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搭乘實踐十九號衛星“上天”的8000粒水稻種子開始播種

“太空種子”在三亞“下地”

記者李夢楠
2024年11月16日08:50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太空種子”在三亞“下地”

“太空種子”育秧前需要用水浸泡至發芽。記者 王程龍攝

工作人員在為“太空種子”育秧工作作准備。記者 王程龍攝

美香93S水稻種子。記者 王程龍攝

11月15日,在三亞崖州區一塊試驗田裡,工作人員播種“太空種子”。記者 王程龍攝

  平整土地、播撒水稻種子……11月15日,在三亞崖州區的一塊試驗田裡,搭乘衛星“上天”的8000粒水稻種子開始播種。

  小小的種子能飛上太空,得益於今年4月省農業農村廳面向全省廣泛征集搭載種子項目。

  “了解消息后,我們第一時間准備項目申請所需的材料。最終,包括紫70、壽鄉1號、美香93S、農恢1號和農紫糯3號等具有獨特遺傳特性和優良農業性狀的6種農樂南繁水稻種子成功入選。”海南農樂南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范慶君說,入選的種子搭乘實踐十九號衛星奔赴太空。

  10月11日,搭載“太空種子”的實踐十九號衛星順利返回地球,圓滿完成了種質資源空間育種試驗,范慶君和其他的科研人員一起,接回了“上天”的育種材料。

  種子上了太空,能有什麼變化?

  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副研究員龍湍介紹,太空環境具有高真空、微重力、強輻射等特點,航天育種能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創造出性狀優良的種質資源。而進入太空的種子,經過空間環境的誘變作用,可能會產生變異。

  不過,產生什麼樣的變異,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

  “用肉眼無法分辨,想要知道答案,就得把它們播種下去。”龍湍介紹,經過嚴格的觀察、篩選及播種准備工作后,他們決定盡快將種子播種下地,“我們把材料分為3批,今天播種的是第一批,6個品種都‘下地’了。”

  實驗大棚內,工作人員打開放置種子的白色棉布袋,小心翼翼地將種子放置在溫度、濕度穩定的環境中培育。

  “等到種子都發芽出苗后,我們還要進行移栽、加代繁育、觀察篩選等工作。”龍湍透露,將依托中國農科院、南京農大、海南大學等科研院校,發揮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優勢,加速航天育種材料的成果轉化和推廣,精心培育出適應性強、產量高、品質優的水稻新品種。

  據了解,實踐十九號衛星搭載了海南篩選的50公斤植物種子,涉及水稻、玉米、火龍果、西番蓮等約60個品類,后續,“育種材料”還將陸續在三亞、樂東等地實驗基地進行播種培育。

(責編:劉楊、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