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北黎:用文化攪熱鄉村旅游
“‘小黑老師’忙啥哩?”
“組織除夕后的畫展咯。”1月24日上午10時許,陽光暖烘烘的,東方市八所鎮北黎村,“小黑老師”王安能推開油畫工作室的大門,迎面遇上打招呼的村民。
春節臨近,北黎村內小賣部賣起年畫春聯,村裡人家已經在門上貼好“福”字,還有拎著年貨的村民陸續回到村裡,小村年味濃濃。
“小黑老師”皮膚黝黑,故得此名。村民和他熟絡,始於3年前。2022年2月,他改造北黎村一處民宅,辦起油畫工作室,成為改造村子的第一人。“我是東方本地人,這裡鬧中取靜,又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所以我來了。”王安能說。
北黎村因北黎河而興,曾形成海南西部地區一個重要漁港北黎港。后因北黎河上游泥沙淤積,港地逐漸下移,港池變淺,北黎港被下游出海口的墩頭所替代。又因暴雨台風時海水常常倒灌,不少村民搬出村庄,人最少時僅剩十余戶,北黎村因此由興盛走向衰落。
開畫室前,王安能也曾多次來過北黎村。那時村裡殘垣斷壁、雜草叢生。就連唯一一家小賣部也鮮有人光顧,隻有一位“打瞌睡的阿婆”在看守。“當時肚子餓,想買點吃的墊一墊,但看小賣部沒什麼生機,我甚至怕食物過期沒敢買。”他說。
可王安能仍看好北黎村:這裡既有千年村史,又保留百年騎樓,歷史厚重,發展只是欠缺時機。
他口中的時機很快就到了。
2022年,海南環島旅游公路東方段建好后正好通向村裡,王安能便立即著手北黎藝術村的打造計劃。他先盤下村裡一處民居,改造成油畫工作室。緊接著又盤下畫室對面的老房,用於辦畫展。
“東方缺一個歷史文化藝術街區,在北黎村改造,正好能彌補這一項。而環島旅游公路通到村裡,一定能給這裡帶來更多人氣。”王安能相信自己的判斷。
近3年的時間裡,王安能主動“招兵買馬”,先后找來黎錦、東方黎陶制作人,增強村裡的藝術氛圍,再鼓勵人們開餐館、咖啡館、養生館等,豐富村裡的旅游業態。王安能又把同行文少雄拉到了村裡,動員他開畫室,強化北黎村的藝術底蘊。
新村好不好?“打瞌睡的阿婆”最有發言權。
還是在那間村裡唯一的小賣部,95歲的阿婆吳光美如今已沒有時間打瞌睡。來買東西的人,都要跟阿婆問聲好,老人格外樂呵。
村裡人多了,小賣店生意隨之好起來,貨架上物品多了,小店還用油漆寫了新招牌,鮮艷明亮。“在村裡生活了70多年,這兩年村子變得真好。”阿婆邊說邊點頭。
來自北京的李妙甜成了北黎村“新村民”,她和合伙人王冰在村裡開了一家毛線藝術工作室。讓她意外的是,隨著這兩年北黎藝術村交通愈發便利,每天到訪的游客絡繹不絕,“多的時候一天線下能賣出1000多元,這個收入應該算是‘頂流’了!”
早些年,東方市加高了北黎河堤壩,海水倒灌的隱患消除。因為海水倒灌搬出村的年輕人張思柳也看到了商機,帶著魚干、熱帶果干等特色產品回到老宅門前擺起小攤:“買點年貨過年啦!”
如今的北黎藝術村,已有35間老房得到改造,這不是一個小工程,也還未到終點。王安能認為,以藝術為基底的老村,還需要穩扎穩打,把品牌打造出去,把更多游客吸引進來。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夢曉 王曉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