與合作伙伴提供,客戶直接定制購買‘雲計算服務’即可,大大降低了企業使用海底數據中心服務的門檻。”蒲定介紹,在該模塊下水前,海蘭雲就已經與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拓爾思等園區、企業簽訂了合同。

  而作為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國際海纜登陸站所在地,陵水也在努力讓海底數據中心項目成為當地的發展“新引擎”。憑借“算力優勢+數據跨境+本地場景+人才供給”的產業邏輯,陵水將吸引資本和創新要素集聚,以數智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據介紹,正在推進的海底數據中心項目二期不僅將完成30個數據艙的建設,還計劃開展立體科技用海的嘗試,與海上風能、海上光伏等綠色能源結合。此外,海底數據中心項目作為我省首例海域立體分層出讓項目,政府部門根據企業的海域使用需求僅出讓了海床部分,海水和海上空間仍然可以為其他項目和產業服務。

  在這片蘊含著無限機遇和可能的藍海中,海底是數據艙、海體做智能網箱養殖,水面打造旅游綜合體的立體發展模式也正逐步變成現實。

(責編:吳佔桂、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