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海南臨高縣發展濱海旅游,助力漁業轉型

漁民吃上“旅游飯”(身邊的經濟故事)

本報記者 周亞軍
2024年08月27日08: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2024年08月27日 第10版)

《人民日報》(2024年08月27日 第10版)

一艘休閑漁船行駛在臨高縣抱才港附近海域。臨高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一艘休閑漁船行駛在臨高縣抱才港附近海域。臨高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來來來,給我拍張照!”漁獲一上岸,來體驗海釣的游客趕忙上前,從楊明通手裡接過五六斤重的金鯧魚、石斑魚等,有的舉在胸前,有的兩手高高提起,紛紛拍照留念。

  這裡是海南省臨高縣調樓鎮抱才村。楊明通的家面朝大海,船就停在家門口。爺爺和爸爸都是漁民,作為“漁三代”的他,現在出海吃的卻是“旅游飯”。

  早晨6點半,楊明通匆匆出門,去鎮上的旅館接人:湖南來的游客,預約了早晨7點到下午3點海釣。“釣具、魚餌都是現成的,船上的水手會幫游客挂鉤,船長也會根據魚情換釣點。”楊明通說。

  時間回到幾年前。2020年5月,臨高縣依托14公裡原生態海岸線,發展濱海旅游,助力漁業轉型。不到兩年,一批趕海民宿、漁家風情體驗等休閑漁業項目落地。

  楊明通乘勢買了一條小船,早出晚歸海釣,精心經營視頻號進行推廣。“那陣子為了節省開支,每天靠釣魚補貼小船的出行成本,賣掉漁獲再買柴油。有時候漁獲不理想,隻能貼錢加油。”楊明通回憶。

  苦苦堅持3個多月、正打算放棄時,楊明通終於遇到了魚群,大魚接連咬鉤,短視頻觀看量激增,許多網友留言想跟著體驗海釣,還有游客讓楊明通幫忙安排行程。

  2023年3月,楊明通和3名年輕人一起創業,花70多萬元買來第一艘休閑漁船。幾個月后,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開通,吸引了大量游客,楊明通的海釣創業正好填補了臨高縣海上娛樂項目的空白,當年就接待游客3500多人次。

  如今,楊明通成立了全勺休閑漁業發展有限公司,新購了3艘休閑漁船。不少漁民也“帶船”加入,跟著一起轉產。

  57歲的楊強勇說,風吹日晒雨淋對漁民來說是家常便飯,一出海少則一周,多則一兩個月。過去,遇上大風大浪,明知很危險,但如果沒捕到魚,出海的燃料、人工成本沒著落,漁民就不敢輕易返航。如今,全勺公司將體驗海釣的游客引流給楊強勇,天氣不好他就不出海,不僅安全有保障,收入也穩定。“我的釣魚艇小,一趟接4名游客。一般每個月有上萬元的收入,比之前出海捕魚真是強了太多。”楊強勇說。

  趕上休閑漁業風口,當地漁民有的還開起餐廳或民宿。開餐廳的陳明靜,最拿手的是清蒸石斑魚,每天收來新鮮漁獲進行制作,月營業額增加了上萬元。林亞石的旅租生意同樣紅火。自家的4層樓升級改造出12個房間,離碼頭近,價格適中,受到游客歡迎。

  更多資源也有了新用處。廢棄的漁船經過彩繪裝飾,成了獨特的風景。拆改下來的小漁船,被設計成形態各異的船餐廳,滿是漁家風情。游客來了,趕海釣魚,上岸品鮮,住漁家民宿,小村的吸引力更上一層樓。

  海依舊是那片海,但海的故事更加精彩。

  ■鏈接

休閑漁業成為漁民增收新渠道

  休閑漁業利用各種形式的漁業資源,通過優化配置,將漁業與休閑娛樂、旅游觀光、餐飲美食、生態環境、文化傳承、科學普及以及周邊產品開發有機結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休閑漁業產業鏈條長,新業態、新產品多,已成為漁業經濟的新增長極。2023年全國漁業經濟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漁業流通和服務業產值中,休閑漁業產值923.47億元,同比增長8.98%。

  近年來,海南省積極引導漁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閑漁業走”,推動傳統漁業轉型升級。2023年,海南省休閑漁業產值增長90%﹔今年上半年,產值22.06億元、接待游客752.41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40.87%、27.95%。

  為加快休閑漁業的發展,《海南省休閑漁業管理辦法(試行)》《海南省海洋休閑漁業捕撈許可管理規定(試行)》等出台。與此同時,鼓勵市、縣建設休閑漁業碼頭,或在漁港、避風錨港等設置休閑漁業碼頭、錨泊區,在符合條件的游艇碼頭等增加休閑漁業碼頭功能,並對吸納和帶動轉產漁民的省級精品休閑漁業示范基地和省級休閑漁業垂釣賽事基地進行獎補。

  (本報記者 周亞軍)

(責編:黃維、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