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青鬆鄉:山蘭稻作引領鄉村振興新風尚
近年來,白沙黎族自治縣以“稻”為媒,以其獨特的山蘭稻作文化,引領著鄉村振興的新風尚。在海南這片熱土上,白沙青鬆鄉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群山峻嶺之中,以山蘭稻為筆,勾勒出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
山蘭稻,這一由黎族先民智慧結晶的旱稻品種,不僅是黎家兒女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文化紐帶。
2023年,隨著海南白沙黎族山蘭稻作文化系統榮登農業農村部公布的第七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這份來自遠古的農耕智慧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力量。
“‘啦奧門’,不僅僅是一種古老的耕作儀式,更是黎族人民對自然的敬畏與感恩,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青鬆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王智斐表示,豐收狂歡節的連續成功舉辦,是“啦奧門”這一文化的集中展現,它不僅傳承了黎族的傳統習俗,也促進了民族團結,增強了文化自信,讓外界更加了解和尊重這一獨特的民族文化。
從選點到豐收,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每一粒山蘭米都承載著歷史的厚重與民族的記憶。青鬆鄉,作為山蘭稻種植的核心區域,其4000余畝的種植面積不僅彰顯了其在全省乃至全國的獨特地位,更是山蘭稻多樣性資源的寶庫。
這裡的山蘭稻品種繁多,山蘭米制品琳琅滿目,山蘭文化底蘊深厚,同時也是體驗黎族傳統農耕文化、感受海南熱帶雨林生態魅力的最佳去處。
立足山蘭稻產業,白沙青鬆鄉正積極探索旅游產品創新和業態升級的新路徑。
山蘭園觀景棧道的建設,就是這一探索的生動實踐。全長800余米的棧道,如同一條玉帶環繞在山間,游客漫步其上,不僅能近距離觀賞山蘭稻的生長過程,還能遠眺雨林風光,體驗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
每當山蘭稻飄香的季節,這裡便成了市民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景點,不僅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也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白沙青鬆鄉的鄉村振興之路,是一條基於傳統、面向未來的道路。
“我們沒有盲目追求現代化的速度與規模,而是深挖本土文化資源,以山蘭稻為切入點,將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鄉村旅游、文化傳承相結合,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風情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王智斐說,這不僅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也是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響應和有力實踐。
一株山蘭稻,不僅串起了黎家歌舞、黎錦苗繡、傳統美食等民族特色人文底蘊,更陶醉了慕名而來的八方游客。青鬆鄉深知這份遺產的價值,積極圍繞山蘭稻產業做文章,推動旅游產品的創新和業態升級。通過保護與發展山蘭稻產業,當地正以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方式,走出了一條農旅創新融合的綠色發展“稻”路。
展望未來,白沙青鬆鄉將繼續深耕山蘭稻文化,通過科技創新賦能傳統農業,提升山蘭稻的品質與產量。同時,進一步優化旅游服務體系,豐富旅游產品供給,提升游客體驗感,讓更多人走進青鬆、了解青鬆、愛上青鬆。
以“稻”為媒,引領鄉村振興新風尚。
這不僅是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實踐,更是對人類共同文化遺產的珍視與弘揚。在未來的日子裡,期待白沙青鬆鄉繼續書寫著山蘭稻傳奇,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份來自海南深山的珍貴禮物,共同守護這份跨越時空的綠色記憶。
來源:海南省農業農村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