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挽救瀕危白色五指山豬
人民網海口8月3日電 (記者李學山)近日,江西農業大學豬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全國重點實驗室利用冷凍保存的白系五指山豬耳組織樣品,通過細胞解離復活技術,結合核移植克隆技術,獲得首批體細胞克隆豬16頭(公豬11頭、母豬5頭),標志著受非洲豬瘟毀滅性影響的白色五指山豬開始得到群體性重現。
黃路生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海南省農科院供圖
據介紹,五指山豬是我國特有小型豬種,原產於海南省五指山地區。上世紀60年代,五指山豬存欄多達10萬頭,而后逐漸減少,1982年僅存600頭,1989年瀕臨滅絕。為做好五指山豬種質資源保存,1998年,海南省農業科學院建立了五指山豬資源保種場,2005年五指山豬群體一度恢復到1179頭,2008年入選國家級五指山豬保種場。
據悉,五指山豬有烏雲蓋雪、純黑和白色3種不同毛色品系,其中白色系由於豬隻個體微小,白毛白皮,耳朵及體表可以清晰地看到血管,是模式豬、異種器官移植供體、豬源生物材料開發的獨特實驗動物材料。然而,前些年因受非洲豬瘟沖擊,五指山豬白色系瀕臨滅絕。
據介紹,五指山豬特別是白色五指山豬作為潛在的醫學模型及器官移植供體,具有極為重大的種質資源價值。白色五指山豬是國際上獨特的醫學模型豬,通過選育,未來可以在生物醫藥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專家認為,通過新技術盡快實現白色五指山豬群體性恢復有著重大的現實需求。
海南省科技廳對此高度重視,並與省農業廳、省農科院一起協同部署,邀請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理事長、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主任黃路生院士在海南專門設立院士工作站。2021年2月,三亞市政府牽頭,江西農業大學豬遺傳改良與養殖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簽署共建全球小型豬豬種質資源庫協議。按照黃路生院士2019年提出的“一豬兩用”工作設想,組織海南省農科院三亞研究院工作團隊,在豬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全國重點實驗室團隊帶領下,系統開展豬種質資源保護、生豬育種、小型豬實驗動物化和異種器官移植研發工作。
烏雲蓋雪毛色品系五指山豬。海南省農科院供圖
參與這一項目的專家介紹,白色系五指山豬克隆工作的難點在於從冷凍5年多的耳組織樣品中獲得高質量的活細胞。由於當時的冷凍保存條件有限,且保存的耳組織樣品數量極為有限,團隊必須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細致的技術優化,才能從這些冷凍多年的樣品中成功提取出高質量的活細胞。借助黃路生院士團隊的力量,團隊獲取白色系五指山豬高質量活細胞后,通過細胞解離復活技術,結合核移植克隆技術,成功獲得了這批體細胞克隆豬。
海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李勁鬆表示,本次成功恢復白色系五指山豬,是海南省引才引智創新的重大突破。將持續支持課題組優化相關技術,進一步實現全家系復原白色五指山豬群體,推進以五指山醫用豬開發為重點的“一豬兩用”新質生產力形成。
直接參與本項工作的海南省農業科學院專家表示,下一步將按照相關部門的統一部署,與黃路生院士團隊一起繼續努力,共同完成好這一種質資源的恢復工作,對白色五指山豬全部家系逐一恢復,爭取盡早實現從0到100的突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