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海南自由貿易港全球推介活動展示展區,祖孫同台織黎錦
讓世界看見海南非遺魅力
12月4日下午,參加外交部海南自由貿易港全球推介活動的嘉賓觀看黎錦技藝展示。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武威 攝
一雙大腳對著一雙小腳,祖孫兩人席地而坐,同時撐起腰間的織布機。
左邊,奶奶雙手提綜杆、打緯刀,熟練地織出經典的黎錦紋案﹔右邊,10歲的孫子擺弄著層層紗線,一寸寸織就密實的布匹。
這是12月4日在外交部海南自由貿易港全球推介活動展示展區裡的一幕。這祖孫倆,是55歲的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劉香蘭和她的孫子王程業。來自五指山的他們,在活動現場同台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你織的和奶奶織的有什麼不同?”祖孫二人的展示,引得眾人圍觀,有人開著玩笑向王程業問道。“奶奶織的能賣900塊,我織的隻能賣80塊。”他充滿童真的回答,逗樂了大家。
劉香蘭告訴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織黎錦的手藝在以前是“傳女不傳男”的,如今時代變了,織黎錦不再是織娘的專屬。“在我的傳習所裡,隻要大家願意來學,我都會教。”劉香蘭把黎錦的技藝傳給兒子、傳給孫子,也傳給身邊的村民、學校裡的孩子,她說,隻有越來越多人掌握了這項技藝,黎錦才能傳下去、走出去。
看到祖孫倆織黎錦這一幕,基裡巴斯駐華大使戴維·蒂阿博請人用手機幫他和這個畫面留下珍貴的影像。
“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手藝,讓我震驚的是這麼小的孩子也掌握了這項技能,這說明它的傳承足夠受重視。”戴維·蒂阿博伸出手指感觸黎錦的質地,隨后又豎起了大拇指為祖孫倆點贊,“你們很厲害!”
緬甸駐華大使吳丁貌瑞也為祖孫倆駐足,他向一旁的翻譯詢問了黎錦的歷史和文化意義后,又上前細看黎錦紋案的編織過程,贊許地點了點頭:“Wonderful!(令人驚奇的)”。
作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劉香蘭常常帶著黎錦技藝到世界各地展示,但帶著孫子來北京參加這樣高規格的活動,還是第一次。劉香蘭說:“祖孫搭檔,同台織錦,希望更多人看到黎錦代代相傳的蓬勃發展。”
(本報北京12月4日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