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智庫·觀察︱五“增”加持 讓今年瓊州海峽過海旅客有“順暢”感

今年春節假期,瓊州海峽車輛運輸量創單日歷史最高紀錄。不少過海旅客反饋,相比去年的“難忘”,今年過海很“順暢”。交通部門則以“平穩有序、安全暢通”評價這次運輸保障。那麼,在這過海“順暢”的背后,都有哪些具體的舉措和工作人員的努力呢?
港口充足運力過海“順暢”之一。記者 汪承賢 攝
【增泊位】
增強了應對大霧影響能力
1月24日,節前的進出島高峰期,一場大霧讓港口的工作人員緊張情緒驟然升高。
當天凌晨4時20分,海口新海港和鐵路南港因大霧影響率先停止作業,進港通道暫時關閉。
與兩港對應的瓊州海峽北岸徐聞港和鐵路北港也相應採取暫停作業的措施。此時,正是節前進島高峰,進島車流比出島車流大,相比於海口,徐聞港外的待渡隊伍更長。
慶幸的是,秀英至海安航線尚未受大霧的影響,一度挑起了幾個小時的過海“大梁”。
為盡快疏通道路上排隊過海的車輛,提高車輛通行效率,港口聯合交警部門,與各分流點的工作人員展開緊密聯動,分流車輛從秀英港和海安新港過海,有效緩解了大霧導致的交通壓力。
各部門組織志願者服務春運。記者 汪承賢 攝
據悉,針對去年春運期間出島難題,交通運輸部曾會同廣東、海南兩省進行系統總結復盤評估,明確指出瓊州海峽高峰時段車輛過海運能不足、大霧停航后待渡車輛現場管理不到位、新能源車安全順暢過海難等不足。
為了解決運能不足和大霧影響的問題, 兩岸港航企業採取了多項舉措,其中之一是對秀英港和海安新港的泊位進行升級,進一步增加泊位,並重新啟用改造后的海安港應急泊位。這一項舉措,在這次應對大霧影響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增全預約】
有利引導車輛錯峰避峰出行
當天8時20分,大霧影響進一步擴大,秀英至海安航線也不得不暫停作業。
雖然港口暫停了作業,在瓊州海峽船舶交管中心內的海事工作人員,卻更加地忙碌了。
海事部門要實時不間斷追蹤大霧動態,同時通過在港和錨地船舶實時監測瓊州海峽重點點位的能見度數據,通過甚高頻廣播、微信工作群等多渠道,第一時間向過峽船舶、航運公司及相關單位發布安全信息,提醒過峽船舶做好防范措施。
已經預約過海的旅客,手機紛紛收到航運企業發來的提醒暫緩到港的短信。這一措施避免了過海車輛進一步向港口集聚,減輕了港口停航期間的交通壓力。
今年,瓊州海峽兩岸預約過海制度全面落實,為此次應對大霧,引導車輛錯峰避峰出行,提供了很好的保障。這一措施,也為恢復通航的運力調配,提供了科學的數據依據。
“停航時,所有過海車輛不要來港口,來了走不了﹔復航時,等通知再來,來早走不了﹔停運時段船票延后有效,在家多待會兒,來晚也能走。”海口交警有關工作人員說道。
為了保障預約過海制度的實施,由交警、海岸警察、應急救援隊等組成的隊伍,24小時對進港車輛進行疏導,並在海口周邊設置了車輛分流點,嚴格按照“距離開船時間不超過2小時到港”的條件予以放行或者疏導到其他路段。
【增專船】
擴充新能源車運力讓過海更順暢
在過去的二十多天春運裡,出現了幾次大霧的影響,每一次都是對今年瓊州海峽過海保障措施的考驗。相比於去年,大部分過海旅客感覺是更加“順暢”。
這種“順暢”感,今年過海的新能源車主可能感受更深。
記者從海南省交通運輸廳了解,針對去年新能源車主抱怨較多的過海難問題,海峽股份在原有專班航次的基礎上,今年春運前新引進2艘平板駁船專運新能源車輛,分別是“綠源一號”和“綠源二號”,單次可運輸160輛新能源小汽車,裝載量是普通新能源汽車運輸船的2倍以上。
“綠源一號”和“綠源二號”的啟用方便車輛出行。記者 汪承賢 攝
新能源運輸船加入有力地緩解了新能源車過海難的問題。春運以來,“綠源二號”船長黃萬裡和他們團隊,從每天3趟增加到每天5趟。這艘有著“瓊州海峽小航母”之稱的“綠源二號”輪為緩解春運新能源汽車進出島運輸,保障新能源車輛運輸安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去年開新能源車回去,買票困難,好不容易買到票了,過海也困難,今年完全不是這樣了。”旅客王先生稱,春節前他買票時,最先查看的是新海港,一看沒有票自己就有點緊張了,但把頁面切換到秀英港后,發現新能源車航班很多,票很好買,而且還有幸買到了新能源專用運輸船。過海的過程也比較順暢,回島時從海安新港回來,整個過程也比較順暢。
