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跟著《探索新境》認識海南“寶藏”植物——

熱帶雨林,不止青綠

記者 邱江華
2024年09月09日07:55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熱帶雨林,不止青綠

雨林中的芭蕉。

雞樅菌。

烏靈芝的菌蓋。

大果榕的樹干上結出碩果。

草珊瑚的紅色果實。

海南長臂猿。

益智的果實。

鳥巢蕨。

雨林大樹上遍布著附生植物。

珊瑚菌。

瓊崖粗葉木的白色果實。

演員王一博在《探索新境》節目中走進海南霸王嶺追猿。資料圖

山巒如黛霸王嶺。資料圖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天平攝

熱帶雨林,一個原始而神秘的空間,裡面有哪些寶藏物種?相信許多人感到好奇。近日,一檔戶外紀實節目《探索新境》在騰訊視頻開播。節目開篇《密林尋蹤》中,演員王一博隨探險家深入昌江霸王嶺尋找海南長臂猿,開啟了熱帶雨林探索挑戰。

在節目中,王一博經歷了許多新奇體驗,如爬樹、睡吊床、野外做胡辣湯等,也見識到了大果榕、鳥巢蕨、九節等一批可食用,或有藥用價值的寶藏植物。節目一經播出,不少網友紛紛留言,感嘆雨林物種之豐富、神奇,讓人大開眼界。實際上,節目之外,海南熱帶雨林裡還有許多植物“本領高超”“技能拉滿”。

可食用植物 大果榕、鳥巢蕨、水東哥等

穿行在海南熱帶雨林,每走一步,都在考驗著人們對於物種的認知。環顧四周,數不清的植物、動物、真菌……,每一種生命都在展示著它們的勃勃生機。

《探索新境》中,剛踏入雨林,王一博就被一種名為“大果榕”的植物吸引,經身旁探險家提示,其果實深受長臂猿等雨林動物喜愛,人類也可以吃,果肉可口,口感清甜,能給人補充水分。

成熟的大果榕果實呈紅色,就像一個個遍體通紅的小蘋果簇擁在枝頭,很有辨識度。大果榕不僅果實能吃,其花序托、嫩莖尖和嫩葉都能食用,營養價值也很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無機鹽等成分。

作為典型的雨林植物,大果榕有許多適應於雨林的生態特征,比如最典型的老莖生花、巨葉現象。時下,在海南熱帶雨林中,常常能看見大果榕的身影,還有一些被小動物吃剩的果肉,散落在叢林多處。

繼續往前走,王一博和探險家還發現了鳥巢蕨,這也是一種能吃的植物。當鳥巢蕨的葉子完全長出來之后,會向四周放射展開,中間有一個窩,就像鳥巢一樣,很是特別。以前,人們並不知道鳥巢蕨可以食用,主要把它當作景觀植物種植。

鳥巢蕨可食用部位是其剛長出來的嫩莖葉,老葉不能吃。採摘鳥巢蕨,就像採摘野生蕨菜,隻摘取它卷曲的嫩莖葉部分,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很多人好奇鳥巢蕨怎麼吃,其實和普通的綠葉菜差不多,可以炒、燉、煮,還可以腌成泡菜。鳥巢蕨本身就有山野菜的鮮味,烹飪時無需額外添加多余的香料,簡簡單單的調料素炒,煮湯就可以了,可以嘗到它獨一無二的鮮爽脆嫩口感。

其實,說起海南熱帶雨林中能吃的植物,水東哥也很常見,這是一種口味甜甜的野果,屬於獼猴桃科水東哥屬,和獼猴桃是“表親”。

水東哥喜陰濕的地方,不喜歡強烈太陽光照,它多生長在海南熱帶雨林的溪流邊。水東哥並不高,僅三五米,葉子長得像枇杷葉,因此它得了個外號叫水枇杷。

據瓊中黎母山區的村民符文凱回憶,小時候到山上玩,中午時分肚子餓了,同行的小伙伴們會留意溪邊的樹木,如果運氣好就會發現一棵長滿白花花果實的水東哥。這個時候,小伙伴們就會歡呼雀躍開始飽餐一頓。符文凱稱,水東哥吃起來甜甜的,汁液有點黏糊糊。鳥兒啄食這小果的時候,常常會啄出一條長長的絲狀黏稠液體,因此,它還有個讓人倒胃口的名字,叫“鼻涕果”。

不過,水東哥果實成熟后容易腐爛,存儲比較困難,所以不太適合作為水果大面積種植銷售。因此,水東哥至今隻能作為一種野果,而不能被更多人認識。

有趣的是,在海南熱帶雨林,好吃的果實不隻有“哥”,還有“娘”。稱為“娘”的水果就是桃金娘。相比於水東哥至今還處於野果系列,桃金娘已被人所熟知。在荒坡野地,低矮的桃金娘開花結果,紫黑色果實挂滿枝頭,圓潤飽滿,味道甘甜,煞是誘人。

可入藥的植物 九節、血葉蘭、四方草等

在海南熱帶雨林裡,總是驚喜與危險並存,因為人們不會料到,下一秒將遇見一個新物種,還是被螞蟥、毒蛇等悄悄盯上。

節目中,王一博和探險家都被螞蟥咬了,盡管這是雨林裡常會發生的事,但看到螞蟥吸附在皮膚上時,王一博還是戴上了“痛苦面具”,好在他們迅速找到了一種名為“九節”的藥草,將其嚼碎后敷到傷口上,能起到一定治療作用。

據統計,海南島內已知的藥用植物超過3000種,其中很大部分都蘊藏於海南熱帶雨林裡。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專家表示,正是因為海南保存有完好的熱帶雨林,才讓海南成為一個藥用資源的寶庫。

