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場特寫:讓小陀螺轉得更久一點,更遠一點!
人民網三亞11月25日電 “好陀!”“漂亮!”“好樣的!”“太棒了!”
11月23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陀螺項目在三亞技師學院籃球場開賽。隨著比賽的進行,觀眾席上,加油、鼓勁的喊聲接連不斷,順著聲音望去,一位帶著墨鏡頭戴黑色帽子身著紅色隊服的中年人正在位選手吶喊助威。
“我是北京隊的教練,帶陀螺隊已經有二十年了。”北京代表團陀螺項目帶隊教練員趙志忠介紹道,“她剛開始練的時候連扔東西都不會,同手同腳的。”
趙志忠口中的“她”是北京市代表團隊員張喆,一個戴眼鏡的短發姑娘,正在賽場上與上海代表團31歲的梅朝喜——一位從9歲就開始參加市級陀螺賽事的種子選手,進行小組第一單元的比賽。
趙志忠(左)與張喆進行賽后總結。王琪明攝
本屆運動會陀螺項目設有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團體、女子團體共四個小項,共24個代表團參與比賽。
24日下午,女子單打項目四個單元小組賽全部結束,張喆所在的小組順利出線。張喆告訴記者,得知分組之后,第一天她對戰的是兩位強勁的選手——上海代表團梅朝喜和西藏代表團王群會,並沒有想到小組能出線。她把本屆運動會的重點也放在了團體項目上,她說:“很幸運個人項目能夠打出這個滿意的成績。”
張喆是一名在讀研究生,與很多選手從小接觸、愛好陀螺不同,她與陀螺相識頗具戲劇性。
張喆攻陀一刻。王琪明攝
練習陀螺之前,張喆是一名田徑運動員。像很多大學生一樣,張喆也為著高分成績“兢兢業業”。本科期間,趙志忠是她的田徑教練。每周一、三、五下午練跨欄,晚上打陀螺。因為擔心被老師打低分,教練招呼自己練陀螺她就去練,到了大二,學校開設陀螺課,她想著練好了還能拿高分,就報了名勤加練習。
就這樣,張喆堅持練了下來。她告訴記者,練習陀螺讓她性格變得更加沉穩,比賽過程中沉得住氣。2023年,張喆大學三年級,北京市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暑期進行,在那次運動會上,張喆拿到了陀螺項目女子單打第二名,女子團體一等獎。
這一次,懷著“民族團結是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最高榮譽”的信念,她來到了三亞,在這裡與不同民族的選手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手握竹竿,一手放陀螺,長線將陀螺帶動旋轉。場內兩個陀螺碰撞、旋轉,場下雙方選手學習、交流。王琪說,小小陀螺將不同年齡段、不同民族的選手聯系在一起,就如同各個民族之間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傳統文化,希望它轉得更遠一點,更久一點。(李學山、王琪明)
陀螺互相撞擊瞬間。王琪明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