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海南發揮“三度一色”優勢,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實踐地

五個圖強 向新求質

記者 周曉夢
2024年12月17日07:55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五個圖強 向新求質

  在位於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三亞研究院,科研人員正在觀察橡膠育種植株的生長情況。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程龍 攝

  年終歲末,不同的新場景在海南各地上演:

  11月30日晚,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任務告捷。

  12月1日,中國種子集團與海南省種業實驗室聯合“揭榜挂帥”第二批項目簽約,10家單位成功揭榜,涉及玉米、水稻等領域的10個項目,開啟種業聯合攻關新探索。

  12月11日,大唐海南儋州120萬千瓦時海上風電項目正全力沖刺並網發電,體形碩大的風電機車,在海上迎風矗立。

  一幅幅新場景,背后是一個個產業故事,更是海南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答卷。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海南牢記囑托,明確要努力“向種圖強”“向海圖強”“向天圖強”“向綠圖強”“向數圖強”,不斷培育壯大具有海南特色的新質生產力,使海南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實踐地。

  大勢所趨、大潮澎湃,作為唯一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海南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跑出新速度。

  因地制宜:

  從實際出發塑造新優勢

  12月2日至6日,2024年亞洲種子大會在三亞舉行,國內外種業人的目光,聚焦三亞南繁,聚焦這片溫暖的土地。

  這一幕,讓人想起10年前在澳門舉辦的亞洲種子大會。時隔10年,該大會再次來到中國。

  多年光景,從一代代農業科研工作者扎根到誕生一個個南繁奇跡,從一塊育種寶地到如今種業高地崛起,從單純育種向種業全產業鏈轉變,“南繁硅谷”的版圖正不斷拓展。

  時間是最好的標尺,丈量出發展的成色。

  10年,20年……把時間軸再拉長一些,更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種子蘊藏的大能量,觸摸到種子行業發展的強勁脈動。

  “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國家寶貴的農業科研平台”“我一直關注南繁科研育種,要科學謀劃加快推進”。2018年、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赴南繁考察。2022年4月,總書記在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時強調:“隻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

  海南牢記囑托,加快突破育種核心技術,培育種業現代化產業集群,完善種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健全種業支撐保障體系,大力發展“種源+種業+種市”,全力打造種業科技創新策源地和南繁產業發展新高地,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出海南貢獻。

  從毫厘之籽到枝繁葉茂、碩果累累,需要“光、水、濕、溫”恰到好處。發展新質生產力,也需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

  海南立足自身實際,提出充分發揮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和“三度一色”(氣候溫度、海洋深度、地理緯度、綠色生態)等優勢,推動“五個圖強”,培育壯大具有海南特色的新質生產力——

  種育新機,全國主要農作物新品種超70%經過南繁培育,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集聚種業創新企業3100多家﹔去年海南南繁產業產值突破120億元,種業創新發展體系加速構建﹔

  探索深藍,目前海南已集聚海洋產業類企業1000多家,眾多深海產學研“國家隊”“主力軍”進駐﹔深海能源科技、深海高端裝備研發制造等產業不斷蓄積發展動能,著力再造一個“海上海南”﹔

  逐夢星空,隨著商業航天的“最后一塊拼圖”補齊,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產業生態體系加快形成,文昌國際航天城目前已吸引集聚航天類企業700多家﹔

  “綠”繪金卷,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清潔能源島和清潔新能源汽車、禁塑、裝配式建筑、“六水共治”、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等6項標志性工程滾動實施,既引領能源、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綠色發展轉型,也帶動風電裝備制造、裝配式建筑等新興產業在海南從無到有、蓬勃發展,讓產業發展的底色更“綠”﹔

  “數”領新潮,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獲批設立,全球首個商用海底數據中心項目一期竣工﹔多個中國好游戲從自貿港“出海”,去年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營收超1400億元,互聯網企業注冊總數達到5.2萬家。

  統籌質與量,把握好與快,這是海南的一道攻堅題,也是一道必答題。

  充分賦能:

  以政策紅利激發新動能

  陵水黎族自治縣海域,浪潮涌動。“深海一號”傲立於此,它開採著蘊藏於水下1500米深的天然氣,通過海底管道接入全國天然氣管網。

  作為世界首個具備遙控生產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台,“深海一號”今年再次交出“迎戰”台風的高分“答卷”:當台風威力“超標”,作業團隊可通過數字化系統“正常/台風模式”的一鍵切換,讓陸地控制中心接管海上平台的所有操作,一掃台風導致油田停產的“陰霾”。