比如一種名為“血葉蘭”的蘭科植物,其因葉片呈血色而得名,它的根莖匍匐生長,如蠶臥於石上,所以又稱石蠶。它的莖節如蓮藕分節,所以又稱石上藕。

血葉蘭藥用歷史悠久,全株均可入藥,性涼,具有滋陰潤肺、健脾、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肺癆咯血、食欲不振、神經衰弱等症狀。

從外觀形態上看,血葉蘭與人們常說的金線蓮有相似之處,常常會被人們混淆。從分類學的角度來說,它們都屬於蘭科植物,但是隸屬於不同的屬。

血葉蘭和金線蓮常會被認錯是源於它們的葉片。金線蓮的葉片是網脈金線交錯而得名,而血葉蘭則是有1至5條脈,但有的時候又有網脈,這就是它們比較容易被混淆的原因。

實際上,除了滿足現代人的日常保健需求外,雨林藥用植物的妙用還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為人們治療外傷的首選。

海南島是少數民族黎族的主要聚居地,黎族人聚居的地區大多位於中部山區地帶,海南熱帶雨林周邊同樣散布著許多黎族村落。黎族同胞生產生活於高山峻嶺間,傳統刀耕火種和上山打獵是主要歷史生活方式,在採集和狩獵活動中,常出現跌打損傷、外傷出血、動物咬傷等多種意外創傷和外傷。

因此,黎族人在長期的實踐中,摸索和總結出了許多利用草藥醫治外傷的有效經驗和方法。而熱帶雨林裡的植物資源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天然的藥房”。

在五指山片區,楓葉紅已成為當地每年秋天最吸引人的美景。這裡分布有大量的楓樹,屬金縷梅科,生於低海拔次生林地和草地,每年落下的三角楓葉就被黎族人巧用為治療外傷的天然草藥。

據當地黎族人說,楓香樹皮適量加鹽搗爛敷患處,樹皮、葉、果及樹脂均可入藥,具有活血止痛、解毒、生肌、涼血作用。除了三角楓,仙人掌、菠蘿、四方草、桃金娘、木棉等中部山區常見的植物都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止血、清涼散毒等外傷。

黎族民間治療外傷的草藥均以鮮藥為主,基本都從熱帶雨林中獲取,這些鮮藥大多是在靠近水源、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生長,其藥效明顯優於干藥。

儲水植物 扁擔藤、海南藤芋等

高大的喬木直插雲霄,展示著威嚴。而與之相伴的藤本植物,則是這片雨林中的舞者。它們纏繞或依附於喬木之間,借著樹干往上爬,爬到大樹的頂端,利用自己輕盈曼妙的“身姿”佔領高地,借此吸收充足的陽光。

在《探索新境》中,各種藤本植物頻頻出現。在海南熱帶雨林,藤本植物不僅是一道美麗的景觀,更因強大的儲水功能讓人驚嘆,它們體內仿佛有一個大功率的抽水機,能夠向離根部幾十米,甚至百米外的葉片和花果輸送充足的水分。

攀附於大樹或山石上的扁擔藤,因儲水豐富被稱為“天然水壺”,它的莖干粗壯扁平,可以儲存大量的水分,而且低處的部分是無枝葉的,可以節約使用有限的水分等生存資源,以保存實力,更好地向上生長。

據央視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報道,一段1米長的扁擔藤,含水約3毫升,切開后,可以明顯看到橫截面滲出水。仔細觀察還可發現,橫截面有許多密集排列的小孔,它們就是藤本植物都有的維管束(導管)結構,相互連接構成輸水等系統。

藤本植物能儲水的另一個關鍵點是強大的蒸騰拉力。當樹木林冠層的葉片細胞因蒸騰失水,附近的葉肉細胞會從相鄰的富水細胞中奪取水分。導管細胞也類似,失水的導管細胞從旁邊的富水導管細胞中奪取水分,形成了一系列的水壓梯度,水分也就源源不斷地被“拉向”高處,直達林冠。

在雨季,扁擔藤肆意吸收雨水,儲存於藤蔓內部,這些天然的水源成為生活在雨林中的動物們寶貴的飲水來源。扁擔藤開花后還會結出一串串果實,成熟時汁多味甜,當地人會用這種野果來釀酒。

在百花嶺,一棵古樹遮天蔽日。該樹的枝杈及樹冠層間附生著蕨、菌類等四五十種植物,成為不少虫鳥棲居的樂園﹔更為獨特的是,一條條與成年人小臂般粗的“黃金索”猶如琴弦一般,整齊地從半空中斜拉下來,一頭扎進土壤裡。

這些“黃金索”學名叫海南藤芋,以氣生根攀緣,是海南熱帶雨林的一大奇觀,儲水能力同樣很強。有專家介紹,海南藤芋的長根,與水分吸收和呼吸有關。

一般情況下,海南藤芋附生在石頭或較低矮的樹上時,不會長出長根,隻有爬上樹梢站上制高點,吸收了足夠的陽光,才會向下長出長根。這些長根覆蓋著棱狀的鱗片,下雨后,用手擠壓鱗片,就會有水滲出。鱗片的內部像泡沫一樣,可以吸收一定的水分,促進根部向下生長和生長點的保濕。

有專家特別提醒,需要高度重視的是,盡管雨林中不少植物有儲水能力,但這不代表它們儲存的是淨水,甚至有些植物的汁液是有毒的,普通百姓不要輕易進入雨林,若已進入雨林,也不可隨意接觸一些植物,甚至取來吃、喝,以免危害生命健康。

(責編:蔣成柳、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