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以“1236”發展戰略推動學校向海圖強

人民網記者 毛雷 孟凡盛
2024年12月04日22:45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70年風雨兼程,70年砥礪前行!日前,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建校70周年之際,人民網記者專訪了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黨委書記陳銳,一同回顧學院的發展歷程,展望未來的發展方向。

記者:請您簡要回顧一下海南熱帶海洋學院70年來的發展歷程,特別是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陳銳: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創建於1954年,是由時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主席王國興擔任名譽校長,他帶領大家興業建校,為海南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帶來希望。學校幾經分合、調整、更名,堅持為少數民族服務。1989年,學校增辦了非師范教育,開啟了有組織有規模的科研。1993年組建了瓊州大學,這是大專層次的教育,2006年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瓊州學院,結束了瓊中瓊南地區沒有本科高等教育的歷史。

2008年,學校成功開辟三亞校區,極大拓展了辦學和發展空間。學校的教學水平、科研實力和服務社會的能力明顯增強,援外教育培訓和研究生教育實現零的突破。

2015年,為順應海洋強國建設,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定推動下,在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等國家部委和中海油等央企的大力支持下,學校踏上轉型發展的道路,更名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填補了海洋大省沒有海洋大學的空白。此后,學校獲批成為海南省應用型本科試點高校,並在2018年和2021年接續獲批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整體轉隸學校,為這所在熱帶雨林中成長起來的大學導入強大海洋基因。2019年,學校獲批首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20年,海南首個海洋軍民融合大項目落戶學校,實現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零的突破。2021年,成立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崖州灣創新研究院,深度融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並與入駐崖州灣科技城的多所國內頂尖大學協同發展。2023年,在全省高校中,率先順利接受教育部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同年,自然資源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三亞市人民政府共同簽署“四方共建”協議,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新動力。

2024年是學校建校70周年,70年來,學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累計為海南和民族地區培養了10萬余名各類人才,被譽為“海南少數民族地區人才培養的搖籃”,助力海洋強國戰略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記者:面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如何通過“1236”發展戰略布局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在推進“1236”發展戰略進程中,如何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要求相契合?

陳銳:當前國內唯一、全球最大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正如火如荼,中央給予海南教育領域一系列優惠政策,提出支持海南建設國際教育創新島,打造新時代中國教育開放發展新標杆。對海南熱帶海洋學院而言,立足山海,區位優勢明顯、政策紅利疊加,面對重大發展機遇,需要加強頂層設計,乘勢而上。2023年7月,學校召開更名轉型后的第一次黨代會,提出“1236”發展戰略,確立了到2035年,即“在建校80周年和轉型發展20周年前后,努力建設成為一所國內有影響力、國際有知名度,熱帶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海洋大學”的這樣一個願景,我們錨定本屆黨委“力爭經過五年左右的努力,全面達到更名大學條件和獲得博士授權的條件”兩大目標,緊握“高水平通過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高質量完成‘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全面實施‘四方共建’”三大抓手,通過完成“建設高質量人才培養和質量保障體系、構筑學科人才平台發展新高地、全面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努力構建社會服務新體系、共同建設校園文化譜系、加快完善辦學支撐條件”六大主要任務,擘畫學校發展新藍圖,凝心聚力,力爭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取得新突破。

學校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八屆五次全會戰略部署以及三亞市委八屆七次全會要求,結合學校“1236”發展戰略,研究制定《關於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加快推進高水平熱帶海洋大學建設的若干措施》,就是要通過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綜合改革,更加科學地實施教育分類評價,提高管理效能,激發辦學活力。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不斷完善高水平應用型海洋大學的頂層設計,加快調整優勢學科布局,加強內涵建設,著力引進一批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全面提升高水平人才培養質量,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新征程上,為海南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再造一個“海上海南”,奮力譜寫熱海院發展新篇章。

記者: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在打造國內有影響力、國際有知名度、熱帶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海洋大學“轉海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戰,又是如何克服?在“轉海”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計劃和措施?

