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集成創新案例(第19批)——
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從“試驗點”到“試驗田”

2月19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集成創新案例(第19批)新聞發布會舉行,公布了6個制度集成創新案例,以下是第1個案例——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從“試驗點”到“試驗田”的詳細介紹及政策落地效果追蹤。
案例介紹:
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是海南自貿港核心政策之一。該項政策明確,對於海南鼓勵類產業企業,進口料件后在海南自貿港加工成貨物,如果增值超過30%(含),經“二線”進入內地銷售時,免征進口料件的關稅。這項政策緊緊圍繞海南自貿港產業發展方向和市場主體的需求,推動海南更好聯結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加快聚集全球優質生產要素,促進海南制造業發展和產業集聚。
近年來,海南省商務廳會同海口海關、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單位和各市縣園區,不斷落實和優化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推動政策適用由點到面、擴圍增效,將政策“含金量”轉化為海南產業發展和企業經營的“真金白銀”。
主要做法如下:
1、逐步擴大政策的應用場景和適用范圍。在洋浦保稅港區積累先行先試經驗基礎上,海南省商務廳推動將試點范圍首先從洋浦保稅港區拓展到省內綜合保稅區、洋浦經濟開發區等重點園區,2024年進一步擴大到海南島全島,適用企業不再局限於海關高級認証企業,審核權限由國家部委下放海南省。一系列的擴圍增效措施大大提升了省內企業申請的積極性。2024年,全省新增67家加工增值試點企業,內銷貨值同比增長14.3%。
2、大幅提升企業申報效率。海南省商務廳在海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上開發加工增值模塊,實現試點政策申報審核由線下轉為線上,將企業平均申報審核時間大幅縮短50%以上。同時,在“海易辦”平台設立加工增值內銷免征關稅“一件事”服務專區,通過集成辦理和數據共享使企業感受到了申報操作的便利性。
3、多部門協同為企業保駕護航。海南省商務廳圍繞信用管理,鼓勵海關高級認証企業優先開展試點,同時引導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海關認証,享受信用紅利。同時,建立省市(縣)協同聯動、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圍繞企業申報、審核、生產、內銷等環節提供全方位的指導服務。
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已成為促進海南自貿港產業發展的一張名片。截至2025年2月中旬,海南全省獲得加工增值試點企業達112家,內銷貨值達70.5億元。下一步,海南省商務廳將持續優化政策適用,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享受政策,助力海南自貿港產業高質量發展。
提供單位:省商務廳、海口海關、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儋州市、海口市
效果追蹤:
儋州洋浦充分發揮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先行先試優勢,先后落地全國首單、擴大到全省重點園區及全省“兩不限”首單,為政策在海南全島適用積累了寶貴經驗。自2021年7月落地全國首單至2024年底,儋州洋浦加工增值內銷貨值55.7億元,免征關稅4.3億元,均佔全省八成左右。政策應用“擴圍增量提質”效果日益顯現,也帶動儋州洋浦形成百億級健康食品產業集群,適用企業數量、投資額、產值連續三年翻番。
首先,不斷拓展政策應用場景。享惠品類從糧油擴展到肉類、新材料、海產品等類型。政策紅利帶動企業增資擴產,如海南澳斯卡今年沖刺產值80億元,比去年新增20億元。此外,海南最大的海參加工、燕窩加工、牛肉加工等高端食材企業快速發展,今年產值預計均達到數億元。特別欣喜的是,儋州洋浦千億級制造業龍頭海南煉化加工增值首單落地,免征關稅45萬元,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實現強鏈補鏈延鏈,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拓展更加廣闊的空間。
其次,不斷優化業務流程。實行線上並聯審核、申報要素精簡、區內直轉試點等便利措施,企業申報效率和物流效率不斷提升。
此外,建立高效監管服務鏈條。通過對企業逐家輔導,對產品逐個分析,對問題逐項解決,搭建起從產品備案、企業生產、貨物通關的全流程高效監管服務鏈條。
同時,加強風險防控。制定加工增值企業備案、聯合評審、事后核查等一系列制度文件,通過高效的工作機制,實現“放得開”又“管得住”,助力儋州洋浦建設海南自貿港“樣板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