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動產業科技創新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澄邁:向“新”而行 聚焦產業升級
近日,在海南澄邁京東智能產業園亞洲一號廠房內,“地狼”搬運機器人在搬運貨物。 本報記者 袁琛 攝
近日,位於澄邁縣馬村的海南中海石油碼頭一派繁忙景象。本報記者 陳元才 攝
海南某海域內,高溫鑽井中途油氣層測試儀的一雙“火眼金睛”正在四處尋油,油氣勘探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通過系統性思維,布局智慧物流,“地狼”搬運機器人為澄邁物流產業鏈發展注入全新動能﹔本土培育的我國無紡行業首家上市公司創新氛圍日趨濃厚,運用創新性思維調適張力,科技成果從實驗室不斷走向生產線……四月的澄邁,新舊動能轉換下的傳統行業生機勃發,正用今天的創新科技,孕育著明天的“標志性成果”。
“新”,正成為澄邁奔跑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的主題詞。
2024年,澄邁錨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框架,運用“1443”工作法,聚焦油服、數字經濟、現代物流、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制造業五大產業集群和數字、油服、物流、農業、制造、港口等“六個強縣”目標任務,塑造一組新體系,穩支撐優配置。那麼,面對變化的環境形勢,澄邁企業又如何向新而行、提質升級?
向海 油氣勘探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
4月23日,位於澄邁縣的海南省深海深層能源工程重點實驗室內,一節節拆卸下的高溫鑽井中途油氣層測試儀正在此處進行維修保養,它們即將被送往深海,繼續測井之旅。
提及這個長約36米、重約1180公斤的“大家伙”,中海油服油田技術事業部海南作業公司工程師孫工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這儀器前不久才創下紀錄——順利完成海南某井深水超淺層12.25英寸井段開路測井,完成7個測壓點並成功取得一個樣品,首次在深水超淺層成功作業。”
“取得樣品是常事,但我們的儀器能在175℃、140兆帕的環境下高效完成測井作業並不容易。”回首攻關路,孫工感慨地說,“創新就是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不斷‘升級打怪’的過程,而這還只是我們儀器功能的冰山一角。”
近年來,隨著海洋勘探“向深向遠”領域拓展,深海油氣藏勘探逐步向深水超淺層,深水深層發展,測井作為勘探開發的重要一環,經常面臨高溫高壓,低孔低滲,潛山儲層等復雜地質和作業環境,常規設備根本無法滿足作業要求,如何順利獲取地下“情報”助力油氣勘探開發是一直困擾業界的難題。
而高溫鑽井中途油氣層測試儀是突破難題最有效、最直接、最快速的評價手段之一,但其耐溫性是一大挑戰。
“我們在測試時,通過地面系統進行數據記錄,並作橫、縱向對比,在儀器的選取上,也進行多次判斷,方才成功。”孫工說,隨著技術的提升,高溫鑽井中途油氣層測試儀耐溫性臨界點不斷突破,從150℃到175℃的高溫,再到如今可承受205℃的超高溫,不僅填補國內長久以來的技術空白,也為海洋油氣勘探開發作出重要貢獻。
如今,澄邁靠著“油裡油氣”的城市特質,吸引了一大批有志於創新創業的優秀人才,在此基礎上又催生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油服產業創新。
向數 系統性思維布局智慧物流
“多虧了這些小家伙,載著貨架快速行駛、往來穿梭,工作人員隻需要站在工作台上,就能從貨架上取到想要的貨品,讓分揀工作不僅有‘聰明的腦’,更有一雙‘靈巧的腳’。”4月25日,海南澄邁京東智能產業園亞洲一號內的4號廠房裡,海南澄邁京東智能產業園(以下簡稱京東)分撥中心負責人陳毅說,這些名為“地狼”的搬運機器人,投產使用后打破傳統“人找貨”的揀選模式,變為“貨找人”,實現倉庫內的無人化作業。
隨即,陳毅指著一個個忙碌的機器人告訴記者,“地狼”可搬運300公斤—1000公斤重量的貨物,在承重情況下速度也可達到每秒2米,大大提高倉庫作業效率,分揀效率較傳統模式提高5倍左右,減輕操作人員的作業強度。
如今,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物流行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新挑戰,新質生產力正是物流行業轉型升級的破題關鍵,“快”不再是物流業的唯一關鍵詞。
“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是我理解的新質生產力。”在陳毅心中,物流行業綠色化與數字化、智能化一樣重要,三者缺一不可,需進行系統性整合。
對此,京東也在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使用等方面下功夫,推進包裝綠色化,攜手供應鏈上下游伙伴,發起“青流計劃”,用循環包裝箱“青流箱”代替傳統紙箱,就連進貨后,閑置的包裝箱也統一回收,進行二次利用。
澄邁物流企業眾多,上下游資源豐富,如何盤活產業鏈資源,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系統性智能化發展,便是答案。
“我們利用‘1443’工作法中的系統性思維,聚焦澄邁供應鏈體系建設實際,以‘數’謀新,加快數智化技術與物流業深度融合,打造海南物流經濟帶重要支點。”海南老城科技新城現代物流產業工作專班有關負責人坦言,要堅持系統思維,綜合把握內外關系,以新促質,改造傳統管理模式,將模糊的管理流程變得線上化、透明化、數字化,從而帶來效率的系統化提升。
向綠 創造性張力打響品牌
一塊無紡布,可以衍生多少種產品?
從一次性濕巾產品、購物袋產品、壓縮毛巾產品到手術衣產品……衛生、醫療、農業、工業等多大類數個品種,這是欣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欣龍控股)給出的答案。
“綠色制造,推動綠色增長,綠色創新賦予無紡行業更多想象力、更多市場話語權。”欣龍無紡研發崗位有關負責人直言,近年來,該企業堅持科技創新、突破瓶頸,創新性思維調適張力,逐漸打響欣龍綠色無紡布品牌。
可生物降解三抗木漿水刺布便是欣龍無紡最新推出的高性能醫用產品。
“這款產品原料採用綠色可降解纖維精制,廢棄物可以實現生物降解是新一代的醫療手術衣首選材料。產品滿足歐盟相關認証,醫護人員穿著安全舒適。”說罷,欣龍無紡質量檢測崗位工作人員李德哲招呼記者,“走,去木漿復合產品的生產車間看一看。”
在水刺二號生產車間裡,綠色環保纖維原材料依次經過喂入開鬆、梳理、多級水刺復合、烘燥等環節,變成木漿復合水刺產品下線。
作為國內第一塊水刺非織造布的誕生地,欣龍無紡在向綠圖強的發展之路上,一直在探索從“綠色制造”到“制造綠色”的科技創新。
“企業建設綠色工廠,需要在綠色投入與成本節約之間找平衡,對設備進行升級改造。”欣龍控股有關負責人說,在生產制造過程節能降碳方面,企業通過運用節能裝備對現有設備的改造升級和工藝技術的改進,逐步開始實現生產制造過程的低碳化與自動化。
進園區、看項目、訪企業,不難看出澄邁的傳統產業因時而變、因勢而新,共同推動澄邁高質量發展取得標志性成果,從智能制造入手,改造傳統流程,推動傳統產業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不僅能獲得更多新的發展空間,也可為新質生產力不斷成型提供強大動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