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海南加快建設服務全國的“南繁硅谷”

追光逐熱,崛起種業振興高地

2024年04月05日08:58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追光逐熱,崛起種業振興高地

三亞一處南繁基地內,河南省鶴壁市農業科學院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右)和同事查看授粉期玉米材料的生長情況。(資料圖)

春暖天涯,種業盛會如約而至——2024中國種子(南繁硅谷)大會日前在三亞舉辦,院士專家、企業和科研機構人員等齊聚一堂,共話“中國種業振興 南繁硅谷崛起”。

良種一粒重千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種業問題。發展種業是海南省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服務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的政治責任,也是構建海南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種業、深海、航天“三個未來產業”的重要領域之一。

2018年4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考察時強調,海南熱帶農業資源十分豐富、十分寶貴。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國家寶貴的農業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硅谷”。

6年來,海南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堅定不移推進南繁種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南繁基地和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平台,積極服務打贏種業翻身仗的國家戰略。目前,每年有來自全國的900多家“育、繁、推”相關種業企事業單位超9000名科技人員來海南從事南繁工作。

“種子選手”持續上新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三亞南繁基地試驗大棚,一個個玲瓏小巧的西瓜懸挂在藤蔓上。該所研究員徐志紅穿梭其間,麻利地剪下幾個西瓜,切開深綠色的果皮后,露出黃紅雙色瓤。

“因縱切剖面像一道彩虹,被大家形象地稱為‘彩虹西瓜’。其實,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學名,叫作‘美顏’,現在已從南繁試驗田走向全國百姓的餐桌。”徐志紅說。

每年10月來海南種植,第二年3月收集材料回河南,5月又去新疆種植,9月收獲后又准備來海南……過去近20年間,徐志紅利用海南這個“天然大溫室”,選育出“美顏”“滿月”“玉琢”“朝霞”等幾十個西瓜品種。

在海南,優越的光熱條件加速了種子的繁殖,可使一個品種的育種周期縮短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多年來,大批農業科研工作者涌入海南,進行農作物的加代、繁育、制種。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以來育成的農作物新品種中,超過70%曾經南繁孕育。

從青年干到壯年,來自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的樊紹翥十余年間在哈爾濱、海南兩地跑,辛勤培育出“哈農雜茄一號”“哈農雜茄二號”“哈農雜茄三號”等茄子新品種,深受種植戶喜愛,成為帶動農戶增收致富的明星茄種﹔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的李海真南瓜育種團隊,基於“南繁北育”的模式,在海南用10多年時間培育出“中型貝貝”等南瓜品種,豐富了我國南瓜產品種類,讓高端南瓜走進尋常百姓家﹔

南京農業大學三亞研究院菊花團隊“泡”在試驗田裡,觀察花期、花型、花色和生長發育等表型的適應情況,然后對菊花品種進行耐熱性評價和篩選,挖掘耐熱性優異的菊花品種進行推廣種植及相關的科學研究﹔

……

育種家們年復一年辛勤奔波、扎根熱土,選育出的一粒粒良種,已由過去的糧食作物育種為主,向棉麻、油料、薯類、水果、蔬菜、花卉、藥材等多領域拓展,增添著我們端牢中國飯碗的信心和底氣。

種業鏈條加快形成

三亞市崖州區崖城村是一座曾專注種植豆角、茄子、青瓜“老三樣”的村庄,近兩年卻種起了彩虹西瓜。原來,該村牽手崖州瓊崖農業公司和三亞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由村集體和公司出地、出設施、出人力,中國農業科學院出種子和技術,三方發揮各自優勢,合力種植“美顏”“滿月”“玉琢”等西瓜新品種。

對徐志紅來說,令她最高興的事莫過於看到自己選育出的西瓜新品種種在了海南的農田裡。“一個新品種,隻有推廣種植,才能產生實實在在的社會效益。”徐志紅說,除了崖城村,這些西瓜新品種還在三亞長山村、梅山村、那受村等地試種,經濟效益良好。

近年來,在貼近市場需求,選育出一大批農作物新品種,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海南積極探索改變長期形成的“兩頭在外,中間在瓊”的傳統南繁模式,推動南繁科研成果就地轉化。

三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柯用春介紹,三亞立足資源稟賦,把握海南自貿港建設機遇,在“首引、首育、首種、首推”四個方面下功夫,加快實現南繁科研成果本地轉化,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民增產增收。

放眼全省,海南積極推進南繁科研育種由季節性加代繁育向常年種子研發、由單純育制種向種業全產業鏈、由分散科研向集群協同、由南繁事業向南繁事業與產業並舉轉變,國家“南繁硅谷”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讓更多的百姓打上“南繁工”、吃上“南繁飯”。

平台建設不斷完善

3月17日,在2024中國種子(南繁硅谷)大會上,智慧南繁CRO綜合服務平台啟用。該平台將聯通三亞、樂東、陵水三地的南繁服務資源並在線上集中展示,實現南繁服務信息資源集聚化、平台化、統一化。

伴隨海南在全國首創的南繁種業CRO產業的推行、完善,破解了南繁科研人員不來海南,就沒辦法保障南繁育種持續性的難題。“以前,南繁科研人員每年定期來海南南繁,從找地到育種都要親力親為,投入的成本比較大。但在CRO模式下,科研人員可直接從公開種質資源庫中選擇材料,將育種工作全部委托給當地機構,不僅可縮短育種時間,投入也相對少些。”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小鋒說。

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海南正依托政策、制度集成創新等優勢,將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打造成為服務全國的用地穩定、運行順暢、監管有力、服務高效的科研育種平台,為加快建設“南繁硅谷”打下扎實基礎。

如今,海南已劃定26.8萬畝南繁科研育種保護區,建設南繁科技城及專家住宿、科研、生活等設施配套服務區,建成新品種測試實驗室、種子質量認証實驗室、植物檢疫技術研發實驗室等一批南繁公共實驗服務平台,“南繁硅谷”雛形已顯。

就在不久前,《國家南繁硅谷建設規劃(2023—2030年)》印發。根據規劃,南繁硅谷建設分為兩階段目標。到2025年,國家南繁硅谷產業帶動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資源、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集聚態勢初步形成,配套政策和制度體系建立健全,種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逐步完善,營商環境大幅優化,科技攻關成果顯現,國家級種業創新基地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面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於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硅谷。

追光逐熱、共育良種,相信經過各方的努力,南繁硅谷將如期實現建成國家級種業創新基地、種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種業科技國際合作大平台和種業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的宏偉目標。(李艷玫)

(責編:劉瀚濤、席秀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