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海南華研以魚皮和魚鱗為原料研發魚膠原蛋白肽等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漁獲“邊角料”登上大雅堂

記者 孫慧
2024年08月10日07:47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漁獲“邊角料”登上大雅堂

  從被視作“邊角料”的魚皮和魚鱗,變成可供生產營養品的原料,需要經歷怎樣的過程?8月8日,走進位於海口國家高新區的海南華研膠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華研)生產車間,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找到了答案。

  在這裡,羅非魚、鱈魚等魚類的魚皮和魚鱗被運至生產線,經過生物酶解技術進行深加工后,變為粉末狀的水解魚膠原蛋白粉原料,將廣泛應用於食品、美容、醫藥等領域,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這個過程中,它們的含金量不斷提升——經脫灰處理后的羅非魚魚皮和魚鱗收購價約7.5元/斤,而生產出的魚膠原蛋白肽每斤價值50多元,成為名副其實的高附加值營養品原料。

  近年來,海南錨定“向海圖強”目標,以豐富的應用場景牽引帶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發展,強化上下游產業鏈供需對接,著力打造現代化海洋產業集群。這些魚皮和魚鱗的“華麗轉身”,是海南堅持補鏈強鏈,以科技創新開發“藍色藥庫”,深耕海洋經濟新賽道的生動實踐。

  為何選中魚鱗魚皮?

  魚膠原蛋白肽備受市場歡迎

  生產車間裡,酶解罐、納濾膜濃縮清洗罐、離心機等設備整齊排列,發出低沉的轟鳴聲。“羅非魚等魚類的魚鱗和魚皮投入這個酶解罐后,通過定向酶解技術,將變成小分子肽的狀態。”身穿白大褂、頭戴防塵帽的生產工人指著生產線的關鍵設備——酶解罐介紹道。

  魚膠原蛋白肽是什麼,為什麼如此受市場歡迎?

  離開車間,步入海南華研的海洋生物多肽科技館,隻見館內擺放著從生產車間裡生產加工出來的各種魚膠原蛋白肽粉,有牡蠣肽、鱈魚肽、金槍魚肽、小球藻肽、鯊魚小分子肽等。

  “我們以羅非魚的魚鱗、魚皮,以及深海鱈魚的魚皮等為原料,通過蛋白酶解技術獲得魚膠原蛋白肽。”海南華研商務部總經理鮑瑞告訴記者,豬蹄、魚膠等食材中的膠原蛋白是一種大分子蛋白質,而肽是分子量更小的蛋白質片段,更易被人體吸收。其中,魚膠原蛋白肽具有鎖水、抗皺、提高免疫力等功能。

  據介紹,蔚藍大海裡,魚類、海藻、微生物等海洋生物進化出獨特基因,自帶活性多樣的海洋天然要素,為現代創新藥物、藥食同源生物制品研發提供了一個寶貴的“藍色藥庫”。

  2005年,海南華研的創始人看中海南極具優勢的熱帶海洋生物資源,選擇在此落戶。19年間,該公司專注於從海洋生物和魚類中提取高附加值營養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美國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佔比50%以上。

  有何快速發展密碼?

  每年近12%的營收投入研發

  在海南華研2000多平方米的海洋生物多肽重點實驗室裡,科研工作者正在利用先進儀器進行分子量和氨基酸成分檢測、重金屬全檢等實驗工作。

  “我們清楚地意識到,公司快速發展的‘密碼’,是前端科研投入與后端成果轉化的緊密銜接,同步成長、進步。”海南華研常務副總經理劉賽賽說。

  近年來,海南華研發展迅猛,年產值持續翻倍,擁有各種專利100余項,完整產品體系20余項,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示范基地,是我省“專精特新”企業、首批瞪羚企業。目前該公司的營業收入超過3億元,可支撐產業鏈企業創造50億元的終端生物肽保健品。

  “公司每年有近12%的營收是投入在研發上,承接約20項國家、省(區、市)重點研發項目,年均轉化3項階段性或結題成果。”劉賽賽介紹,海南華研堅持產、學、研一體化研發方式,與中國海洋大學、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南省人民醫院、海南大學、中山大學、江南大學等建立合作研發關系,持續進行著進口替代產品的技術研發儲備,著力實現多肽產品的國產替代。

  “未來我們持續提高產量,就會需要進口更多的原材料。而海南自貿港的‘零關稅’‘低稅率’政策,可以幫助我們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劉賽賽說,近年來,海南推動自貿港建設成型起勢,作為一個立足海南自貿港,面向全球市場的生產企業,海南華研感到信心倍增,對未來有更多的期待。

  據介紹,未來5年,海南華研將繼續圍繞主營業務發力,持續加快創新研發產品,並在合適時機沖刺資本市場,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進一步打開做大做強的發展空間。

  

(責編:蔣成柳、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