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海上民宿當店長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游客在疍家漁排上體驗海釣樂趣。記者 周達延攝
非本地人、才26歲,怎麼能當上民宿店長?1月25日下午,在陵水黎族自治縣新村港內的疍家漁排海上民宿前台,我的一個問題脫口而出。
“你不是第一個這麼問的。”店長王湛杰笑著回應我。
作為海南疍家文化保存最為完整的“疍家部落”,新村港內數百戶漁排彼此相連,漂浮在水面上。不少游客慕名而來,體驗“舟楫為家”“依海而歌”的海上生活。而疍家漁排海上民宿是這一片“海上村庄”中唯一的住宿地,隻有24間客房,常常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去年才成為店長的王湛杰,因其身份而經常受到關注。面對疑問,酒店管理專業畢業、在知名酒店工作過的王湛杰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帶我走出前台所在的房間,在靠海的欄杆前向我講了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顧客就用餐問題咨詢一位40多歲的疍家阿姐,阿姐回復的聲音短促、音量大,引起顧客不適,於是投訴到了店長這裡。
王湛杰當店長后,一直在學習疍家文化。接到投訴時,王湛杰一下就明白了問題所在——疍家人長期生活在海上,因為漁排之間有距離、海上風大,所以彼此交流時聲音要洪亮、語調要簡單。這種交流方式在講究服務的酒店住宿業,就容易出現問題。
海上民宿是疍家漁民轉型的重要抓手。2021年,在新村鎮政府的引導下,海鷹村、海鷗村、海燕村等9名黨員帶動85名漁民成立疍家漁排協會,並注冊成立了海南疍家漁排文旅有限公司,利用原有的養殖漁排改造升級成疍家漁排海上民宿。不少疍家人就地“轉業”,成為民宿從業者。
這位阿姐也是在王湛杰的解釋下,才意識到她的說話方式讓客人產生了誤會。於是,她當面向客人道歉,化解了糾紛。從漁民到服務者,需要轉變觀念,而這無法一蹴而就,需要逐步調整。
“很多人是抱著好奇的態度登上漁排民宿。”王湛杰說,實際上,海上生活與陸地相比,並不是那麼舒適,“太陽晒的時候,木板房屋內會很熱,這會讓顧客的體驗感不好。”
王湛杰作為店長,不僅要做好內部管理,還要及時了解顧客的需求,及時作出調整。住宿條件方面,房間內部安裝了空調,房屋外部安裝上了防晒材料。娛樂活動方面,增加趕海、坐玻璃船游玩、海釣等,提升游客體驗感。
“從管理升級、服務提升,再到硬件改造,海上民宿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地改變的。”王湛杰說,海上民宿最開始隻有4間船型屋,這兩年才增加到24間房,“也有人問我們為什麼不再多增加房間,我們的想法是先摸索、增加經驗,這樣才能夠為未來發展贏得更多空間。”
不知不覺,太陽已經落山。當天,有些客人反映等候客船的時間過長,隔壁的水上餐館還勻出了一艘船幫助顧客離開民宿、登陸上岸——這種互幫互助也是疍家人的性格特色。借著這艘船,我和王湛杰揮手告別。在馬達的轟鳴聲和浪花的翻卷中,這次海上民宿之旅結束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