在新能源專船的幫助下,不僅新能源汽車的過海效率顯著提升,同時也為傳統客滾船騰出更多空間,使其他類型車輛的過海體驗得到改善。此“加船”舉措,優化了運輸結構,緩解了春運高峰過海的擁堵。
“綠源一號”運輸過程。記者 汪承賢 攝
【增專道】
港口周邊住戶回家路也“順”了
其實這種“順暢”感不僅只是過海旅客能體會到,居住在濱海大道北側小區的業主也能感受到。“去年春節時,這段濱海大道交通管制,我們回家都麻煩,不得不把車停在小區外很遠的地方,非常不方便。”附近住戶李先生稱,今年我們回家很順暢了,過海高峰期和港口停航時,對我們都沒有多大影響,因為過海的車輛被引導到海色路了。
在1月初,春運還未啟動前,海口經六街北段(海色路)道路項目通車,過海車輛去往海口新海港有了新通道。“遇到春運出島高峰期,海色路可作為小客車臨時待渡場,從而緩解高峰期出島小客車排長隊、佔用濱海大道造成的交通堵塞。”該項目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該道路開放交通后,車輛可從海南國際會展中心直接行駛至cdf海口國際免稅城和海口新海滾裝碼頭客運綜合樞紐站。
由於有了這一“硬件”的支撐,為確保春運期間海口“三港”過海出島交通有序、暢通,海口公安交警精心謀劃安排各類車輛進港出島路線,採取了客貨分離、分港待渡、分道通行等方式。
其中,作為瓊州海峽過海重要港口的新海港,交警在春運期間為小客車設置專門的進港通道。通道入口在長濱北路和鎮海路交叉口,經長濱北路、長樂路、海色路一直到碼頭泊位,實行全封閉管理,並在長濱北五路和長樂路交叉口設置查驗點,由自動查驗設備對車輛進行識別,符合規定的車輛繼續往前沿著長樂路前往碼頭泊位,不符合規定的車輛將被要求左轉進入長濱北五路離開。
這一措施不僅擴充了車輛待渡的空間,也大大地緩解了海口主干道之一的濱海大道的交通壓力,極大地減少了對周邊住戶的影響。
“綠源一號”和“綠源二號”的啟用方便車輛出行。記者 汪承賢 攝
【增服務】
春節假期逾96萬人次平穩有序過海
在提高運能、破解過海難題的同時,瓊州海峽兩岸相關部門和企業共同努力為過海的旅客提供更全方位的保障。
在春節假期的最后兩天,港口迎來了出島高峰。深夜的新海客運綜合樞紐候船大廳燈火通明。在寒夜裡,新海港一線團隊以“深夜食堂”式的暖心服務,為候船旅客點亮歸途的溫暖燈塔。
在候船區裡,一支由港口員工和志願者組成的“春運服務先鋒隊”推著滿載物資的移動服務車穿梭在人群中,將一箱箱瓶裝牛奶、面包、八寶粥遞送到旅客手中。
據悉,針對返程高峰特點,新海輪渡服務團隊創新採用“網格化服務”模式:在樞紐區域增設恆溫飲水機,開辟充電驛站,設置母嬰室,安排志願者協助特殊群體。實時更新的電子引導屏與人工導乘形成“雙保險”,確保每位旅客都能清晰掌握航次動態。
春運以來,海南海峽航運股份有限公司在新海港和秀英港兩個港口特別成立的“黨員突擊隊”和“青年志願崗”,累計派出志願者1萬+人次,志願服務時長達4萬+小時,服務旅客200萬+人次,處理特殊幫扶500余起。
另據,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海南省交通運輸廳獲悉,春節假期期間,有關單位嚴格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和海南、廣東兩省的春運工作部署,充分發揮瓊州海峽客滾運輸春運工作機制作用,加強統籌協調、運輸組織和安全監管,有力地保障了春節假期期間瓊州海峽客滾運輸平穩有序、安全暢通。
2025年春節假期(1月28日-2月4日),瓊州海峽客滾運輸共發送航班1934班次,運送旅客96.8萬人次,車輛23.1萬台次,其中新能源車運輸量增長較快,日均運量超過3000台,同比增長66.4%。最高峰日為2月4日(正月初七),單日運送旅客16.7萬人次,車輛3.96萬台次,均為今年春運啟動以來單日最高運量,其中車輛運輸量創單日歷史最高紀錄。
(南海網客戶端 南海網記者 王小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