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裡來,到海外去
海南水產領“鮮”出海
即將出口日本的章雄魚苗。
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羅非魚片。
海南萬寧大洲島水域,一艘載運16萬尾章雄魚苗的外籍漁船駛向日本。
圖\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茂
大小船隻向海進發,歸港時卸下魚蝦蟹貝,有的即刻滿足了漁民的口腹之欲,有的則搭上物流快車,遠銷全國各地,甚至遠渡重洋。海南島四面環海,這片海既是天然的漁場,也是連通世界的經濟走廊。
海口海關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海南出口水產品14.2萬噸,同比增長9.2%,出口量創歷史同期新高。從“海裡”來,到“海外”去,其實,早在很多年前,一批海南水產品就走上了揚名之路。
公螺殼遠銷南洋
眾所周知,早期承擔起貨幣職能的,是一枚枚小巧玲瓏、質地堅硬的螺貝。唐《嶺表錄異》中說,“紫貝,即蚜螺。儋(今儋州市)、振(今三亞市)夷黎,海畔採以為貨”。明代唐冑更是寫下“瑁官珠殿尤苦劉,紫貝鼊皮聊緩宋”的詩句,控訴封建統治者們對海南特產的無盡搜索與掠奪。
可見,自唐代以來,產自海南島的紫貝便已成為“南海絲路”的貿易商品和貢品。千百年前的海南沿海居民捕撈紫貝,從一開始就是為龐大的市場需求服務。
不過,螺貝的價值遠不止於此。公螺,一種常見於南海海域、在珊瑚礁附近出沒的馬蹄螺類,就曾遠銷南洋,而且身價很高。
起初,海南漁民撿公螺只是為了取其肉,將螺肉晒干后,隨其他海產品一起運至南洋各地,換購煤油、輪胎、五金材料等物品,再運回海南批發或零售。正常年景,一艘漁船一季可賺五六千銀元。
在當時眾多漁民之中,文昌的黃學校當屬著名的一位,被當地人稱為帆船貿易大船主。一次,他在新加坡一家商行裡看到從印度運來的公螺殼,每百斤值一百多銀元,價格之高令他十分驚奇。原來,隨著飛機制造業的發展,人們發現可以將公螺殼珍珠層作為噴涂飛機機體的原料,其身價自然水漲船高。
抓住這一市場機遇,黃學校開始組織漁民採集公螺殼,並與信譽好、消息靈的經銷商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逐漸壟斷公螺殼從南沙群島轉運到新加坡出售的業務。
一艘帆船可載萬斤公螺殼,往返一趟可得一萬多塊銀元。當時黃學校的帆船隊有“和安號”“興盛號”和“保安號”,每年海上貿易的收入可獲利三萬多銀元,黃學校也因此發了大財,成為海南的一代“船王”。
黃學校的公螺殼生意,一做便是30年。直到20世紀30年代末,隨著黃學校去世,黃家的海上貿易業務逐漸停下來,這段動人的海商傳奇故事才算正式謝幕。
羅非魚“挑大梁”
黃學校的成功畢竟是個例,也並非所有螺貝都能有公螺殼這樣的“高光時刻”。不過,在眾多出口的水產品中,羅非魚可謂“穩定輸出”,成績常年名列前茅。
羅非魚,被譽為“21世紀之魚”,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為最重要的水產養殖種類之一。這條魚,自20世紀“游”到海南,特別是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長”成一個大產業,產品遠銷歐美等地。
今年前10月,海南羅非魚及其制品出口量佔全省水產品出口總量的90%以上。有養殖企業預判,由於海外市場需求強勁,企業出口訂單激增,加之4月份海南養殖戶大量投放羅非魚苗,今年底,海南羅非魚出口量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
海南氣候、水質俱佳,適宜養殖優質羅非魚。從規模上看,海南羅非魚產量多年位居全國前列,出口量佔海南口岸出口水海產品的八成以上。中國出口羅非魚近三成由海南產,而歐美市場上大部分的羅非魚來自中國。
業內人士曾將海南羅非魚產業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89年到2002年,為以本地消費為主的初級發展期﹔第二階段從2003年到2014年,為以加工出口為導向的高速發展期﹔第三階段從2015年至今,為綠色產業轉型調整期。
在位於海口國家高新區的海南華研膠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羅非魚的魚皮和魚鱗被運至生產線,經過生物酶解技術進行深加工后,變為粉末狀的水解魚膠原蛋白粉原料,將廣泛應用於食品、美容、醫藥等領域,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這個過程中,它們的含金量不斷提升——經脫灰處理后的羅非魚魚皮和魚鱗收購價約7.5元/斤,而生產出的魚膠原蛋白肽每斤價值50多元,是高附加值營養品原料。
海南華研膠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務部總經理鮑瑞介紹,19年間,該公司專注於從海洋生物和魚類中提取高附加值營養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美國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章雄魚苗游海外
精致的厚切魚腩刺身呈現珍珠色澤,紋理清晰,肉質光亮誘人,一口下去鮮滑細膩,脂香四溢有著最純粹的魚肉的香甜。在日本,鰤魚歷來被認為是頂級壽司食材中的一員。但出乎意料的是,這種在日本大受歡迎的魚類要大量依靠從我國進口。
鰤魚,又名章雄魚,是全球公認的高端生食魚品,主要產自日本。但海南萬寧、陵水、三亞海域又是章雄魚最重要的產卵和孵化地區,因此,每年日本都要從海南進口大量的章雄魚苗以滿足其市場需求。
在萬寧,章雄魚苗出口日本已經有近40年的歷史,在全球章雄魚生產中佔據重要地位。萬寧市海洋漁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南每年捕撈天然幼苗總量約1500萬尾,出口量約佔全國出口總量的70%,而海南現有9家從事鰤魚養殖貿易的公司中,萬寧就佔了5家。
章雄魚作為洄游性魚類,由北往南分布於日本海至我國南海海域,適宜生長溫度為20至30攝氏度。每年秋冬季,它們成群結隊地從日本海域南下,抵達赤道附近產卵。直到11月至次年3月,隨著氣候回暖孵化而出的魚苗游經海南島,在春夏季依次北上經廣東和福建海域洄游。
由此,章雄魚的區域性捕撈與季節呈現緊密的關聯。由於海南緯度相對於日本較低,海南附近海域回暖相較日本更早。在3月,魚苗率先從赤道向北洄游經過我國南海,海南漁民在時間上搶得先機,能比日本最南端的鹿兒島更早採集。此后,廣東汕尾與福建寧德在次年4月至6月期間依次成為章雄魚的採集點,與海南皆為出口日本的重要貿易點。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4月以來,海南秀英、三亞邊檢站共檢查出入(港)境章雄魚苗船舶66艘次,海南章雄魚苗出口近470萬尾,貨值1.16億元人民幣。
從海南“走出去”的海產品
古代
海參干、蠔干
魚翅、海螺、紅魚等
現代
羅非魚及其制品
凍鯖魚、凍鯧魚
凍竹莢魚、章雄魚苗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