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賽場特寫: “小小”的娃娃,“大大”的能量

2024年11月29日18:19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三亞11月29日電 11月28日下午,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下簡稱“運動會”)表演項目第二輪次室內第7組在三亞市白鷺體育館進行。一群小演員的出現將比賽推向高潮。

“最萌跳皮筋隊”燃爆運動會舞台

“很激動,真的很激動!”北京市代表團跳皮筋隊帶隊老師李莎莎、默丹在孩子們表演結束后,濕潤了眼眶。

北京代表團《皮筋新唱》。王琪明攝

北京代表團《皮筋新唱》。王琪明攝

據了解,這支隊伍來自北京市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順義實驗小學,從學校的舞蹈隊、啦啦操隊、柔力球隊、跳皮筋隊等,經過層層選拔,最終確定18名小姑娘參加《皮筋新唱》。

作為北京代表團年齡最小的隊伍,本次比賽卻遇到了最大的難題。帶隊老師默丹告訴記者,第一輪比賽的成績並不理想。在第一場表演結束后,四天的時間內將表演內容重新編排,加入大量技巧性動作,不斷調整,27日才最終確定表演內容。

24日-27日,孩子們每天最少訓練8小時。訓練時,老師們和孩子一起跳﹔累了兩位老師就通過玩游戲、買零食哄孩子們高興。孩子們在三亞的生活、訓練,兩位老師面面俱到,感情勝似母女,默丹調侃說自己快成了“老干媽”。

跳皮筋項目源遠流長,起源於古代民間戲。20世紀50至90年代,跳皮筋在中國各地廣泛流行,成為各族兒童的時代記憶。

“小皮球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熟悉的歌謠再次在耳畔響起。娃娃們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穿石榴造型服裝,宛如一個個小石榴,寓意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團結進步新篇章。輕盈的身姿在皮筋間跳躍,猶如一隻隻活潑的小精靈。

當8.06分的成績出現在大屏上,孩子們深深地向裁判席鞠躬,一聲脆生生的“謝謝老師”響徹整個體育館。

離開體育館后,孩子們開心地擊掌、擁抱,12歲的隊員商雨辰說:“從三月份到現在,每天都在刻苦訓練,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我覺得這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非常感謝觀眾為我們加油,希望我們一次比一次做得好!”

將近一年的訓練中,孩子們的付出、變化老師們都看在眼裡:“她們的動作相互配合,也會互相幫助,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變強了。”

萌娃舞稻谷 嗨翻運動會

女娃娃們扎著羊角麻花辮、拿著青黃色稻苗,男娃娃們身穿民族特色小馬甲、手持綴著彩色飄帶的繡球燈……山東代表團帶來的《黃河岸邊稻谷香》繡球燈廣場舞,一出場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山東代表團《黃河岸邊稻谷香》。張語攝

山東代表團《黃河岸邊稻谷香》。張語攝

據了解,這支表演隊伍由來自濟南市槐蔭區西張小學的10名男生、10名女生組成,他們的年齡在10-11歲之間。

讀五年級的左文佳便是其中的二十分之一,在表演中她不僅負責插秧動作的演繹,還擔當起了敲鼓的重任。

“有的動作不會做,練了很多次才會。”左文佳坦言,按照節奏和鼓點表演插秧並非易事,但憑借著不懈的努力,她逐漸掌握了技巧。談及與其他小演員的合作,她表示:“我們之間很有默契,彼此都非常熟悉。”這也使得他們能夠在舞台上共同呈現出精彩表演。

當記者詢問她有什麼願望時,左文佳眨著大眼睛,有些羞澀地說:“希望我們的分高一些。”

小演員們在舞台上翻滾、跳躍、旋轉……游刃有余地做出一個又一個連貫動作,誰能想到他們是一群零基礎的孩子?當回憶起這長達一年的訓練備賽日常,《黃河岸邊稻谷香》編導李愛國一連說了好幾個“難,真的太難了!”

“都是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李愛國感慨道。他表示,因為最開始孩子們沒有舞蹈意識和協調性,一個上午都完成不了一、兩個動作,所以隻能一點點打基礎,“我們帶著孩子們堅持天天訓練,一邊訓練一邊剖析作品,講其中的風格和內容”。

為了確保此次演出的圓滿成功,孩子們還在暑假進行了為期20天的集訓——上午三小時,下午三小時,從未間斷。令人驚訝的是,孩子們沒有絲毫怨言,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努力做到最好。

充足的體能是完美呈現每一個動作,熟練掌握道具變換的基礎。為此,李愛國還帶領孩子們通過跑步、練杠鈴來增加力量與耐力。而訓練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在舞台上把握精氣神。“我們就讓孩子們站在訓練室裡對著鏡子,每個人想一個最開心的事情,看誰笑的時間長。”李愛國說。

《黃河岸邊稻谷香》中有許多元素雜糅在一起——舞蹈表演、隊形變換、道具更換。“說句心裡話,讓這麼小的孩子表演,還能完整呈現,相當的難能可貴。” 當比賽結束,李愛國望著這群蹦蹦跳跳的孩子,神情動容。

當然,在李愛國看來,一次表演項目的訓練不僅僅是完成比賽這麼簡單,它所帶來的能夠讓孩子們受益終身,“通過舞蹈和藝術的美,能夠讓孩子們接觸到美育,更好地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丑,也讓他們由內而外變得自信。”

除了北京和山東的“萌娃”引人關注,重慶代表團表演的技巧類項目《歡樂土家娃》裡,小演員們也“萌”翻全場,他們中間最小的隻有6歲。

重慶代表團《歡樂土家娃》。王琪明攝

重慶代表團《歡樂土家娃》。王琪明攝

這些娃娃們將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傳承通過精彩表演向觀眾演繹,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教育走進課堂,讓民族文化這顆璀璨的明珠在生活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和光彩。(李學山、王琪明、張語)

(責編:蔣成柳、席秀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