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創新再領改革浪 自貿潮頭又春風

——海南自貿港第十九批制度集成創新案例專場發布會側記

人民網記者 李學山 毛雷
2025年02月20日09:00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天涯逐浪,海南求新。2月19日,海南發布6項新一批制度集成創新案例,這是自貿港建設又一份改革創新“成績單”。

這6項案例分別是: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從“試驗點”到“試驗田”、進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許審批新模式、離島免稅監管服務創新、海港口岸“信用+智慧”綜合型服務、企業“一碼通全島”服務全覆蓋、外資企業登記“五位一體”改革。

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集成創新案例(第19批)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牛良玉攝

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集成創新案例(第19批)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牛良玉攝

“一年之計在於春”。2025年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開春之際,推出這6項制度集成創新案例有何深意?

中共海南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常務副主任關繼榮擲地有聲:“今天我們發布的6項新一批海南自貿港制度集成創新案例,就是聚焦服務保障如期實現封關運作,通過優化制度供給和集成創新,不斷擴大政策適用范圍和應用場景,提升封關運作監管服務能力,讓經營主體降本增效,口岸通關更加高效便利,群眾獲得感更強,有效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是海南自貿港加快推進封關運作的生動寫照。”

自貿港核心政策這樣從“試驗點”到“試驗田”

要說海南自貿港最具“含金量”的核心政策,“加工增值30%內銷免關稅”一定是其中之一。該項政策明確,對於海南鼓勵類產業企業,進口料件后在海南自貿港加工成貨物,如果增值超過30%(含),經“二線”進入內地銷售時,免征進口料件的關稅。這項政策緊緊圍繞海南自貿港產業發展方向和市場主體的需求,推動海南更好聯結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加快聚集全球優質生產要素,促進海南制造業發展和產業集聚。

自1988年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海南就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開放的政策優勢,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試驗田。而在海南開啟建設自貿港這一“一號工程”后,位於海南島西部的洋浦便成為了自貿港的“樣板間”:自貿港多項政策均首先落地於此,試點成功后再向全島推廣。

集裝箱貨輪正在裝卸作業。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在洋浦港,集裝箱貨輪正在裝卸作業。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2021年7月,加工增值政策率先在洋浦保稅港區落地,后逐步擴大適用范圍。洋浦保稅港區發展局主要負責人喬山虎介紹說,近年來,儋州洋浦充分發揮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先行先試優勢,先后落地全國首單、擴大到全省重點園區及全省“兩不限”首單,為政策在海南全島適用積累了寶貴經驗。至2024年底,儋州洋浦加工增值內銷貨值55.7億元,免征關稅4.3億,均佔全省八成左右。政策應用“擴圍增量提質”效果日益顯現,形成百億級健康食品產業集群,適用企業數量、投資額、產值連續三年翻番。

星星之火,亦可燎原。海南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余翔表示,該廳近年來會同海口海關、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單位和各市縣園區,在洋浦保稅港區積累先行先試經驗基礎上,不斷落實和優化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推動政策適用由點到面、擴圍增效,將政策“含金量”轉化為海南產業發展和企業經營的“真金白銀”。

目前,擴大至海南全島適用的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已成為促進海南自貿港產業發展的一張名片。截至2024年12月底,海南省獲得加工增值試點企業達106家,內銷貨值達67.5億元。

“南繁硅谷”的“綠色通道”這樣打通

作為中國種業新品繁育的“硅谷”和“聚寶盆”,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就近年來匯聚了中種集團、國投種業、隆平生物、九聖禾等20余家領先種業企業,吸引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等12家科研機構以及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7家高校研究院入駐,累計引進2800余家國內外優質種業企業、科研院所和研發團隊。

年輕的科研人員專注於實驗工作。 人民網記者 孟凡盛攝

年輕的科研人員在海南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專注於實驗工作。 人民網記者 孟凡盛攝

優質的種質資源是企業開展科研育種的關鍵生產材料。然而,入駐科技城的企業在引進部分來自植物疫情流行區的種源時,面臨實際困難。根據海關總署的規定,這類引種需要特許審批,企業必須獲得省部級及以上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或科研立項報告才能申請。由於科研立項門檻較高,企業在實際操作中難以滿足要求,這成為引種過程中的主要障礙和難點。

企業難題,政府來幫。海口海關動植檢處處長李娜介紹,他們聚焦企業的需求,聯合地方政府共同開展制度集成創新,並積極爭取海關總署的支持,探索提出進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許審批新模式。

新模式下,企業向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提出立項申請,考核合格的由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出具科研立項証明,海關在特許審批的辦理過程中認可此立項証明作為企業申請要件。

