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期間瓊州海峽新能源汽車運輸隊伍再添新成員
人民網海口1月8日電 1月8日,瓊州海峽新能源汽車海上運輸專用船舶“綠源二號”順利完成首航。“綠源二號”將與“綠源一號”作為承擔新能源汽車過海運輸重任的新成員一起列入瓊州海峽新能源汽車專班運輸序列,在2025年春運期間,為瓊州海峽新能源汽車過海運輸釋放更大運能和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綠源一號”“綠源二號”的投入使用,標志著瓊州海峽新能源過海運輸方式完成第三次升級迭代。在此之前,海口海事局與海南海峽航運股份有限公司持續對新能源汽車過海運輸方式開展研究,提出多種模式,並開展理論推演和實操驗証。完成了從2022年“新能源汽車與燃油汽車混裝運輸”到“新能源專班開通”再到“專用船舶投入使用”的升級革新,不斷在風險管控、運輸效率、社會效益和企業經濟效益間尋找共贏。
新能源車第一代運輸模式。海口海事局供圖
據悉,第一代運輸模式(2022年)是新能源車與燃油車混裝運輸模式,將新能源車與燃油車在裝載區域上進行了區隔,增加了新能源汽車的停放間距、增配了專用消防設備,初步降低了新能源汽車發生熱失控事件的處置難度。單船新能源汽車運力一般不超過18輛。
新能源車第二代運輸模式。海口海事局供圖
第二代運輸模式(2023年-2024年)是新能源汽車“專船專班”運輸模式,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分離運輸,新能源汽車單獨裝載在一艘客滾船上,車上司機與乘客登乘另一艘客滾船過海,兩艘客滾船同時發班、同時到達。單船運力在80-100輛之間。這種模式下,大幅降低了新能源汽車火災對乘客的生命安全造成的風險,但也由於裝載新能源汽車的客滾船僅使用單層汽車甲板,造成了單船虧艙率較高的問題。
新能源車第三代運輸模式。海口海事局供圖
第三代運輸模式(2025年)是新能源汽車專用運輸平板駁模式,使用經改裝后的平板駁專用運輸新能源汽車過海,同樣採用“人車分裝”的運行模式,新能源汽車由專用船舶運輸,司機及隨車人員由配套客滾船運輸,單船運力在160-180輛之間。此運輸模式在降低了新能源汽車特有安全風險的基礎上,也避免了新能源汽車運輸船舶虧艙率高的問題,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當前運輸新能源汽車過海的最佳模式。
針對即將到來的2025年“春運大考”,海口海事局在海上運輸安全監管方面將持續發力,特別是在保障新投入的新能源汽車專用船型安全運營方面提出了五項舉措。政務審批靠前服務,主動上門開展兩艘專用船舶的審核發証服務。強化船舶投運前安全檢查,在專用船舶投入使用前對船舶航行設備、動力設備以及船舶救生等關鍵設備開展細致安檢,杜絕船舶“帶病”投運。同時,強化現場作業監管,春運期間針對新能源汽車專用船舶的現場監督檢查實行“每船必查”,確保各項安全保障制度落實到位。並且強化船舶動態監管,印發實施《瓊州海峽新能源汽車運輸專用船舶海事綜合監管服務保障工作方案》,建立滾裝碼頭氣象服務保障系統和瓊州海峽客滾船交通管制協調工作機制,實現新能源運輸航線海南—廣東跨區域“直進直靠、直出直離”,優化船舶進出港管理環節。強化通航安全保障,強化礙航漁網清理整治,維護船舶通航秩序,提升船舶通航效率。
海口海事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海事部門將攜手航運企業持續開展新能源汽車客滾運輸安全風險管控課題研究,充分挖掘新能源汽車專用船舶運輸模式運力提升潛力,打造標准化的管理流程和作業規范,推動海南新能源汽車過海運輸管理地方標准的建立,為海南自由貿易港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增添新的動力。(李學山、趙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