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監測加快推進海南省首條特長距離地下市政道路施工
高效建設,有“陸空科技”助力
三亞海棠區椰風路一期項目施工現場。中鐵四局供圖
“吊車離基坑太近,請立即調整!”
“收到,立即執行!”
11月26日7時30分,三亞海棠區椰風路一期項目副總工程師張磊剛“打卡”,就徑直走進了項目的監控室。
七塊監控屏幕,實時顯示著工地各處的動態。對講機放在嘴邊的張磊,專注審視著每塊屏幕,一發現不規范的施工行為,就立即通知相關人員糾正。
作為省重點項目,總長約5.3公裡的海棠區椰風路項目採用地下車行系統加地面道路(雙向四車道)設計,由中鐵四局承建,將分三期進行建設,是海南首條特長距離地下市政道路。
“開工第一天我們就在現場安裝了監控設備,確保24小時實時監控施工進度。”張磊介紹,最初隻有兩台監控,現在增加到了七台,“未來還將根據需要增加”。
有監控助力,效率也隨之提升。過去需要項目管理人員現場逐個進行檢查,現在通過屏幕就能一目了然,從指令下達到執行,僅需短短幾分鐘。
“老高,你又要‘起飛’了!”走出監控室,張磊看見中鐵四局項目綜合辦主任高俊杰正操控著無人機准備起飛。
椰風路一期項目,計劃建設約1.56公裡的地面道路和約1.96公裡的地下道路,施工現場約有230名工人和多台機械設備有序運轉。
如何實現高效有序的施工協調,就需要掌握地上和地下的施工“全貌”,通過統籌調配確保有效運轉。“監控能覆蓋地面場景,地下施工部分就需要無人機發揮作用。”張磊說。
隨著無人機升至幾十米高空,操作屏幕上清晰可見地下每個角落的施工情況,高俊杰熟練地操控著無人機,對項目施工現場進行了一次全面的高空“掃描”。
三亞海棠灣投資控股公司下屬海棠灣開發公司椰風路一期項目負責人何律介紹,無人機不僅用於空中巡查,還能記錄施工現場的狀況,並在每周的項目例會上展示,讓大家直觀了解項目進度和存在的問題,“視頻圖片還能隨時回看、反復研究,以解決部分棘手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施工基坑深度均超過5米,最深處近20米,安全監測是重中之重。“地下微小的變化,肉眼難以察覺,我們為此布設了一套監測網。”何律指著地下混凝土支柱上的銀色小儀器介紹,如基坑每40米就裝有一個軸力計,監測基坑在施工過程中支撐軸力的變化。
由於項目現場距離海棠河最近處僅15米,因此現場還安裝了足夠的水位計,確保地下水位安全。據悉,項目地下的多種監測設備負責10余類監測項目,並每日匯總研判監測數據,保障施工安全。
如今,項目工地已然全無“隱秘的角落”,正力爭在2025年年底完工,同時對二期、三期項目同步開展前期工作。
將來,海棠灣區域將有太古裡、超級萬象城等多個高端購物商業綜合體開業,屆時該區域的人流、車流將大幅增加。該項目的投用將實現海棠南、北路的互相聯通,有效緩解通行壓力,提升通行效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