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調研行
投資海南︱補齊商業航天的“最后一塊拼圖”
人民網“行進中國”海南調研採訪團
車出海口一路向東南,大約一個半小時,就會到文昌市龍樓鎮。
龍樓鎮,這個以前要用導航才能找到的地方,如今已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的重要版圖之一。2016年6月25日,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執行發射任務。2024年6月30日,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正式宣布已具備執行發射能力,將於下半年迎來首次火箭發射。這也讓龍樓鎮有了一個響當當的金字招牌——航天小鎮,而文昌市則成為我國唯一一個擁有兩個航天發射場的城市。
“我們正在創造歷史,中國商業航天的新紀元,正在文昌開啟。”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商發”)黨委副書記郭強如是說。
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商業航天,何以文昌
盛夏七月,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內,比天氣更火熱的,是工作人員的干勁兒。
“我們現在正有條不紊地進行各種准備工作,確保‘首發’萬無一失。”海南商發發射事業部總工程師鄢利清是一位為我國航天事業奉獻了二十多年的“老航天”,如今正奮斗在商業航天的“新事業”中。
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有限公司發射事業部總工程師鄢利清。人民網 呂騫攝
目前,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有兩個工位,一號發射工位是國內新一代中型CZ-8火箭專用工位﹔二號發射工位是我國首個液體通用型發射工位,可兼容民營火箭在內的10余個型號火箭發射需求,更適合商業航天的多樣化需求。
回顧整個航天發射場的建設過程,鄢利清用了“商發速度”四個字:一號工位從破土動工到建設完成,前后就一年多時間,二號工位用時也基本如此。“這種速度在航天發射場建設領域,不說‘絕后’,肯定‘空前’。”鄢利清說。
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為何選址文昌?郭強給出了解釋。
“緯度低,火箭射向范圍更寬,能耗更低﹔同時,近海的優勢,也更方便大口徑火箭的運輸。”郭強說,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商業航天最看重的條件,而這些,文昌都“達標”。
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號發射工位。人民網記者 毛雷攝
商業航天,方興未艾
航天不僅是“事業”,更是“產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這是“商業航天”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條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全新賽道”,也因為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宣告落成,進入全新階段。
如今,我國商業航天方興未艾,呈現出發展潛力大、市場規模廣、增長速度快的特點,或將迸發出萬億級新興產業的潛能。《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年)》顯示,2023年我國共實施了67次航天發射,其中有26次商業發射,發射成功率達96%﹔共研制發射120顆商業衛星,佔全年研制發射衛星數量的54%。
商業航天雖然“熱鬧”,但制約因素也顯而易見。
在郭強看來,衛星、火箭與發射場構成了商業航天產業的硬件基礎,隨著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商業衛星的發射越來越密集,對於發射場地和成本控制有了更多需求。“沒有專門的商業航天發射場”成為制約我國商業航天產業的最大“短板”。
郭強說,以往的商業航天發射,主要依靠現有的火箭發射場執行,既要看火箭也要看衛星還要等窗口期,“變數”太大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如今,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的建成,不僅補齊了商業航天的“最后一塊拼圖”,也加速了各種要素向文昌聚集。
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火箭裝配廠。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商業航天,未來可期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郭強認為,商業航天發射場就是“梧桐樹”,“金鳳凰”則是隨之而來的“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航天旅游”等產業。
距離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約三公裡的地方,一座座廠房正拔地而起。
“以后,衛星和火箭都會在這裡進行組裝、調試,然后直接運到發射場進行發射。”郭強說,商業航天發射場對於眾多火箭、衛星企業的磁吸力是巨大的,物理空間的聚集,是確保商業航天發射效率提高的重要一環。
在文昌,聚集的不僅是商業航天企業,更有“航天旅游”。
2016年以來,到文昌看火箭發射,已經成為眾多游客出游的重要選項之一。每逢重大航天發射任務之際,小小的龍樓鎮往往會涌入數十萬游客。如何接住這“潑天的富貴”也成為擺在文昌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然而,一年僅個位數的發射次數,顯然無法撐起“航天旅游”這張名片。
“商業航天來了,就不一樣了。”郭強說,為了適應日益增長的衛星組網需求,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兩個工位都按照每年發射16次設計,形成發射能力后將會有很高的發射效率。“成熟之后,預計到時候‘周周有發射’。”屆時,高頻次的商業火箭發射,不僅可以進一步豐富海南“航天旅游”的內涵,更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來海南“看火箭”“學火箭”“玩火箭”。
離開龍樓,回望商業航天發射場,火箭發射工位“劍指蒼穹”,“向天圖強”在這裡踏上新途。(呂騫、毛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