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網海南頻道>>海南新聞

海南深化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新時代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文明弦歌不輟 文脈綿延不絕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黎鵬 宋靈雲 通訊員 陳關超
2024年12月22日10:15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文明弦歌不輟 文脈綿延不絕

家長帶著孩子參觀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天平 攝

  大型流線型裝置、懸浮海洋動物造型……隨著音樂奏響,視頻影像與光影特效交織疊加,12月20日晚上,第四屆海洋風主題歌曲作品展演音樂會現場,層次豐富且獨具特色的藝術場景,成為很多觀眾的獨特記憶。

  改革步伐堅定向前,必須有強大精神引領﹔創新動能激越澎湃,離不開豐潤文化滋養。1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發表重要講話,寄語海南“要不斷提升居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海南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實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海南篇章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春風化雨

  文明之花開遍瓊州大地

  滿懷敬意與專注,學生們在桌前揮毫寫下“銘記歷史,緬懷先烈”。這是國家公祭日前夕,發生在文昌市龍樓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裡的一幕。

  “我們結合各類節日主題,常態化開設書法公益課堂,深受家長和孩子歡迎。”龍樓鎮黨委委員蔡飛燕說,截至目前,該鎮累計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60余場,涵蓋扶貧幫困、義診、義剪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志願服務活動,累計參與群眾達5000人次。

  今年以來,我省以精神文明建設百項活動為切入點,樹典型、揚新風、易風俗,著力培育時代新風新貌,先后推選出46名(組)“海南好人”,3人榮登“中國好人榜”,激揚奮進力量﹔切實推動文明實踐陣地動起來、實起來,組織3598名在校和返鄉大學生走進55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文明實踐活動498場。

  步入萬寧市后安鎮曲沖村,村民家門前的一個個別致的米缸映入眼帘,有的描繪高潔的蘭草,有的寫著“助人為樂風格高 扶貧濟困德行美”……

  “村裡收集破損、閑置的米缸,邀請專家繪制國畫和書寫警句名言,將這些普通的米缸變成了傳遞文明鄉風的‘文化米缸’。”后安鎮工作人員韋肖肖表示,該村還設立展示家族歷史和優秀家訓的挂牌,展示該村的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

  在三亞市崖州區梅西村,穿梭在村裡大街小巷的“娘子軍”文明督查勸導小分隊,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她們的努力下,以往亂扔煙頭、亂吐檳榔水等陋習得到有效整治。

  “這是村裡近年來推進移風易俗的一個縮影。”梅西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孫照安介紹,該村提倡“喜事新辦”“喪事簡辦”,並成立道德評議會,設立了“道德紅黑榜”,對村干部、村民對身邊的優秀榜樣和好人好事進行表揚,幫助村民改正不當行為。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提到‘持續推進移風易俗’,這讓我們深受鼓舞。”孫照安說,下一步梅西村將以建設“人和”村風文化為抓手,讓移風易俗看得見、好參與、可持續,提升鄉風文明建設成效。

  通過創載體、抓陣地、塑形象,文明海南傳播力影響力不斷增強,海南文明形象IP雷公馬廣為人知,“雷公馬+文明”的氛圍營造在全島初步形成﹔大力開展網絡文明建設,在網上匯聚起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

  推陳出新

  文化產業迸發嶄新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好運用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資源,增強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發展壯大文化產業。這為海南廣大文化工作者指引了努力方向。

  12月20日晚的儋州東坡文化旅游區,分外熱鬧。“東坡先生要招生啦,大伙抓緊來報名呀!”聞聲,絡繹不絕的游客跑進景區大門,爭先恐后向“東坡先生”拜師。

  這是全國首個宋韻書院沉浸式文旅演藝《男神東坡》的演出現場。該演出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到場觀看,體現了東坡文化在海南節節攀升的熱度。

  省旅文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著力推動東坡文化遺產活起來、火起來,促進打造地方特色文旅名片。

  紅色娘子軍IP形象“小瓊花”、“小瓊花”金屬冰箱貼、“瓊花”游島帆布袋……在瓊海紅色娘子軍紀念館,創意新穎、寓意深刻、形式多樣的紅色娘子軍紀念園文創產品,一經上架便受到廣大游客的喜愛。

  當紅色娘子軍遇到新潮文創,人們在歷史與當下的時空交匯之間,感受著百年歲月的起伏變遷,不少游客認為,這是屬於紅色娘子軍的新時代印記。

  今年11月,海南省瓊劇院受邀訪問泰國,攜經典劇目《張文秀》與《紅葉題詩》,為泰國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雙重盛宴。

  “我們將認真創排優秀瓊劇作品,努力向更多觀眾展現瓊劇魅力,讓瓊劇在世界舞台生輝。”省瓊劇院院長楊濟銘說。

  本月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通過評審,決定將“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標志著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與春節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同,榮登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殿堂。

  “我們將制定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非遺工坊,帶動鄉村振興、群眾致富。”省旅文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饒瓊娟說。

  傳統文化產業煥發新生,新興文化產業蓬勃發展。作為全國率先啟動“游戲出海”試點的省份,海南充分發揮自貿港優惠政策優勢,推動更多國產游戲加速“出海”。截至目前,我省“游戲出海”共計部署186款游戲,游戲玩家分布地區覆蓋6大洲、148個國家和地區。

  下一步,海南將加快落實“游戲出海”相關支持政策,高質量開展精准招商引資,爭取吸引更多游戲“出海企業”落地海南。

  豐富供給

  文化成果惠及千家萬戶

  漫步展廳,沉浸式進入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世界,感受閃耀三千年的文化精華﹔全息影像裡的盅盤舞演員,讓人感覺身臨其境﹔展示傳統炭畫像工藝時,觀眾可坐在“電子畫家”對面,實時收到專屬的非遺炭畫像……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每一位來訪者都能感受到獨特的非遺體驗。

  省文化館館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陳虹霓表示,將對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健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重要要求,緊緊依托多功能大型公共文化設施陣地優勢、非遺館藏資源優勢、文化藝術人才優勢等,優化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持續深化全民藝術普及,推進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

  作為我省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春風村雨”文化惠民活動被中宣部等表彰為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示范項目。該活動已連續開展5年,以小演出、小培訓、小講座、小展覽、小閱讀、小朗誦、小展銷“七小”的鮮活形式,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省旅文廳公共服務處二級調研員何振軍介紹,海南將繼續實施“東西南北中”“春風村雨”等文化惠民活動,用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讓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

  前不久,參加2024年澳大利亞華裔大學生海南交流活動的青年大學生走進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觀看“深藍寶藏——南海西北陸坡一二號沉船考古成果特展”,並戴上VR眼鏡,沉浸式體驗深海考古現場。

  該館館長辛禮學介紹,博物館開放以來,前來參展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深刻感悟海南海洋文化的豐富內涵。“下一步,我們將緊扣‘一帶一路’倡議,重點做好文物研究展覽、國際交流合作、水下文物保護等工作,力爭將博物館打造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辛禮學說。

  城鄉環境面貌再展新顏、移風易俗理念深入人心、志願服務活動蔚然成風、優秀文藝作品競相涌現……放眼瓊州大地,一幅以“文明”為底色、用“文化”來添彩的美好圖景正徐徐鋪展開來。

(責編:劉楊、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