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繪就海洋經濟新藍圖 十年再造“海上海南”

今年9月,在海南島東南陵水海域,我國首個深水高壓氣田“深海一號”二期天然氣開發項目正式投產,標志著中國完全攻克深水高壓油氣藏開發這一世界級難題。至此,“深海一號”大氣田高峰年產量提升至45億立方米,相當於海南省2023年天然氣消耗總量的1.67倍。
近年來,從海上傳來的“捷報”頻頻,宣告著海南這片蔚藍的熱土,正以堅定的步伐“向海圖強”,奮力書寫著海洋經濟的新篇章。
在“向海圖強”的道路上,海南堅持“科技興海”,勇攀深海科技高峰。
3月28日,“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順利完成中國-印度尼西亞爪哇海溝聯合深潛任務,返回海南三亞。本次科考,這一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紀錄的深海科考利器發現了多個深淵新物種,為全球海洋科學研究再添新功。
6月13日,位於1500米深海的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最新考古進展公布。借助“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歷經近兩年、三個階段的水下考古調查,多達928件(套)的遺珍重見天日,填補了中國深海考古的空白,也彰顯了我國載人深潛技術的世界領先水平。
海南,已成為全國深海科研力量的重要集聚地——“深海勇士”號深海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大型深海超高壓模擬試驗裝置、“深海一號”深水大氣田作業平台等國家海洋科技重大裝備相繼落戶﹔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深海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紛紛入駐﹔上千家海洋高新技術企業及大量海洋科技人才隨之而來。目前,嶗山實驗室海南基地、漢江實驗室海南基地、國家海洋深海綜合試驗場等項目正加快建設,將進一步提升海南的海洋科技創新能力。
“產業強海”,是海南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構建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的道路上,海南不斷加快深海產業體系的構建,努力打造現代化海洋產業集群。作為海南傳統海洋產業的海洋漁業,正通過“三步走”戰略進行著從傳統到現代的華麗轉身——“養殖進車間,魚蝦上樓房”,海南漁業“往岸上走”,既護了海,也富了漁民的口袋﹔自2022年海南省率先開展深遠海養殖試點,至今年“普盛海洋牧場3號”平台投產,深海養殖實現了規模化、智能化,海南漁業“往深海走”﹔近年來,不少漁民當起了沖浪教練、民宿老板,海南漁業“往休閑漁業走”,向海而生的新漁民完成了靠智慧“趕海”的蛻變。
“開放活海”,是海南海洋經濟發展的另一大亮點。海南不斷深化海洋經濟開放合作,推動海洋經濟深度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向東盟開放,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與粵港澳大灣區相向而行,擴大對內開放。今年,隨著洋浦至阿布扎比和洋浦至深圳一南一北兩條航線的開通,洋浦內外貿航線基本覆蓋國內和東南亞主要沿海港口,通達西亞、印度洋、大洋洲、西非和南美。5年來,洋浦國際集裝箱樞紐港港口吞吐量增長了2.3倍,見証著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昂揚勢頭和無限潛力。
2024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海南要深耕海洋經濟,用10年時間再造一個“海上海南”,加快邁向海洋強省。海南與海的故事,仍將繼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