同時,海口海關與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建立中轉基地進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許審批合作創新機制,出台海南自由貿易港境外動植物疫情口岸聯防聯控和應急處置機制,實施多部門全流程監督管理,牢牢守護引種過程中的生物安全。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知識產權部(創新合作部)部長陳浩表示,新模式的實施,不僅拓寬了園區企業引種渠道,有助於企業豐富育種研發材料、開展種源核心技術攻關,更好發揮創新主體作用﹔更重要的是,彰顯了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試點創新業務的優勢,為國家種業培育發展新業態和搶抓產業布局先機構筑制度建設創新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底,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中轉基地累計引進各類優良動植物種質資源905批次、價值11.6億元人民幣,其中開展科研用涉及羅非魚苗、大豆、玉米、豌豆、向日葵種子和椰棗苗等420個品種,有力促進了海南自貿港新質生產力發展。

“時間成本”這樣越來越低

對於企業來說,效率就是生命。為了提高企業辦事效率,近年來海南政府部門刀刃向內,壓縮各類事項審批時間,讓企業辦事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一減再減。這在本次公布的案例中也有所體現:

離島免稅購物是海南旅游消費的“金字招牌”,也是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的重要抓手。但隨著離島免稅購物業務量的不斷增加,免稅品經營企業對於貨物進口、配送流轉等環節存在的問題也提出了相關改進建議。海口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侯同波說,在這一背景下,海口綜保區在海關、藥監、商務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聚焦企業的痛點難點和堵點,率先在進口、入區、配送流轉等環節試點推行“先入區后報關”“免保銜接”等免稅品監管服務系列創新舉措,在有力提升免稅品監管效能的同時,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提升了貨物流轉的效率。

作為島內最大的免稅品經營企業,中免集團對此深有感受。相關數據顯示,自2022年11月獲批實施“免保銜接”政策以來,中免集團實現物流效率提升35%,倉儲及調撥成本降低50%。累計完成業務4100票、貨值62億元。2024年4月新增的“先入區后報關”模式,解決了企業錯單改單問題,避免補稅稽查風險,異常貨品周轉效率提升,通關時效較傳統模式縮短30%。截至目前,該模式下已進口貨物390萬件(貨值15億元),減少了用工及物流成本30%。

海口國際免稅城讓更多消費者能享受到海南離島免稅政策的優惠及便利。中免集團供圖

海口國際免稅城讓更多消費者能享受到海南離島免稅政策的優惠及便利。中免集團供圖

中免(海口)國際免稅城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現成表示,依托海關特殊監管區政策優勢,企業可通過保稅方式儲備貨源,進而可靈活轉化為免稅商品、線上平台或一般貿易商品銷售,實現運營效率與服務質量的協同提升。

2024年4月16日上午,滿載著18萬尾章雄魚苗的日本籍船舶“第五十八真好丸”緩緩駛離海南萬寧。符開雄攝

2024年4月16日上午,日本籍漁船抵達海南萬寧大洲島海域,靠泊裝運章雄魚苗。符開雄攝

中國海口外輪有限公司船舶代理副總經理彭博也感受到了制度集成創新帶來的辦事效率提升。他說,“時間成本”作為國際貿易競爭的要素之一,是很多船東和貨主都十分看重的,海口邊檢總站海港口岸‘信用+智慧’綜合型服務舉措實施以來,基於他們長期良好的信用分值,所代理的船舶在進出口岸時,可以享受更為便捷、高效的服務。

“新模式啟用后,我們代理的出入境船舶邊檢通關時間減少20%,出入境船員換班手續時間減少30%,企業辦理船舶搭靠、人員登輪許可有效期均值較以往延長50%。累計服務海南章雄魚苗出口約1364萬尾,貨值約3.76億元人民幣﹔累計服務外籍鑽井平台船員1萬余人次。”彭博對此非常滿意。

想要減少服務對象的“時間成本”,先要壓縮自己的審批事項。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林剛說,為提升海南自由貿易港開放水平,該局會同省營商環境建設廳,在海南省人大法工委的支持下,多措並舉優化外資企業登記服務機制,外資企業開辦辦理環節由5個壓減至1個,材料壓減超77%……正是這些越來越少的“時間成本”,讓選擇海南的外資企業越來越多,投資海南的國家(地區)也由2018年的43個增長到174個。

開辦企業的手續簡便了,那麼企業經營遇到問題該找誰?別急,海南省營商環境建設廳推出的企業“一碼通全島”服務已經實現全覆蓋。無論企業是想反映問題,還是想約見政府官員,都可以一“碼”搞定。海南省營商環境建設廳改革創新處處長桂一文說,“政企約見”是依托企業綜合服務平台(企業碼),實現線上約見、線下政企面對面溝通的重要通道,目前“政企約見”系統已接入52個省直部門機構、18個市縣政府及其部門機構共計757家單位﹔自2024年7月1日全省正式上線以來,通過“政企約見”,企業反映的問題近九成得到了解決。

創新再領改革浪,自貿潮頭又春風。關繼榮在發布會上表示,2025年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海南上下將持續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不斷推出更多具有全國示范力、影響力和自貿港辨識度的改革創新成果,積極營造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自貿港建設濃厚氛圍,讓改革創新在海南自貿港蔚然成風,助力封關運作首戰必勝。

(責編:蔣成柳、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