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扎實推進“鄉村著名行動”試點工作 已新命名鄉村地名783條
人民網海口10月15日電 (記者李學山)10月15日,人民網記者從海南省民政廳召開的相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2023年10月開始,海南省民政部門分階段分批次開展“鄉村著名行動”試點工作,截至目前,全省新命名鄉村地名783條,設置三維碼地名標志634塊,今年將完成海口、三亞等9市縣第一批試點工作。
據介紹,為扎實推進“鄉村著名行動”,海南省民政廳修訂出台《海南省地名管理辦法》,明確地名標志的設置和管理的主體及職責、地名標志制作和設置內容以及設置、更換、移除要履行相應的程序等,為規范設置地名標志提供政策保障﹔聯合11個省直部門印發《海南省“鄉村著名行動”三年實施方案(2023-2025年)》,將鄉村地名建設有關工作任務納入《海南省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高質量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7年)》《2024年海南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聯合農業農村、商務、旅文等部門推動區劃地名“一張圖”信息化服務工作。
2023年10月開始,海南省分批次開展試點工作,其中2024年完成海口、三亞、儋州、文昌、東方、五指山、樂東、定安、屯昌等9個市縣第一批試點工作,2025年完成海口、三亞、瓊海、萬寧、澄邁、陵水、昌江、保亭、臨高、瓊中、白沙等11個市縣第二批試點工作。
在試點過程中,各試點市縣以鄉村道路命名為重點,注重發掘當地特色地名文化,根據道路所在地區的歷史沿革、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地理環境、地形地貌、自然景觀等進行命名,截至9月底,命名783條鄉村道路,“耕樵路”“吾鄉路”“弦歌路”“春秧路”等體現東坡文化的特色地名在各地不斷涌現。
在設置智慧地名標志,全面提升鄉村地名服務效能方面,各市縣試點加大村牌、街路巷牌等標志設置力度,逐步實現“有名就要有標”,設置634個三維碼地名標志,群眾可通過掃碼獲取道路簡介、周邊場所介紹、農旅特色產品推介、民政業務辦事流程等服務,使地名標志成為當地便民服務、地名文化宣傳的重要接入口和展示平台,成為美麗鄉村的“微景觀”。
在開展地名文化宣傳和深化地名信息服務方面,海南省民政廳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地名文化建設,積極開發鄉村地名文化產品,設計包括T恤衫、雨傘、保溫杯等富含本地特色的地名文化產品。依托國家地名信息庫和地名管理信息平台,加大鄉村地名信息採集力度,鼓勵引導企業、村民、志願者、地名愛好者等社會力量參與鄉村地名採集上圖3萬余條,引導農家樂、民宿、採摘園等個體經營戶自主採集經營場所信息,並發布至高德、百度等互聯網地圖平台,方便百姓出行導航、山貨進城、快遞進村。
此外,各市縣還通過“電商+地名+農產品”,推動培育、賦能打造一批“鄉字號”“土字號”特色農業品牌。儋州市發揮地名的地理標識功能,將地名元素融入石屋蜜柚、屋基玫瑰酒等特色農產品,助力本地優質農副產品、旅游資源推介。三亞市在民俗酒店用品、小禮品、餐飲果品外包裝盒、購物袋等物品上掃二維碼可以呈現“博后印象”“博后紅玫瑰”“活力吉陽”等地名符號,加深游客對鄉村地名的印象和好感。
“我們將繼續發揮地名文化價值和‘名片’作用,發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鄉村地名建設,使美麗鄉村更加‘聲名遠揚’,努力打造海南自貿港特色地名品牌,為助力鄉村振興作出民政貢獻。”海南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清麗表示,“鄉村著名行動”試點工作計劃到2035年,實現全省鄉村地名及其標志的廣度、密度、精細度全面適應鄉村治理需要,鄉村地名文化持續成為鄉村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鄉村標准地名信息逐步在各領域規范使用,地名助力鄉村振興作用充分顯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