陳銳:學校由文科類的師范高校轉型為海洋類高校,迄今不足十年,雖然已經構建海洋類學科專業的四梁八柱,但是發展基礎還有待夯實,資源集聚還明顯不足。我們遇到的挑戰一方面是人才欠缺,國家海洋事業蓬勃發展,但是海洋高層次科教人才供給嚴重不足。譬如我國擁有18000公裡海岸線,300萬平方公裡海洋國土,但是海洋科學一級學科隻有14個,主要集中在發達的沿海和內陸省份,海南迄今一個都沒有,因此全國高校和科研院所對於海洋高層次人才的爭奪十分激烈,海南沒有優勢。另一方面的挑戰就是資金短缺,建設海洋大學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對於我們這樣一所從文科類轉型海洋類發展的大學更是如此。

困難和挑戰很多,但是並不能成為阻止我們前進和發展的桎梏。從學習黨史中就能領會到,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建黨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條件不具備甚至很惡劣的情況下,殺出重圍,取得勝利,咱們的載人航天、華為等等都給我們同樣的啟示。我們可以暫時被困難阻滯,但是絕不被困難嚇倒,我們要樹立這樣的信念和精神。

我們要在思想上克服躲進小樓成一統和象牙塔式的辦學理念,正確處理好培養人才和滿足社會需要、自由探索與服務國家戰略的關系,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依靠區域特點和比較優勢,建立以教育強國、海洋強國需求和海南自貿港建設需要為牽引的學科專業設置和調整機制,以及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圍繞打造以“海洋、旅游、民族、生態”為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一是以水產南繁、海洋大數據和深海科技為重點,全面打造“海洋科學與技術、海洋生命、海洋生態環境、海洋旅游、民族與人文”五大學科群,重點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夯實數理化基礎學科群,培育藝術體育學生發展學科群﹔二是以學科建設為牽引,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協同創新,增強學科核心競爭力﹔三是提升科研組織化程度,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四是加強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助推學科發展和社會服務能力﹔五是加強學位點建設,確保研究生培養質量﹔六是引育並舉,不斷提升師資隊伍的規模和水平。

記者: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如何整合地方資源與產業需求,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陳銳:學校是瓊中瓊南唯一的公辦本科高校,學校的發展得到了國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作為一所省屬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海南自貿港建設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自然資源部、海南省、中海油和三亞市對於學校實施“四方共建”,給予諸多支持,是學校重大發展機遇,也為學校服務國家、服務海南提供了廣闊的平台。學校聚焦服務海洋強國戰略和海南海洋強省、“向海圖強、再造一個海上海南”的戰略目標,緊緊圍繞海南構建的“4+3+3”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瞄准深海、南繁等領域優化科研布局,為打造海南海洋新質生產力貢獻力量。學校創新科研項目管理制度和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政策,賦能科技創新與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建立科技創新多部門、跨學院的工作協同機制,加快推進科教融合、產教融匯、校企合作,整合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崖州灣創新研究院等優勢資源,加強學校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和重點園區的科技合作。圍繞海南自由貿易港四大主導產業、三大未來產業需求,探索打造融人才培養、教師發展、實習實訓、創新創業、服務地方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產業學院。依托國家大學科技園,結合地方需求,建設創新創業學院,促進學校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為產學研教結合提供支撐和服務。

記者:隨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推進,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如何定位自身在區域乃至國家海洋戰略中的角色與責任?

陳銳: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作為國家唯一一所位於熱帶、緊鄰深海的海洋大學,具有發展深海科教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對於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可以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也能夠成為全國優勢海洋資源匯聚和立足三亞、共同服務國家南海戰略的有力支撐和重要載體,對於海洋強國、“一帶一路”和自貿港建設,以及南海開發利用與保護、南海權益維護和南海斗爭,都有無可替代的戰略意義。我們必須有所作為,我們也必將有所作為。

學校將以建校70周年為新起點,為培養胸懷藍色夢想、堪當時代重任的優秀海洋人才和建設教育強國、海洋強國而不懈奮斗。

(責編:劉楊、席秀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