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共享機遇 共創未來(環球熱點)

——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分論壇觀察

本報記者 李曉宏 彭訓文 汪文正
2024年04月04日08: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共享機遇 共創未來(環球熱點)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4月04日 第 06 版)

嘉賓在博鰲亞洲論壇二○二四年年會分論壇上發言。記者 彭訓文攝

  春天的海南博鰲,思想在這裡激蕩,共識在這裡凝聚。不久前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設立“世界經濟”“科技創新”“社會發展”“國際合作”四大板塊數十個議題,涵蓋40多場分論壇活動,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凝聚起博鰲共識,提出了博鰲方案。

  關鍵詞一:新動能

  當今世界,變局與變革紛呈,挑戰與機遇並存。在保護主義、泛安全化沖擊世界經濟的背景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出現了哪些變化?論壇今年設置了“世界經濟展望”“減少貿易碎片化”等議題,力圖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經濟,探尋更確定的前行方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表示,當前全球經濟雖然面臨高通脹、低增長的困境,但具有韌性,全球通脹正在下降,亞洲的通脹下降更為迅速,預計2024年世界經濟將實現3.1%的增長。面對地緣政治割裂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吉塔·戈皮納特呼吁各國必須在享有共同利益的領域進行合作,針對人工智能、債務、糧食安全和氣候變化等挑戰達成共識、擴大合作。

  如何激發增長新動能,促進世界經濟增長?世界關注亞洲力量。數據顯示,今天的亞洲,已經成為全球最具活力和增長潛力的地區,經濟總量佔全球的40%,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70%。尤其是中國,去年經濟增速5.2%,對東亞乃至亞洲經濟增長形成顯著支撐。近日發布的“全球及亞洲經濟信心調查”結果顯示,超六成的受訪論壇會員和合作伙伴對中國經濟前景持樂觀或相對樂觀預期。

  在“中國經濟展望”“全球南方的興起”“深化亞洲金融合作”“打造亞洲增長中心”“投資亞洲未來”多個分論壇上,與會嘉賓紛紛對亞洲和中國報以極大期待:“全球經濟中的亞洲經濟板塊分量明顯上升,中國經濟仍是重要引擎”“地緣政治沖突撕裂了全球統一的市場、統一的產業鏈布局,希望亞洲成為開放的領頭羊”……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認為,中國仍將是全球發展的主要動力源,有望每年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30%左右的貢獻。

  波士頓咨詢公司中國區執行合伙人吳淳表示,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展現出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這無疑為復蘇中的世界經濟增添了信心與活力。

  關鍵詞二:新景象

  花朵造型的風機不斷旋轉收集風能,建筑屋頂上的光伏板“遮陽帽”吸收陽光,新能源汽車成為博鰲道路上的名片……論壇期間,來自國內外的與會嘉賓和記者親身體驗了科技創新帶來的“綠”生活。

  科技正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論壇瞄准世界科技發展前沿、新興產業發展前沿和面臨的治理問題,設置“科技革命‘奇點’離我們有多遠?”“生成式人工智能改變世界”“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未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等多個分論壇。

  科學家通常將人類科學技術“爆炸式飛躍”的時間點,稱為科技革命“奇點”。近年來,以ChatGPT、Sora為代表的大模型取得技術突破,新一輪人工智能熱潮正在創造新的生活景象。韓國首爾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李炅武說,2017年一項針對人工智能科學家的調查顯示,大多數人預測下一輪科技革命“奇點”將在2045年到2090年之間產生,他認為“奇點”可能更早出現。“可以確定的是,人工智能與量子計算等技術互相賦能,豐富的數據、算力、能源將催生更強大的人工智能,加快‘奇點’到來。”

  科技創新助推新興產業加速發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5784億元,增速達13.9%。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在“‘創新、綠色、數智、融合’引領高質量發展”“融合與創新的數字經濟”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對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領先優勢十分關注。德國數字營銷服務公司董事總經理尼爾斯·霍斯特曼說,在數字化方面,中國的創新成果令人驚嘆,包括新平台、新模式,德國企業可以從中借鑒經驗。

  關鍵詞三:新思路

  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如何通過跨國合作提高罕見病診療技術和藥物的可及性?論壇設置“展望老齡友好型社會”“關注罕見病,促進健康公平可及”“社會治理與區域安全”等議題,就相關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思路。

  人口老齡化是亞洲范圍內面臨的重大課題,近年來中國積極推進建立老年友好型社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為,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需要做好家庭生活基礎設施、公共基礎設施適老化改造,完善針對居家養老的登門服務、長期護理保險等社會基礎設施建設﹔還要提供針對個人的養老金融產品,並改變一些傳統觀念。

  凱西中國總經理鄧浩青認為,人口結構變化引發的新型公共衛生挑戰不容忽視,特別是針對老年人的慢病防治與管理,醫藥界等相關方應一起為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提供更多支持。

  罕見病指在人群中發病率極低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將罕見病定義為患病人數佔總人口0.065%到0.1%之間的疾病或病變。統計顯示,全球約有3億人受到罕見病的影響,而治療藥物隻有800多種,95%以上的罕見病無藥可用。阿斯利康全球首席執行官蘇博科表示,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非常重要,還要做好確診后的治療工作,建立相應治療網絡,並提供相應的資金和激勵機制,支持企業以合理的方式開發治療罕見病的藥物。

  中國正在為罕見病診療做出不懈努力,迄今超過80種罕見病治療藥品已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名單。中國罕見病聯盟執行理事長李林康呼吁,應加強國際合作,共享醫學成果到每一位罕見病患者身上,讓他們享受到全球共同努力的成果。

  關鍵詞四:新共識

  復蘇乏力、氣候變化、能源轉型、科技倫理……人類社會面臨諸多共同挑戰。論壇年會開幕式上,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以“船”為喻,發出呼吁:“全球危機迫使我們坐在一條船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隻能向同一個方向劃,而且是正確的方向。我們面臨著共同的挑戰,必須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論壇中,團結合作的聲音成為與會嘉賓的共同心聲。“瑙魯支持‘架橋’而不是‘筑牆’。”首次參加論壇年會的瑙魯總統阿迪昂態度鮮明支持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多米尼克總理斯凱裡特也認為,當今世界面臨巨大挑戰和發展不平衡問題,需要各國加強團結與合作。兩個國家,一個位於太平洋,一個位於加勒比海。雖遠隔重洋,但觀點一致,正印証了那句古話: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一系列中國方案,為破解人類面臨的難題提供思路。在“‘一帶一路’綠色投融資圓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全球安全倡議:破解安全難題 共促世界和平”等分論壇上,嘉賓廣泛認同中國倡議。

  非洲地區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貝曼亞·特韋巴茲頻頻提及蒙內鐵路、亞吉鐵路等中非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認為“這一倡議是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提升了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全球安全倡議提出以來,已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地區組織的支持贊賞,寫入了多份雙多邊文件,在國際安全領域形成了以團結合作謀求共同安全的共識。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政策顧問扎法爾·烏丁·馬赫默德表示,“安全是國家實現發展的前提,全球安全倡議具有遠見和智慧,為各國通過對話協商化解矛盾分歧、實現友好合作貢獻了中國智慧。”

  演講、握手、討論……論壇期間,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各個會議室座無虛席、氣氛熱烈。人們在此分享智慧,為促進世界團結協作凝聚起廣泛共識。與會人士紛紛表示,攜手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打造世界的和平穩定錨、增長動力源、合作新高地,不僅是亞洲人民共同願望,也是各國共同責任。

(責編:劉楊、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