  得益於應變能力超強的“智慧大腦”,“深海一號”每年的有效生產時間增加了10天,相當於整個氣田提效大約3%,每年增加天然氣供應能力6000萬立方米。

  2022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了解海洋觀測設備與信息服務系統研發應用情況,連線“深海一號”作業平台。他強調,建設海洋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要推動海洋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把裝備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裡,努力用我們自己的裝備開發油氣資源,提高能源自給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海南牢記囑托,推動海洋大省邁向海洋強省。今年8月,我省印發的《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推進建設海洋強省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提出,做大海洋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海上風電產業鏈等。

  產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政策進行高位引導與推動。

  今年3月,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稅務總局印發的《海南自由貿易港鼓勵類產業目錄(2024年本)》正式施行。其中,海南產業發展亟需的生物醫藥產業鏈業態、海上風電、專用汽車制造、綠色建材生產等被正式列入鼓勵類產業。

  借助政策優勢,海南在推動“五個圖強”領域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在海口空港保稅區內,得益於海南自貿港“零關稅”等政策,一架架來自泰國、卡塔爾等國的飛機不斷來此開展保稅維修。據統計,今年1月至11月,海口空港保稅區保稅維修貨值較去年同期增長4.5倍。

  在海南生態軟件園、海口復興城等園區,在數據安全有序流動、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等自貿港政策吸引下,一批數字經濟企業加快集聚,著力發展動漫游戲、物聯網、數字貿易等重點產業。

  在三亞南繁,種子行業孕育無限機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指出,“發揮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優勢,建設全球熱帶農業中心和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 這為“海南種”種質資源保存、交換、貿易、共同科研、合作開發等提供了更好平台、更大空間。

  ……

  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深入推進,中央賦予海南的政策逐步落地見效,多重政策效應和外溢效應疊加,有力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為推動“五個圖強”賦能。

  問計未來:

  以制度創新拓展新空間

  “用自主研發的天然橡膠,制成國產飛機的輪胎,放在以前,我們想都不敢想。”在位於海口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中國熱科院)橡膠研究所裡,今年89歲的吳雲通研究員有諸多感慨。

  攻克種質資源匱乏、育種周期長等難題,培育突破性新品種,支撐我國植膠區域持續擴大……今年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中國熱科院橡膠研究所牽頭完成的《耐寒抗風高產橡膠樹品種培育及其應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啃科技硬骨頭,闖研發深水區。這一項目育成品種覆蓋我國植膠面積的39.7%,新增產值252.1億元。榮譽和變化的背后,是中國熱科院三代人扎根海南、長達66年的科研接力。

  大步轉變的實現,靠的是技術、是人才、是創新、是制度。

  今年8月,新一批6項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集成創新案例發布,創建博鰲近零碳示范區、海洋空間資源立體式開發利用兩項案例入選其中。

  一個示范區的建設有多“硬核”?作為海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標志性工程之一,博鰲近零碳示范區率先在全國探索城市建成區的系統降碳新路徑,率先提出技術集成應用降碳方案,率先建立城市零碳運維新模式,在體制機制創新、技術措施集成、政策標准引領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制度成果,獲得我國首個由德國能源署頒發的“零碳運營區域認証”,成為推動“向綠圖強”的生動注腳。

  一項用海藍圖計劃的“含新量”有多高?海洋空間資源立體式開發利用案例裡有答案。該案例率先出台了全國首例海域詳細規劃,率先實施了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率先試行“標准海”供應制度,通過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推動海洋產業的發展。

  多個率先,被一項項制度集成創新案例收入囊中。除了制度集成創新,海南在行動中尋找更多答案。

  教育發展“向新”——對標自貿港“4+3+3”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需要,我省優化高等教育布局和學科建設,大力搭建“政產學研用”合作平台,推動高校和企業“雙向奔赴”﹔同時,擦亮“留學海南”品牌,推動更深層次、更加主動靈活的教育對外開放,培養更多國際化人才。

  人才不斷“上新”——實施南海育才項目、開展“技能自貿港”三年行動、優化“引育留用”全鏈條人才生態……我省在人才引、育、用、留等方面多措並舉,持續完善人才工作機制,讓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選擇海南、留在海南。

  科技沃土“育新”——進一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設,我省堅持“五個圖強”,積極承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統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加快從“書架”走向“貨架”。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視線回到當下,機遇無限。海南,向新而行!

(責編:吳佔桂、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