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市鳳嶺村:手工黎錦新光景,指尖編織致富路
日月星辰、山川雷電、池畔青蛙、田間稻穗、割稻農具、大力神圖騰、飛舞的甘工鳥……經緯交織的彩線間,織造出綺麗的起承轉合,織出融匯東方意境之美的黎錦服飾,織出創富路上的團團錦繡。
黎錦紡織技藝經過幾千年的漫長發展,如今依然鮮活充滿生命力,並且在三亞市崖州熱土之上鳳嶺山下孕育出新的篇章。
韋萬香席地而坐編織著黎錦。熊淑婷攝
在三亞市崖州區鳳嶺村裡,韋萬香正和村裡的姐妹們哼唱著黎族民歌,席地而坐編織著黎錦。韋萬香伸直雙腿固定著踞腰織機,手上的分經棍、打緯刀和梭子有序交織出經緯縱橫的花紋。
“左右兩幅黎錦中的鳥名叫甘工鳥,在我們黎族民間傳說中象征著愛情﹔稻穗和魚,都意味著豐收。”韋萬香托起尚未完工的黎錦講解各式圖騰的寓意。
鳳嶺村的黎錦技藝,由世世代代的黎族女性們口耳相傳,細膩的針腳積澱著千年傳承的綺麗。
韋萬香正在織黎錦。符武平攝
韋萬香的手藝傳承自她的母親,她的母親又師從她的外婆。如今,韋萬香也擔起了傳承的角色,她二十年如一日利用農閑時間培訓本村和附近村庄的婦女學習織錦,目前在學的村民有20余人。
村民聚在一起學習黎錦技藝。受訪者供圖
黎錦織法極其繁瑣,最簡單的花邊圖案也需要30根分經棍,熟練的織錦工一天隻能織十幾厘米。
鳳嶺村黎錦文創產品。受訪者供圖
如今,在鳳嶺村幾乎家家戶戶都保存著這項祖傳的高定藝術,年齡最小的織錦高手剛上2年級,年齡最大的織錦老人超過80歲。
鳳嶺村黎錦文創產品。受訪者供圖
鳳嶺村的黎錦作品,既有附近的村民買去用於生活日常使用,也有博物館或者私人購置后用於收藏,黎錦已然成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法寶”。
黎錦文創產品。鳳嶺村村委會供圖
鳳嶺村的黎錦作品還將傳統黎錦與現代工藝相結合,開發文創產品。當一幅幅精美的圖案出現在提包、發飾上時,鳳嶺村黎錦的魅力也逐漸聲名遠揚,化指尖技藝為脫貧力量。
來源:海南省農業農村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